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商報網 作者:何珺
來源: 《機電商報》,2011年7月18日
在中國IT外包服務市場上,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企動力”)多年來名列本土企業第一名,而在中國的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內,齊齊哈爾市達江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江機械”)只是一家不甚出名的小公司,“企業信息化服務”將這兩家看似并不相關的企業聯系在一起。
記者在中企動力的官方網站上看到,達江機械于2010年7月7日被列入了中企動力的“精品案例”一欄。輸入案例中留下的網址,出現在記者面前的達江機械官方網站制作精良,但網站上的信息從2010年6月30日開始,到2010年6月30日結束,從未更新,在線留言欄鮮有人光顧,僅有的一個提問也無人回應。
這樣的例子在我國的中小企業里比比皆是,除了意識上的重視不足,不少初涉信息化的中小企業也因此認為信息化效果并不明顯。資金的匱乏,以及信息化服務標準的缺失已成為這些企業實現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中最難邁過去的“兩個坎”。
建后棄用的網站
小至建立一個企業網站,大至一套完整的安全環保健康(HSE)系統,信息化正逐步滲入各個行業。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企業的規模大小和信息化的水平高低幾乎是成正比。
“一些大型企業,具有市場領先理念的企業在這方面做的比較好,例如徐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太原重機等等。相反,中小企業積極性普遍不高。”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告訴記者,這不僅有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也有企業自身的問題。
在今年5月召開的一場關于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沙龍討論中,中企動力數據與客戶研究中心負責人劉丹卿透露了這樣一個調研結果,2009年我國700多萬家中小企業約4成有自己的網站,但這些中小企業對網站的應用還停留在非常初級的階段,僅僅是展示和留言等互動,因此不少企業覺得信息化效果不明顯。
達江機械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盡管具備了一定的信息化意識,但仍停留在“建網站”這第一步。記者照著該企業網站上留下的信息,撥通了電話,詢問該公司的網站應用維護情況。對方稱,“我知道公司建了個網站,但好像沒人在負責。”據了解,這家公司僅有職員50余人,記者撥通的是該公司唯一的電話。
以中小企業建站為例,“空站”和“廢站”問題頻繁出現,建后棄用的“爛尾工程”舉不勝舉,亂象頻生成為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如此“信息化”并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反而造成大量的信息孤島、荒島。而看不到“真金白銀”,也意味著中小企業很難繼續接受信息化服務。
缺錢缺標準
談到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在信息化方面的差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節能與環保所副所長紀麗斌認為,“中型企業雖然在資金和人才技術方面,和央企等大型企業有差距,應用時比不上后者的整體規劃,但已經在分步實現信息化,他們的管理意識較強,重視程度也較高。而小型企業,各方面落下的都比較多。”
小型企業之所以明顯“掉隊”,紀麗斌認為主要還是“錢的問題”,目前對小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是否有信息化系統并不是他們的關注點,而企業如何生存下來才是擺在第一位的問題。
“錢的問題”不只是小型企業的問題,只不過在資金及抗風險能力更為薄弱的小型企業身上更為突出。在工信部近日完成的重點行業企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中指出,成熟適用的工業軟件產品和行業解決方案仍較為缺乏,國外軟件和后續服務的昂貴價格也非大多數企業所能承受,這是制約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要因素。
賀在華還提到了另外一個“掉隊”的原因,中小企業人員規模小、缺少專業人才、項目控制手段單一,而信息化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這與中小企業希望量化工作流程,追求“快”回報的特征相沖突。
“除了成本壓力、重視程度等上述因素,面對國內外形形色色的信息化服務提供商,中小企業都不可避免的生產了一連串的疑問,“該選誰?建站后能賺錢嗎?”而在目前尚無統一標準的企業信息化服務業,這個問題很難得到確定的答案。
紀麗斌認為,一方面,對于部分服務提供商來說,“非標準化”變相成為了一種市場保護手段,比如“你今天用了我的系統和平臺,以后需要升級,或給你的子公司再上系統,還得來找我。” 另一方面,因為服務標準化是一個相對市場化的東西,目前沒有牽頭制定標準的部門。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了信息服務標準的缺失,這種局面短期內較難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