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21世紀以來,軟件和信息服務全面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軟件技術創新不斷深化,商業模式加速變革,產業格局深刻調整,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服業的發展創造了重要戰略機遇。在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建設“世界城市”的歷史進程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重大戰略性支柱產業,將對北京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發揮核心支撐和高端引領作用。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總體部署,依據《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和《北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是“十二五”時期本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規劃期限為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回顧
“十一五”時期,世界軟件產業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產業規模超過萬億美元,年平均增速約6.0%。中國軟件產業處于高速成長期,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規模突破萬億元,年平均增速為29.2%。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市場,在全球軟件產業鏈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北京作為全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首要基地,堅持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的原則,加快做大做強、高端發展的步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產業發展的新模式,為“十二五”期間產業取得新的更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十一五”發展成績。
產業規模不斷擴大,進入有世界影響力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之列。2010年,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實現業務收入2930億元,其中,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2425億元,2006—2010年均增長21.6%。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從業人員41.6萬人。2010年出口13.2億美元,出口目的地覆蓋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業增加值實現1242.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的比重從2006年的8.6%上升為2010年的9.0%。
通過“十一五”的發展,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收入超過愛爾蘭,是印度班加羅爾市的1.5倍,從業人員總數超過美國的硅谷地區。從產業規模和產業發展資源上看,北京已初步成為有世界影響力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
產業結構不斷完善,成為全球綜合性軟件和信息服務城市之一。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以行業應用軟件和信息服務為主體,產業鏈相對完整,優勢領域比較突出,新興領域較快發展,形成了涵蓋信息傳輸、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技術(IT)服務、信息服務、嵌入式軟件、集成電路(IC)設計等完整的產業鏈。
多個領域在全國競爭優勢明顯。在行業應用軟件方面,以政府、金融、電信、制造業、能源、教育等領域的行業解決方案為代表,收入規模占全市的36%,約占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在信息服務方面,以互聯網信息服務、IT外包、數字內容為代表,收入規模占全市的27%,成為全國互聯網信息服務中心和極具競爭力的全球新興接包地之一。在企業管理軟件、信息安全軟件、搜索引擎、網絡游戲、大型系統集成等細分市場,北京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加強。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和電子商務等為代表的新興領域收入增速超過50%,正在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骨干企業實力增強,世界級企業初具雛形。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集中度有較大提高,一批重點企業在全國、全球的市場地位明顯增強。2010年,年收入10億元以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超過40家,占全行業業務總收入超過40%,比2006年提高6個百分點。在中國軟件業務收入前百家企業、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中,北京占全國的30%左右。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活躍,截至2010年底,共有上市企業90家,總市值超過8000億元。從全球看,有4家企業達到世界軟件百強收入規模;有3家外包企業入圍全球外包百強,進入國際外包服務供應商一線陣營;有12家企業進入全球知名網站前100名行列。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成為全球新興的軟件創新中心之一。經過“十一五”的發展,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核心技術取得進一步突破,初步形成了自主完整的產品體系。2010年,北京軟件著作權登記量為24905件,占全國軟件著作權登記總量的30.4%。跨國公司在北京設立的研發中心超過100家,擁有一批世界知名的研發機構。
