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09月23日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馮國梧 平揚
通訊員 平揚 本報記者 馮國梧
9月21日,第十三屆中國科協年會期間,7位院士聚集在南開大學,為該校2011級研究生舉辦了“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宣講報告會”。從為人到做學問,從科學精神、學術道德到研究生創新精神培養,大師們語重心長。
“寧拙毋巧 寧樸毋華”
宣講報告會上,多位專家都談到傳承科學精神的重要意義。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顧問、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說:“科技的繁榮需要靈魂的支撐,這個靈魂就是科學精神,還有科學道德規范。”
南開大學葛墨林院士則把科學形容成“生命”,他引用楊振寧先生的話說,科研要“寧拙毋巧,寧樸毋華”。
“學會尊重別人”
談及學術道德,杜祥琬將之形容成“一門基礎課”。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副主任、南開大學校長龔克也認為,針對學術道德失范的行為,必須嚴肅處理。
中國科協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校長楊衛院士以現實案例告誡學子:某藥學博士在學位論文的引言部分存在抄襲現象,調查中該博士認為引言只是一種語言表述行為,不做創新工作也無關緊要,處理結果卻使其追悔,所有重要期刊都永遠地拒絕了這篇文章。
“實驗方法和語言表述同樣受到知識產權保護,我們應該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楊衛說。
“別太急功近利”
中國科協榮譽委員、常委會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門委員會顧問楊樂院士認為,在校大學生中出現學術不端行為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研究生對學術研究的嚴肅性認識不夠,避免學術失范的主觀意識不足,但另一方面,社會的浮躁情緒、急功近利的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
“大家畢業希望找到好一點的工作,待遇高,又不要太費力,這無可厚非,但作為受過大學教育的優秀青年人,應該多一點責任感。”楊樂希望研究生在學校期間打好廣博和扎實的基礎,別太急功近利。
楊樂談道,研究生學習階段是一個成長、打基礎的階段,因而需要一種優良的學術環境。楊衛則將之概括為學術生態,他認為,好的學術生態包含四個要素:創新生態、和諧生態、誠信生態和開放生態,而創新生態是研究生教育區別于本科階段教育的本質特征。
專家們指出,博士生畢業了,則只說明大家接觸所學習領域前沿才剛剛開始,而隨后的七八年時間則進入了自主創新的最佳時間,因此在學校期間打牢基礎就顯得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