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7月25日
奧普醫谷科技園在孵企業研發
在上海市最新認定的1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中,有10家為民營。而此前20多年里,民營孵化器在上海總共只有2家。做創投伯樂,這些民營資本在“成就別人、成長自我”中,探索著轉型發展之路。
任荃
一家房地產公司意外涉足創業服務,結果越做越來勁;
一家生物醫藥企業,把為自己建的園區拿出來幫合作伙伴創業,漸漸有了回報;
另一家風投公司將投一家成熟企業的錢,改投20“匹”創業“黑馬”,引起同行紛紛效仿……
在上海,民營資本跨界做科技企業孵化器運營商,是近來值得關注的一個新動向。“造房子+收房租+保姆式服務”的傳統孵化模式,也被他們玩出了不少新花樣。
據上海市科技創業中心透露,在上海市最新認定的17家科技企業孵化器中,有10家為民營。而此前20多年里,民營孵化器在上海總共只有2家。做創投伯樂,這些民營資本在“成就別人、成長自我”中,探索著轉型發展之路。
房東改做股東
幾百萬元“打水漂”,陶世圣不后悔。自打兩年前創辦“談家28—文化信息港”,這位曾經的房地產老總陸續投資了10家微型創業企業,其中2家不幸夭折。
談家28有2萬平方米自有產權智能化樓宇,本打算招租文化創意產業企業。不想,大樓造好,有意入駐的都是些科技信息類中小企業,陶世圣因此動了做孵化器的念頭。有朋友提醒:“做孵化就是砸錢,要虧的。”可他覺得,只要選準苗子,暫時吃點虧也無妨。
不做房東做股東,陶世圣搭進去的不僅是房租收入,還有十幾年打拼積攢的家業。他覺得,做天使投資,民營資本顧慮少、決策快,因此有優勢。“我投資企業就是憑感覺——首先選對人,看他有沒有當老板的潛質。”陶世圣說,如果像專業風投那樣反復調研、猶豫不決,機會就沒了。
只虧不賺的日子,需要耐心慢慢熬。正迷茫時,有公司看中了談家28獨門獨院的辦公環境,欲出高價收購,陶世圣抵住了誘惑。
漸漸做出味道了。“創業的年輕人,滿腦子都是點子,和他們在一起,自己也年輕了。”晚上九十點鐘,陶世圣路過園區,看到樓里的燈一半亮著,這位60后不由得被年輕人的創業激情感染。
當眾多科技型中小企業為錢糾結時,上海市級政府和科技部打算各拿出一部分資金,與談家28共同設立一個上億元規模的投資基金。一開始,陶世圣不太敢接手:“政府的錢過幾年要還的,萬一投錯了,我拿什么還?”前思后想,又不怎么怕了:“每投一家企業,就當成自己的公司,經營要透明、財務要清晰……我也在重新創業。”陶世圣明白,科技型小企業需要他這個股東的幫助而不是制約,需要他的共同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