產業集聚效應明顯,世界一流園區建設初見成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收入占全市的82%,呈現出在中關村科技園區高度聚集的布局態勢。中關村軟件園及上地信息產業基地聚集200余家企業和35家國際知名軟件研發中心,是全國經濟規模最大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培育了一批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企業,正向一流的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園區邁進。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平臺化發展能力不足,軟硬協同效應未能充分發揮。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多數采取“平臺跟隨”戰略。隨著國際主流廠商發展軟件、硬件、運營、服務一體化的整合平臺,北京企業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加快軟件和硬件的融合發展,形成一批“軟件拉動硬件發展,硬件帶動服務消費”的自主平臺產品已成當務之急。
傳統優勢領域增速趨緩,新興領域產業化需要提速。我市具有優勢的一些傳統軟件和信息服務市場已基本成熟,難以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新興產業領域市場尚處培育之中,企業的商業模式尚需探索,短期內難以成為拉動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大型企業規模偏小,產業生態環境仍需完善。同軟件和信息服務先進國家相比,我市大企業不夠大不夠強,小企業不夠專不夠精。骨干企業整合發展資源的能力不足,帶動產業鏈的作用不突出。產業聯盟、技術聯盟支撐產業發展的效果還不明顯。
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配置尚需優化。產業轉型發展所需的關鍵技術、高端人才供應不足。企業初創期的風險投資難以滿足要求,企業成長期的并購機制尚不完善,企業規模擴張期的土地資源供給不足,引進企業和初創企業的扶植政策尚需優化。
二、“十二五”時期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未來五年,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進入轉型階段,各種新技術、新產品、新平臺和新模式將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隨著軟件和信息服務在經濟社會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化,市場需求將大幅釋放;歐美成熟市場新的行業需求、新興發展中國家信息化加速建設所帶來的需求,為我市企業提供了新的市場空間;同時我市也面臨激烈的國內外資源、市場和政策的競爭。
(一)發展機遇。
世界城市建設機遇。
“十二五”時期是首都著眼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的五年。一方面,北京更好的發展環境將聚集更多的優秀創新人才和產業領軍人才,培育出更多的世界級企業,吸引更多的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研發中心;另一方面,建設世界城市,需要實現“數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躍升,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提出更加現實、更加高端的支撐需求。
產業轉型發展機遇。軟件和信息服務向網絡化、平臺化和服務化發展,將帶動產業進入轉型階段。基于互聯網的軟件開發模式、開發技術、部署技術加速成形,新技術和新需求給新平臺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對已有的主流平臺形成沖擊。特別是以云計算為后臺支撐的、以“IT資源隨需而取,一切皆服務”為特征的新IT應用模式,將重塑產業格局。
專欄1:云計算帶來IT變革
云計算是基于互聯網、通過虛擬化方式共享資源的計算模式,使計算、存儲、網絡、軟件等資源按照用戶的動態需要,以服務的方式提供。
云計算是繼大型機、PC、局域網、互聯網之后正在興起的一種新的計算模式,歷史上每次計算模式的變遷都會帶來新的產業變革。
云計算的戰略意義有三點:一是將促進信息技術應用的普及化,尤其是中小企業和個人的信息化瓶頸可望有所突破;二是將促進信息技術產業的節能減排,是綠色IT的代表;三是將促進信息技術新應用領域的開發,物聯網、智能電網等最有希望的IT應用都必須有云計算支撐才能實現。
未來幾年云計算將高速發展,綜合各方面的分析預測,未來2—3年,全球云計算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美元。許多國家對云計算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巨大的產業機遇高度關注,紛紛出臺相關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加快推動云計算的發展和應用,搶占未來產業的戰略制高點。
