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daily.com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賈婧
國家“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解讀
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知識創造呈現爆發性增長,基礎研究的積淀,正在為新的科技革命積蓄能量?;A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日益拓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加速,催生新的科學前沿,納米、量子信息、高溫超導、干細胞等一些重要領域出現群體突破的態勢。氣候變化、能源安全、人口健康、糧食安全、環境保護等全球性問題日益突出,為基礎研究開辟新方向、探索新路徑、實現新突破提出了緊迫需求。
對此,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張先恩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攻堅階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當前,國際科技競爭日趨激烈,關口已前移到基礎研究,發達國家竭力保持在基礎研究的領先地位,新興經濟體則希望“彎道超車”。全球科技發展格局的新變化,使得基礎研究對科技發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影響更為深遠,戰略意義進一步凸顯。中國要成為科技強國并不斷提高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必須要在基礎研究方面強化部署,這是新時期我國基礎研究工作的歷史使命。
新目標:提高原始創新能力 完善知識創新體系
科技日報:“十二五”期間我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是怎樣的?
張先恩:我們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求真探源、人才為本,發展基地、營造環境,雙力驅動、重點突破”的方針,以提高原始創新能力為核心,全面落實《規劃綱要》戰略部署,瞄準科學前沿,沖擊世界性科學難題;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解決制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推進知識創新體系建設,營造有利于原始創新的環境。
“十二五”期間我們發展的總體目標是:知識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發展,科研條件和環境明顯改善,原始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得到增強,基礎研究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
具體的發展目標包括:建立較完備的學科體系,整體水平明顯提升;在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攻克一批制約發展的關鍵科學問題;在科學前沿和重大戰略方向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規模達到600個左右,新建一批先進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基礎研究隊伍規模穩定增長,素質顯著提高;國際論文總被引次數從世界第8位上升到第5位(目前世界排名第8位),學科綜合排名(包括論文總數、被引用數、高影響力論文等6項指標)從世界第6位上升到第5位,國際發明專利申請量從第4位上升到第3位。
加強全面布局 促進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
科技日報:“十二五”期間,基礎研究在學科布局和科學前沿研究方面有何新想法?
張先恩: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進步和技術創新的基礎之基礎。我國自然科學基金在這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根據基金委主任報告,自然科學基金將牢牢把握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的戰略定位,把更加側重基礎、更加側重前沿、更加側重人才作為今后一段時期發展的戰略導向。以三個更加側重為主線,進一步完善學科布局,不斷夯實基礎研究健康發展的學科基礎,前瞻部署和支持影響科技、經濟和社會長遠發展的科學前沿研究,著力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和團隊。
“十二五”期間,自然科學基金以自然科學、工程科學和管理科學為框架,系統規劃了19個學科未來五年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將高度重視基礎學科和傳統學科,切實加強薄弱學科或瀕危學科,大力促進學科交叉研究,統籌運用項目研究、人才培養、環境建設等支持方式,推動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創新思想和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新任務: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強化科學目標導向 注重優秀團隊建設
科技日報:“十二五”期間,973計劃圍繞國家重大需求有哪些重點部署?
張先恩:973計劃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十二五”期間,973計劃將秉承優良傳統,創新組織和管理模式,更加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更加強化科學目標導向、更加注重優秀團隊建設。在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撐的同時,還要在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具有標志性和帶動性的成果,大幅提升我國在國際科學界的地位。
“十二五”期間973計劃重點部署的主要內容包括:農業科學領域重點研究水稻基因育種,農作物高產、優質、高效機理,農業動物高產、優質、抗病和抗逆機制,農業可持續發展等;能源科學領域重點研究先進清潔多元化能源體系構建、化石能源資源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等方面的基礎性問題;信息科學領域重點研究新型光電器件、新型通信網絡理論和體系、智能服務等計算行為的核心問題、信息安全一體化框架科學基礎等;資源環境領域重點研究地球和環境系統關鍵過程和規律,區域、近海和深海大洋資源環境分布格局和演化規律等;人口與健康科學領域重點研究生命活動的生理與病理過程、疾病的發生發展機理、重要傳染病機理和中醫理論等;材料科學領域重點研究資源—能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材料,低成本、高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材料制備工藝流程等;綜合交叉科學領域重點部署航空航天關鍵力學問題、防災減災、節能減排、合成生物體系及生物制造、科學儀器與實驗新方法等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基礎研究;制造與工程科學領域重點部署高端裝備設計、制造和安全運行問題,裝備及構件的制造精度與性能,土木、水利水電、巖土、海洋及能源等重大工程中的基礎科學問題。
科技日報: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有哪些重點部署?
