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在自動化領域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通過傳感器技術,能得到更高的效率,提高產能,提高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能更好地做到環境保護。傳感器技術是自動化技術中的一項核心技術,在工業領域、環境領域、研究領域、醫學領域,甚至私人領域,影響越來越大。在全世界,很多的自動化項目當中都有了傳感器的身影,這些項目不僅包括環境和氣候變化,安全和可持續發展,更延伸到了電訊和全球化方面。
近兩年,物聯網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物聯網市場也被視為一個飛速發展并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在2011年國家工信部、財政部組織的首批物聯網發展專項中,北京市申報的9個項目獲批,包括物聯網關鍵技術應用研發類3個項目,物聯網技術應用產業化類5個項目,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1個項目,下達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1900萬元。北京市也將加強物聯網重點項目庫建設,充分利用國家專項資金,培育戰略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
眾所周知,物聯網是由感知層、通信層和應用層構成的三層網絡體系,分別承擔著信息采集、信息傳輸和識別與感知的作用。傳感器和傳感網是物聯網金字塔的最底層和最基礎環節,具有巨大的產業潛力。而射頻識別(RFID)則是感知層中的關鍵技術,也是實現物聯網的重要技術。它是通過射頻信號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RFID技術可識別高速運動物體并可同時識別多個標簽,操作快捷方便,也無須人工干預,可以在各種惡劣環境中工作。
中國很早就展開了關于物聯網的研發和應用,RFID技術更在整個物聯網市場應用中占據了重要地位。2009年,我國RFID市場規模達到85.1億元,同比增長29.3%,2010年則達到121.5億元。國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同時支持著其今后幾年的持續發展。
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的RFID技術,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如今,RFID在民用領域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然而,不得不說的是,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技術上仍存在較大差距,在諸多方面還處于國際上世紀90年代水平。高端傳感器被國外壟斷,中低端傳感器敏感芯片則主要依賴進口。整個行業缺乏強有力的傳感器產業化共性技術平臺支撐,傳感器敏感芯片、封裝技術和測試技術批量生產能力較差。并且,智能傳感器技術水平不足,像物聯網這樣的引申領域沒有明確的標準,無法制約與管理涉及此領域的廠商。但可喜的是,我國目前已領先于國際啟動了物聯網標準化制定工作,初步形成了我國傳感網標準體系框架,擁有獨立的自主組網技術,并在IPv6、TD網絡等多網接入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形成了相關產品。
隨著物聯網在各行業中的應用逐漸廣泛,傳感器在科學技術領域、工農業生產以及日常生活中也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其微型化器件的出現,同時帶來功耗的降低。與IC的集成制造技術以及多參量傳感器的集成制造技術,加上信號檢測具備的一定智能化,使傳感器在集成化基礎上得到更深入地發展。從物聯網的現狀中,我們看到了目前傳感器的發展趨勢和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今后,傳感器更要憑借產、學、研、用聯合研發具有創新性的新產品,完善產業鏈,提升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