產業融合發展機遇。隨著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軟件和信息服務對工業的滲透逐漸從外圍走向核心,對服務業的內容和形式帶來更大變革,對其他行業的核心支撐和高端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將全面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的發展。信息產業自身新一輪的技術融合、產品融合、網絡融合和業務融合的趨勢加快,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各種創新業務的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
專欄2:中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市場將成為世界級市場
兩化深度融合、信息產業內部的全面融合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給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十二五”末,我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產業規模將超過4萬億元。
回顧半個多世紀的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歷史可以發現,世界級市場是培養世界級企業的基礎。2010年,美國軟件產業規模為3702億美元,占世界軟件產業的36%,是日本的三倍多,是整個歐盟的1.3倍。一批企業依托美國市場快速成長,并成為世界軟件業的領導者。以微軟為例,收入主要依賴市場高度分散的PC軟件產品,每年600多億美元收入中,來自美國市場的收入占60%。
目前國內移動電話用戶數8.9億、PC擁有量超過2億、網民4.6億,以及仍不斷快速成長的市場,已經或正在發育成世界級市場,為打造世界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和培育世界級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國際市場開拓機遇。目前國內軟件市場占全球市場的14.2%,我國承接的離岸外包業務占全球外包總量的4.0%,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外包需求僅釋放10%,巴西、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需求也在不斷孕育。龐大的國際市場容量為我市企業“走出去”提供了足夠的舞臺。經過近十年的培育,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已具備進入國際市場的能力。未來五年將是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進入國際主流市場的關鍵時期。
發展環境優化機遇。在繼承《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的基礎上,《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國發〔2011〕4號)將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助推器。包括下一代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高端軟件等在內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股權激勵、股權投資、貸款風險補償、創新創業稅收優惠、創新產品首購、訂購等政策方面先行先試,將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
(二)面臨的挑戰。
在產業規模較大的基礎上實現轉型和快速發展,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快速變化的發展環境,行業管理、行業組織自律和企業經營管理面臨著大量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政府和行業組織需要在規范市場、維護公平競爭環境、資質管理、新型業務的管理規則制定等方面加大力度。大型企業需要著力解決好質量管理、標準專利管理、投資管理、安全生產管理、國際市場渠道管理等在轉型階段出現的新課題。中小企業需要加快上質量、上水平、上效益的步伐。
在有限的戰略機遇期內要完成高端發展和國際市場拓展的雙重任務,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力、物業和商務成本持續上升的趨勢明顯,國家對節能減排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依然存在,這些不利因素都需要企業通過搶抓機遇,高端發展,快速進入國際主流市場來化解。
在形成國際競爭優勢的過程中,面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從國際上看,不僅美國、西歐、印度、日本等傳統軟件和信息服務大國加強布局,越來越多的新興國家也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重點產業扶持。從國內看,眾多省市都把加快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列為戰略性產業,推出力度更大的優惠政策和招商引資措施。在新一輪的激烈競爭中,特別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資源爭奪加劇的情況下,需要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跑得更快。