張先恩:重大科學研究計劃是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對基礎研究的重要部署,實施五年多來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并產生國際影響。近兩年根據世界科學發展趨勢,又增設了幾項重大研究計劃,將持續在量子、納米、蛋白質、發育與生殖、干細胞、全球變化和聚變能等領域進行強化部署,努力沖擊世界難題,力爭取得系列突破,顯著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搶占未來科學制高點。
“十二五”期間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重點部署的主要內容包括:納米研究計劃重點部署納米材料、納米器件和系統、納米生物醫學、納米測量表征等方面研究;量子調控研究計劃重點部署量子信息、關聯電子體系、小量子體系、人工帶隙體系等方面研究;蛋白質研究計劃重點部署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相互作用、動態變化和蛋白質新技術新方法研究;發育與生殖研究計劃重點部署胚胎發育與出生缺陷、生育調節、器官發育及調控、發育與生殖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研究;干細胞研究計劃重點部署細胞重編程及其調控機制、干細胞的定向誘導分化及其調控機制等方面研究;全球變化研究計劃重點部署全球變化基本規律、人類活動與全球變化相互作用、氣候變化影響與適應、地球系統模式、地球系統變化趨勢預測等方面研究;實施聚變能專項,在積極參加國際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建造的同時,使我國在聚變能科學、技術和工程三個方面都得到明顯提升。
進一步加強科技基礎性工作
科技日報:“十二五”時期對科技基礎性工作有哪些重點部署?
張先恩:“十二五”時期,科技基礎性工作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部署,繼續支持一些長期性、基礎性且對科技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權益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科學活動。
“十二五”時期,科技基礎性工作將繼續加強三個方面的部署:一是組織綜合科學考察、調查工作。特別是加強對青藏高原、海洋和極地等特殊區域的綜合考察,對湖泊、沙漠、濕地等資源、環境及生物多樣性的專題調查,適時組織對我國周邊地區和典型區域進行科學考察。二是繼續開展科技資料整編、圖集志書編研,如三志編研、冰川編目及高精度數字土壤圖籍的編研等。三是繼續開展標準物質和科學規范研究。
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基礎研究基地
科技日報:新時期對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基地建設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
張先恩: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家重點實驗室已成為開展高水平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高層次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十二五”期間,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將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運行機制和“共建共享”思路指導下,繼續加強頂層設計和布局,規范和完善相關管理辦法。鞏固和發展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形成一批國際先進水平的科學研究基地,并注重在公益性行業部門和欠發達地區部署;結合重大科學工程和重大科技任務及戰略科學領域,建設若干國家實驗室。結合技術創新工程,繼續在有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結合區域創新需求,推進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培育基地建設;結合“軍民結合、寓軍于民”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需要,繼續發展軍民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穩步推進港澳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建設,促進與內地的高水平科技合作。支持各部門和地方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
與此同時,匯聚各類資源,加大支持力度,進一步發揮重點實驗室在科技創新中的骨干和引領作用??萍疾繉嘘P部門繼續完善有利于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建設的政策環境。“十二五”時期將重點研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方式和機制。
此外,將加大力度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學工程,逐步形成合理的建設、運行和科研投入機制,帶動高水平前沿科學和先進技術研究;優化、整合、完善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網),鼓勵一站多能,推動聯網觀測和實驗,擴大開放共享,充分發揮觀測、研究和示范作用。
加大力度吸引和培育高水平的基礎研究人才
科技日報:“十二五”時期在培養造就基礎研究人才方面有哪些重點部署?
張先恩:我們將堅持“以人為本”,建立一支規模適度、素質較高、結構合理的基礎研究人才隊伍。
“十二五”期間,將啟動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設立科學家工作室,繼續實施“百人計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千人計劃”等人才資助計劃,培養、造就和凝聚大批基礎研究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通過各類青年基金加強基礎研究后備人才培養,改革和完善博士后工作機制,提高對研究生的資助水平,鼓勵和資助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支持青年拔尖人才成長;加強科學實驗技術支撐隊伍建設,穩定一批高水平實驗技術人員。對從事不同性質科學活動的人員采用分類評價和激勵機制。
強化保障措施 開創基礎研究繁榮發展新局面
科技日報:在保障措施方面是如何安排的?有何新亮點?
張先恩:首先,要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國家基礎研究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基礎研究主體計劃要依據定位,分工協作,并與其他國家科技計劃加強銜接,建立對不同類型和階段研究工作的協同支持機制,有效配置科技資源和經費支持基礎研究,促進項目、基地和人才的有機結合。
其次,積極探索新的基礎研究組織方式,完善經費分配和項目管理辦法。要加大對重點科研基地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形成穩定支持和競爭擇優相協調的機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學科交叉研究的評審與資助機制。加強科技計劃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推進專家庫、項目庫等資源共享,堅持視屏評審,簡化程序,增加透明度,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堅持第三方評估等評價機制,進一步加強國際評審評估。
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對基礎研究投入的主體作用,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力度,保持基礎研究投入較快增長;建立基礎研究投入的協同機制,制定有關政策,引導和鼓勵各部門、地方政府、企業和社會力量增加對基礎研究的投入,逐步提高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在R&D的比例,形成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