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華機械網
“目前,我國‘十二五’能源規劃以及相應配套的行業規劃(如電力、能源科技、裝備、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已經基本做完,正在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的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要求,對相關規劃進行完善,很快將會發布。” 近日,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李冶向外界透露。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電工電器制造行業也發展得非常快。2010年,我國機械工業實現14.7萬億元銷售額,成為世界第一大裝備制造國。電力能源領域的變動對電工電器產品的影響無疑是直接的。而其下一步的發展即一定程度反映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態度以及李冶司長所提到這些規劃中。
燃氣發電成常規電力關注重點
《機電商報》:電力是主要的能源之一,您預計“十二五”時期我國電力行業將會怎樣發展?
李冶:預計到2030年我國能源需求會出現拐點,在這之前都將呈上升趨勢。因此,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仍將以“保供”為第一任務。
電力是重要能源之一,按照大致規劃,2015年我國電力裝機將達到14.7億千瓦,2020年將達18.4億千瓦,2030年為24.7億千瓦。對比發達國家的發展歷史,該預測仍比較保守。當然,最終預測數字還要綜合各方情況確定。預計“十二五”時期,煤電仍占主角,占總裝機的65%;常規水電將有大提高,占到19%~20%,但目前看形勢不是很明朗,由于牽涉到移民、生態等問題,這一目標也不一定完全能實現;新能源、清潔能源占6%或更多;燃氣發電占2%~3%,實現新增3000萬千瓦,投產3000萬千瓦;核電原來希望占比重高點,但現在看來有困難,不會上的很快;儲能、太陽能等也會得到發展。
《機電商報》:具體來看,常規電力中有哪些領域或裝備將會成為“十二五”的發展重點?
李冶:電力行業給電工電器制造業帶來的發展機遇有來自總量增長的,也有來自結構調整的。
對于常規發電,還有很多創新工作要做。國家能源局最近啟動了700℃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研發計劃,希望作為一種長期戰略,通過該項目拉動常規設備、常規技術、常規材料的發展。
另外,燃氣輪機的國產化也是一個重點,無論從能源發展還是從能源結構調整來說,“十二五”時期燃氣輪機一定要有重大突破;還有潔凈煤技術,我們認為,煤化工結合IGCC多聯產對能源行業來講是條光明大道;抽水蓄能也將作為“十二五”重點,計劃基本實現國產化,特別是高水頭的,因為抽水蓄能和燃氣輪機是調峰的最好選擇。
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仍需提速
《機電商報》:您怎么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李冶:核電本來有很好的發展規劃,但因為福島事故把全球的核電都“冷”了一下,現在我國三大動力被用戶停掉的核電設備訂單達到460億元。我們覺得核電要發展,首先要解決技術路線的問題,盡管AP1000已經引進,但是引進消化吸收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第二是裝備和材料的國產化問題,要將福島事故帶來的行業發展短暫停止變成好事,在這段時間重點做裝備材料國產化,彌補我國短板。盡管“十二五”時期我國核電裝機規模不一定有此前提出的那么大,但現在看,從開工到在建應該還會有一個相當的規模。
風電則到了一個規范發展的時期。我國已經是風電裝機第一大國,但不能只要“千瓦”不要“千瓦時”,要注重風電發電量。發電量除了與規劃、設計、并網問題相關外,風機制造質量也是個重要的問題。現在風機質量有下滑趨勢,這與行業中出現的低價惡性競爭密切相關。下一步要加強風機的標準檢測、認證,要真正看到風電帶來的清潔電力。最近這方面是個重點,國務院很多批示都要求做好這個工作。光伏發電也是如此,要重視發電量。常規電力設備領域有非常嚴格的質量保證體系,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可能還沒嘗到苦頭,這樣是不行的。
同時,這兩大領域也要努力突破核心技術,特別是與電網接入相關的技術,如控制調節設備、并網補償設備、涉及到電力電子和自動化的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