三、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轉型的新趨勢,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歷史機遇,以世界一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為標桿,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全面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積極發展高端業態和新興業態,營造有利于做大做強、加快發展的良好環境,培育有全球性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為建設世界城市,提升中國信息產業的競爭力作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創新提升,高端發展。加快完善自主創新體系,大力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聚焦新興領域和高端業務,全面提升產業的能力和層次,在高起點上加速發展。
市場引領,政府促進。積極發揮市場需求的引領作用和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充分利用兩化深度融合、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帶來的市場機遇,以更大的工作力度加強對產業發展資源的統籌配置。
服務先行,軟硬融合。促進軟件產品服務化,加快軟硬件融合,形成硬件承載軟件和信息服務、軟件提升硬件價值的良性互動,建立硬件、軟件和信息服務協調發展的新型產業鏈體系。
立足國內,拓展國際。把握國內信息化需求的變化趨勢,以國家重大工程為切入點,延伸IT服務的產業鏈;積極開拓信息消費市場,引領消費潮流。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加緊海外布局,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繼續擴大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在全國領先優勢,進一步增強首都支柱產業地位,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為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創新中心,推動北京向世界級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邁出堅實的步伐。具體目標是:
產業規模在全球知名軟件城市中位居前列。2015年,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6800億元,年均增長19%以上,從業人員約70萬。其中軟件業務收入60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約20%。
在首都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地位更加鞏固。2015年,產業增加值占地區GDP的比重12%左右,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總能耗控制為210萬噸,對第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范圍不斷拓展,深度持續加強。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2015年,軟件服務比重超過60%,以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業務收入比重超過20%,以IT咨詢、高端軟件、平臺軟件為代表的高端業務收入比重超過15%。
成為世界最具潛力接包地之一。軟件和信息服務出口年均增速25%以上,2015年出口額力爭達到45億美元,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交付中心,增強面向全球市場的服務能力。
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2015年,營業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超過5家,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超過60家。
四、發展重點
(一)建立以信息服務運營平臺為核心的新型產業鏈,打造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建立以云計算技術為支撐,包括新型終端、軟件、內容、運營服務為一體的信息服務運營平臺,圍繞移動互聯網、下一代互聯網、融合性網絡電視業務等三大方向,重點打造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網絡電視、電子書、企業應用、位置服務、視頻聚合、網絡社交、個人應用軟件服務和電子商務等十大平臺,帶動整合千家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形成以平臺型企業為龍頭的新型產業價值鏈。
專欄3:平臺制勝
軟件平臺最初的概念是指用來構建與支撐應用軟件的獨立軟件系統,它是開發與運行應用軟件的基礎,是任何應用軟件得以實現與應用的必要條件。軟件平臺對產業鏈具有極強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操作系統平臺的產業帶動作用為1:20。
隨著互聯網廣泛而深入的應用,軟件平臺的概念拓展到信息服務運營平臺。信息服務運營平臺一般建立在互聯網基礎應用(即時通訊、搜索引擎、電子商務等)之上,以信息服務為核心,通過使用各種終端,利用安裝在終端上的軟件,接入融合性網絡,訪問云計算中心的豐富信息資源或計算資源。
目前,信息服務運營平臺成為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競爭的焦點,初步形成的平臺有:谷歌、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蘋果公司構建的終端加應用軟件商店一體化平臺,以美國臉譜公司(Facebook)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平臺等。
1、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運營平臺。
