《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8月8日
本報記者
晁毓山
/攝
創業投資正成為加速推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但目前還需要政府進一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投資方向。
本報記者 左永剛報道
近年來,我國創業投資在投資案例數量、投資金額以及投資機構數量上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繼續鼓勵金融創新,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健康發展,規范發展私募基金市場。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創業投資是經濟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力量,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方面都有重要的支撐和先導作用。”近日,在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首屆中國創業投資行業峰會上,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表示。
創業投資快速增長 民營資本占比逐年上升
近年來,我國創投業實現了快速發展。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和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共同編寫的《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報告2011》顯示,我國創業投資機構數量和資產規模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在資本來源方面,民營資本占比持續提高,并且投資規模持續增長。
2009年以來,受創業板開通、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和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豁免國有股轉持義務等政策的影響,我國備案創業投資機構數量繼續保持上升態勢。截至《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發展報告2011》出版前,全國備案創業投資企業達到706家,較上年增長20.48%。與創業投資機構數量持續增長相對應,2006-2010年,我國創業投資機構的資產規模迅速增加,到2010年末達到1502.89億元,同比增長54.3%。
2006-2010年,創業投資機構投資案例數量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年度新投資案例由2006年的443起增加到2010年的1507起。與投資案例增長相類似,2006-2010年,創業投資機構投資金額也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年度新增投資金額由2006年的36.39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235.37億元。
與此同時,2006-2010年,創業投資企業單個投資案例的平均投資金額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從2006年的821.46萬元增加到2009年的1585.78萬元,2010年有所降低,為1561.86萬元。
自2006年《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以來,財政預算出資、國有機構在資本來源總額中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趨勢,而民營資本在資本來源總額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馮中圣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可以預見,民營資本在我國未來創業投資資本來源中將繼續延續上升態勢。
新興產業投資偏低 初創期企業支持力度不夠
目前,雖然我國創投投資呈現良好發展態勢,但創業投資發展的水平還存在著明顯的不足,如一些創業投資機構在運作中熱衷于投資擬上市(Pre-IPO)項目,對于初創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夠,創業投資機構對于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偏低等問題。
統計顯示,2006-2010年,創業投資企業對傳統制造業、金融服務行業和資源開發工業等行業的單個案例平均投資金額較多,而對于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的投資偏低。
此外,2006-2010年,創業投資機構投資于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案例數量在總體上均呈現增加態勢,但占比逐年下降,創業投資機構所投資企業符合“中小企業”標準的案例從2006年占比93%降至2010年的77.4%,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案例從2006年占比53.72%降至2010年的45.85%,投資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案例從2006年占比51.92%降至2010年37.49%。在投資金額方面,2006年投資中小企業的占比為84.19%,2010年降至58.41%;投資高新技術企業從2006年的占比54.74%降至2010年的48.89%;投資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從2006年的占比52.21%降至2010年的31.44%。
從不同投資階段的案例分布看,2006-2010年,在起步期和擴張期的投資案例占多數,在種子期進行投資的案例相對較少。而隨著創業板的推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持股7年以上股本退出案例占比持續下降,持股2-4年股本退出案例在2010年成為主流,持股不足1年股本退出案例占比繼續呈現自2007年以來的增加態勢。
業內專家表示,創業投資機構由于其逐利性,投資起步期和擴張期企業的案例較多,而投資種子期的案例較少,因此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引導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初創期企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強調,“十二五”時期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大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實施“以創業帶動就業”戰略。創業投資作為支持創新創業的重要資本力量,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等方面應該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政策引導投資 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熱點
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也提出,大力發展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建立和完善促進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行業健康發展的配套政策體系與監管體系。發揮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資金的引導作用,擴大政府新興產業創業投資規模,充分運用市場機制,帶動社會資金投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處于創業早中期階段的創新型企業。
“‘十二五’期間,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引導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中早期創業企業將成為創投機構關注的重點,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將成為創業投資機構的使命。”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靳海濤表示,創業投資機構主要有4個投資方向:一是投資中小企業,增加中小企業的產出和就業,扶植中小企業做大做強;二是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企業,以投資促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三是投資初創期企業,著重解決未成熟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四是投資于轉型升級的企業,提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經濟轉型升級夯實基礎。
創業投資是有效支持創新創業的新型投資制度,相關研究表明,美國之所以能夠引領第三次和第四次世界工業革命,占領技術的制高點,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新型的創業投資體制。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偉認為,創業投資正成為加速推進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動力,但目前還需要政府進一步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投資方向。
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俞蔚東表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給投資者帶來很多機遇,因為一些新興行業、新的產品從培育到發展再到成熟,有可能面臨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會獲得豐厚回報。
財政部企業司副巡視員朱宏表示,中央財政將繼續努力探索實踐,積極應用公共財政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和創業投資機構的創新和發展。一是加大引導基金的預算規模,進一步發揮創業投資機構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培育和投資功能。二是創新支持方式,綜合運用資金、稅收等政策手段支持創業投資發展,形成政策合力,提高財政政策的效率。三是擴大政策支持范圍,在既定的政策目標下逐步實現政策覆蓋各類創業投資資本,培育發展我國創業投資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