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證券報
14日工信部發布《“十二五”產業技術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涵蓋了裝備制造等四個領域。作為現階段重點培育的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正逐步從朦朧的概念邁向實質性的推進,《規劃》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高端裝備的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的快速升級。
三因素決定受益程度
臨近年底,“十二五”產業規劃進入密集發布期,與行業性的政策不同,《規劃》更注重于明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技術創新的目標和重點任務。基于促進工業轉型與升級的初衷,高端裝備制造成為了《規劃》機械工業方面著重關注的產業,涉及航空裝備、衛星制造與應用、軌道交通設備制造、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和智能制造裝備業等眾多細分領域。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策扶持和科研投入,《規劃》從政策和資金兩方面給予技術創新支持,這無疑將為相關公司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一方面,選擇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發基礎好的典型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有望在財政、稅收方面享受政策傾斜;另一方面,將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有利于推動產業技術進步及節能減排重大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給予資金獎勵。
當然,由于產業現狀和政策環境的差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受益程度將不盡相同。國金證券分析師董亞光指出,裝備制造業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大,單純依靠財稅政策并不足以改變其發展軌跡,需要結合政策、市場、企業自主性三個方面共同考量其受益程度和成長空間。具體來說,政策支持力度較大和資金投入較多的航空航天領域將成為受益預期較為明確的板塊,而政策環境不明朗的核電等行業則存在著不確定性。此外,市場程度較高的行業則主要取決于企業競爭的變化,出于提升收益水平的需求,或將促使企業自主性的加大科研投入。
光大證券分析師陸洲表示,目前發展基礎較好的海洋工程裝備、煤機裝備等行業將成為受益明顯的板塊,主要是由于這些領域的創新技術產業化周期相對較短。
政策亟待細化
《規劃》的出臺,體現出國家對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視態度和迫切需求。不過作為一項指導性的政策,《規劃》對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推動力度,將主要取決于財政、稅收等保障措施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實。
在六項保障措施中,重點是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發揮稅收政策作用兩項。不過《規劃》只局限于框架性的規定,比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標準、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的金額并沒有細化,以及對有利于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應用和產業化給予資金獎勵的評定也需進一步落實。
董亞光表示,《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將面臨許多現實性問題。例如,《規劃》提出到2015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超過1%,一批骨干企業達到10%以上。而在機械行業,企業技術研發經費占營業收入比重普遍在2-4%之間,能達到5%以上屈指可數。此外,一些行業已經呈現投資規模下滑的趨勢,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意愿將會有所減弱。
總體而言,《規劃》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業的投入,在政策引導作用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增速有望加快。隨著財政、稅收等保障措施落實,高端裝備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性將大幅提升。(記者 劉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