抓住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的機遇,整合嵌入式操作系統、軟件開發、終端設計、芯片設計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利用國際開源軟件成果,發展一批以新一代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智能導航儀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終端。構造以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為通道,以自主開發環境為基礎,以應用軟件商店為門戶的業務模式,聚集大批應用軟件和數字內容開發創作群體,帶動數字音視頻、數字出版、位置服務、移動網絡游戲、移動支付等產業發展,引導新型信息服務消費。到2015年,自主的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運營平臺的規模達到世界同類產品前列,成為國際國內的主流平臺之一。
2、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服務運營平臺。
抓住云計算產業興起的機會,組織實施“祥云工程”行動計劃。建設大型的云計算服務運營中心,支撐互聯網信息服務與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面向企業應用的軟件服務,促進傳統行業應用軟件企業向服務型轉變。促進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網絡游戲、數字動漫、電子商務等成熟的大型網站,向綜合性信息服務平臺轉型。加快社交網站、社區網站、內容聚合分發網站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服務平臺的規模化發展。強化瀏覽器、即時通信、中文輸入法、桌面安全、影音播放器等桌面端軟件的優勢,利用桌面端軟件拓展信息增值服務,提高桌面端軟件引導信息消費的能力。到2015年,形成十余家規模級基礎設施作為服務(IaaS)企業,發展百家有獨特技術價值、良好商業模式的平臺作為服務(PaaS)和軟件作為服務(SaaS)企業,打造幾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互聯網信息服務運營平臺,云產業水平位居世界各主要城市前列。
3、融合性網絡電視信息服務運營平臺。
抓住三網融合的機遇,開發電視作為寬帶網絡終端的應用潛能,推動電視轉變為家庭視聽、娛樂、信息服務、電子商務的核心載體。加速推動交互高清平臺、網絡電視平臺、視頻云服務平臺規模化發展,以三大平臺為核心,帶動整合高清視頻、數字動漫、視頻網站、數字內容版權管理等相關產業發展。積極發展以數字電視為終端,通過廣電網、互聯網融合接入的電子娛樂、電子商務等新型信息服務。
(二)延伸系統集成為核心的IT服務產業鏈,推動行業應用軟件高端化、國際化發展。
圍繞交通、能源、制造業、物流、政務、金融、電信、傳媒、醫療和社保等重點行業大型信息系統工程建設,加強高端咨詢能力、設計規劃能力,形成一批面向重點產業(領域)大型信息系統的世界一流的綜合解決方案,保持系統集成行業和行業軟件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延伸IT服務產業鏈,發揮行業應用軟件優勢,向前拓展高端化咨詢,向后延伸專業化IT運維,積極推動行業解決方案進入國際市場。
專欄4:IT服務
軟件產業包括套裝軟件和IT服務,IT服務包括咨詢、系統集成、IT外包/管理服務/托管服務、培訓以及支持/維護等。2010年,全球套裝軟件規模估計為2320億美元,IT服務約為8210億美元。
從軟件服務化的大趨勢來看,軟件作為獨立的套裝產品形態越來越少,更多的軟件將以服務方式提供給客戶,IT服務將逐漸成為軟件產業的主體。
1、IT咨詢。
大力發展企業IT戰略咨詢、IT發展規劃咨詢、信息系統選型與設計服務,形成豐富的提升IT咨詢能力的行業知識庫、案例庫和方法論,帶動本土解決方案擴大市場。加強與國外知名IT咨詢企業的合作,培育一批本土獨立IT咨詢企業,擁有上千名IT咨詢人才。到2015年,IT咨詢產業初具規模,能夠滿足國內大型信息系統咨詢設計的需求。
2、重大行業解決方案。
抓住國家新的信息化工程機遇,在高速鐵路、智能電網、三網融合、節能減排、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領域,承接國家重大工程信息系統集成項目。抓住物聯網產業發展機遇,推出一批領先的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利用云計算技術,改造一批傳統的行業解決方案,支持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建設面向行業應用的SaaS平臺。以電子政務、電信、金融等行業為突破口,積極進軍國際市場,成為國際IT服務的提供商。
3、服務外包。
以IT運維、離岸ITO、基于IT的BPO為重點,發展一批大型專業化IT運維公司,促進行業向高端發展,占領金融、電信、政府、能源等重點行業和國家大型企業的IT運維市場,形成若干家IT運維規模、能力、水平居國際前列的企業。進一步擴大離岸ITO企業規模,積極進入國際主流外包市場和新興市場,建立一批交付中心,提高交付能力,提升承接服務外包的能力和層級,成為全球領先接包地。著力發展基于IT的BPO高端業務,與金融、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業的發展相結合,形成支撐北京、服務全球的能力。
(三)強化工業軟件產業鏈的滲透能力,深化兩化融合。
圍繞研發設計數字化、裝備制造數字化、生產過程自動化和管理信息化,豐富工業軟件產品體系,完善工業軟件產業鏈。以汽車工業、現代裝備制造業、流程型工業、國防軍工行業為突破口,提高自主工業軟件的市場占有率。支持軟件企業與工業企業聯合,培育一批在國內領先的工業軟件大型企業。
在研發設計軟件領域,重點發展三維計算機輔助研發設計軟件(CAD)、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產品數據管理(PDM),加強產品的集成化程度,擴大市場規模。
