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08日08:24 環球時報 微博
56歲蘋果前CEO喬布斯的去世,在全球引起罕見的哀傷。中國公眾和媒體紛紛加入悼念,他的故事和他的成就得到前所未有的贊揚和傳誦。喬布斯值得這一切,一方面因為他的確與眾不同,另一方面,被丑聞和爭議搞厭倦了的人類社會,太想痛痛快快贊揚一個人了,喬布斯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
喬布斯是創新的化身,他給人類生活帶來的新元素是明顯的。作為有著阿拉伯血統的美國人,他勇敢、勤奮,并且百折不回地征服了美國市場,然后借著最高端市場的慣性,輕松征服了世界。美國是當今世界流行文化的大本營,喬布斯給它添了精彩的一筆,它為喬布斯的蘋果走向世界提供了全部“裝備”。
中國會出一個喬布斯嗎?在很長時間內不會。歐洲和日本大概也不會。就中國來說,社會生活的整體技術配置和消費水平,都不足以支撐蘋果那樣的頂級產品原創。中國社會對創新的口頭支持和各個層面上的實際不鼓勵,也決定了中國無法成為世界級高端產品的啟動市場。歐洲諸國和日本的國家軟實力太小,幫助不了本國的產品在全球流行文化中形成支配地位。因此今天的喬布斯注定只能是美國的。
蘋果的成功是美國綜合力量的一次噴涌,和微軟、臉譜、谷歌等類似,它們都是美國國家強大的符號,它們是對“美國衰落論”的嘲弄。
喬布斯身上擁有的諸多特質,都是中國社會近年所推崇但踐行起來卻很難的,如個性張揚、追求原創、不妥協等等。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創新不夠是當代中國的一塊硬傷。中國輿論在對喬布斯的悼念潮中表現突出,與蘋果在中國的普及率很不相當,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中國當下一些現實不滿意的心理反彈。
中國其實有很多“小喬布斯”,但他們的環境在相當程度上是壓抑的。看來隨著世界的潮流贊美喬布斯是輕松而容易的,這種對主流的融入感也是令人舒適的,但是用美國對待蘋果的實際態度來對待中國的創業者們,給他們不低于喬布斯的創業環境,卻需要我們做艱苦、漫長的改革,也需要中國社會生活質量的全面提升,否則喬布斯對我們來說永遠都只能是“神”。
在我們景仰喬布斯的同時,我們對身邊出現一個喬布斯這樣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家,其實并未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中國社會對民營企業的接受度是有限的。民營企業家的整體形象說不上好,他們的財富、影響力、以及個人安全的相互關系是復雜的。追求事業平臺的“最大化”,并非中國企業界的集體價值取向。
或許正因為上述的實際環境,中國的商業英雄們恰恰都是難能可貴的。他們的事業沒有喬布斯大,個人故事沒有喬布斯的生動,但他們是中國現代商業環境的開路者和塑造者,他們在搭建通向蘋果高度的臺階。我們敬佩并緬懷史蒂夫•喬布斯,也讓我們同時給予中國的企業家們更多關注和支持。能夠創造“中國喬布斯”的,只能是全體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