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歷經兩輪意見征求后,被稱作“史上最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火電排污新規終于浮出水面。
環保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1日聯合發布新修訂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總體上收緊了污染物排放限值,全面提高了新建機組和現有機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針對重點地區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并增設了汞的排放限值。
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表示,據測算,實施新標準在大幅削減污染物排放的同時,還將帶動相關的環保技術和產業市場的發展,形成脫硝、脫硫和除塵等環保治理和設備制造行業約26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收緊污染物排放限值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電力需求和供應持續增長。截至2010年底,全國電力裝機容量達9.62億千瓦,居世界第二位,其中火電為7.07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容量的73%,火電發電量約占全部發電量的80%以上,消耗燃煤16億噸。
為有效控制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我國采取了系列措施,強化節能減排,關停小火電機組,推進電力工業結構調整。截至“十一五”末,累計建成運行5.65億千瓦燃煤電廠脫硫設施,全國火電脫硫機組比例從2005年的12%提高到80%。
但我國的能源結構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燃煤機組裝機容量還將不斷增長,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仍將增加。陶德田指出,為更好地適應“十二五”環境保護工作的新要求,環保部對《標準》進行了修訂。
據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介紹,與2003年版標準相比,新標準最突出的變化是總體上收緊了污染物排放限值,提高了新建機組和現有機組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控制要求,針對重點地區制定了更加嚴格的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并增設了汞的排放限值。
區分現有和新建火電項目
陶德田說,新標準充分考慮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基本國情。其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的排放限值接近或達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要求,體現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指導思想。
不過,對于不適用的標準,新標準也有了相應的調整和變更。吳曉青說,新標準簡化了標準體系,適當合并了不同時期建設的現有機組的排放控制要求。并進一步強化了標準的適用性,刪除了在實際工作中難以發揮作用的內容,如全廠二氧化硫最高允許排放速率的規定。
記者注意到,新標準區分現有和新建火電建設項目,分別規定了對應的排放控制要求。對新建火電廠,規定了嚴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自2012年1月1日起執行;對現有火電廠,設置了兩年半的達標排放過渡期,給企業一定時間進行機組改造。
采取新標準后,污染排放物將有明顯減少。據吳曉青介紹,2009年我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1692.7萬噸,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9%,實施新標準后,到2015年,電力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可減少580萬噸;2009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2214.4萬噸,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約占全國排放總量的46.4%,實施新標準后,到2015年,電力行業二氧化硫排放可減少618萬噸。此外,實施新標準對電力行業顆粒物和汞等污染物也有明顯的減排效果。
醞釀優惠電價政策
實施新的排放標準,無疑將讓火電行業增加環保投入,這對本已連年虧損的火電企業而言可能是“雪上加霜”。
根據環保部測算,到2015年時,需要進行去除氮氧化物改造的現有機組和新增機組容量約為8.17億千瓦,估計需投資1950億元,年運行費用約612億元;除塵和脫硫設施的改造和新建投資費用約需650億元。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則有更詳細的估算。據他測算,現有7.07億千瓦火電機組中,除塵器、脫硫和脫硝改造費用共需約2000億-2500億元。考慮到“十二五”新增火電機組2.5億千瓦,環保設施因標準提高增加年運行費用約900億-1100億元。
王志軒表示,火電企業因電煤價格持續上漲但煤電聯動不能及時到位,行業大面積虧損,生產經營困難,有些企業資金鏈甚至有斷裂的危險,排放標準提高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成本,這可能對火電企業造成一定壓力。
不過,據吳曉青介紹,對于達標的企業可以通過電價優惠政策予以一定補償。據相關人士介紹,為了提高火電企業脫硝的積極性,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脫硝優惠電價政策。
此前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委托中電聯等單位研究起草的火電煙氣脫硝電價補貼政策方案正在制定中,有望年內出臺。根據初步方案,“十二五”期間火電煙氣脫硝電價或a將享受每度補貼0.012元的優惠。(記者 秦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