在裝備制造數字化領域,支持專業化的軟件公司發展數控嵌入式軟件和汽車電子軟件,提高生產裝備的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在管理信息化領域,發展世界水平的企業管理軟件和工業云平臺,培育幾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管理軟件企業。
專欄5:工業軟件
工業軟件通常指在工業領域所使用的各類專業軟件,其中應用于制造業的約占60%以上。依據各自主要的功能特點和應用目標,可分為五類:產品研發類、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類、經營管理類、企業內和企業間協同集成、嵌入工業裝備和產品內部的軟件。
產品研發類軟件主要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等,為企業提供覆蓋產品生命周期的設計和制造技術,為企業其它業務系統提供基礎支持。
生產過程管理和控制軟件包括制造執行系統(MES)等,用來實現對制造設備、底層數據采集設備、控制設備的管理以及車間級的生產計劃與執行過程控制、質量管理等功能。
經營管理類軟件主要包括企業資源計劃(ERP)等,為企業內外供應鏈管理、計劃控制、客戶關系管理等業務運作提供支持。
嵌入工業產品內部的軟件指被植入到工業產品之中,以達到自動化、智能化的控制、監測、管理各種裝備、機器和系統運行目的的嵌入式軟件,包括工控機、實時控制系統、汽車電子等所使用的軟件。
(四)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提升IT核心基礎產業的產業化發展能力。
充分利用國家科技成果,建立以自主可控的軟件技術為核心的產品體系,發展對國家具有戰略意義的基礎性、核心性軟件產品,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用戶接受度,支撐國家信息安全,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1、基礎軟件。
大力支持開源軟件開發和應用,推動開源社區在北京的發展,針對開源軟件的技術服務、研發、測試、咨詢、培訓等環節,完善開源軟件的產業生態環境,使北京成為全球開源軟件創新與產業化中心城市之一。
進一步整合國產基礎軟件上下游各環節,形成國產基礎軟件集成應用方案,加大自主基礎軟件應用推廣力度,爭取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大型數據庫、中間件等產品領域,取得產業化突破,進入國內主要供貨商行列。
2、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
積極適應新技術和復雜網絡環境變化帶來的安全要求,對現有主導產品加快技術改造,研發一批安全防護能力更強、反應速度更快、集成度更高的新產品,解決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帶來的信息安全威脅。加快信息安全企業的商業模式轉型,大力發展云安全、虛擬化安全、風險評估、容災備份和災難恢復、安全測評等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積極拓展信息安全國際市場。
3、集成電路(IC)設計。
充分依托國內廣闊IT市場,大力發展系統級芯片(SoC)、通信芯片、物聯網傳感器芯片、射頻標簽(RFID)芯片、數字電視IC設計等,擴大設計企業的發展規模。加強設計企業與新一代終端廠商的互動合作,在數字電視、智能手機、物聯網、三網融合領域,形成系列化的IC產品。
(五)緊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機遇,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積極整合國內外研發資源,找準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突破口,著眼于下一個產業發展周期,重點培育新一代網絡運營和高端軟件兩個新的增長點,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1、新一代網絡運營。
加快建設寬帶、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以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的發展為契機,促進各種通信、網絡新業務的先行先試,創造電信產業發展的新機會。大力發展網絡增值服務,積極拓展電信運營商、廣電運營商的發展空間。
2、高端軟件。
針對超大網絡管理、海量數據處理的計算需求,重點發展以網絡計算操作系統、新一代搜索引擎與瀏覽器為代表的新型平臺軟件,以數字虛擬軟件為代表的新型應用軟件,以高端ERP為代表的大型核心通用應用軟件,爭取在“十二五”末有所突破,初具規模,形成一批與國際市場同步的高端產品。
五、產業布局
(一)統籌規劃,加強本市產業聚集。
發揮區域特色和集聚效應,結合城市功能定位要求,形成聚散合理、分工互補的區域布局。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引領作用,帶動各區縣發展。從總體上構筑“一城兩園多基地”的產業發展布局,形成全市共同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局面。
1、中關村科學城。
以學院路、中關村大街和知春路為主軸,定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區和研發創新區,重點發展云計算、物聯網、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下一代互聯網、三網融合、集成電路設計等。
2、中關村軟件園和軟件新園。
加快建設中關村軟件園二期,規劃建設新的軟件產業園區。兩園定位于企業總部區和產業化聚集區,重點發展行業軟件、互聯網、IT外包和信息安全軟件,成為大型軟件企業聚集區。
3、多個專業基地。
以主題樓宇、小型園區為載體,引導產業聚集、培育產業生態環境,重點建設數字動漫、信息安全、工業軟件、云計算、物聯網、導航和數字高清等十個左右的專業基地。
(二)分工協作,加強全國區域合作。
強化北京在全國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領域的領先地位,鼓勵企業在京建立企業總部,設立高端咨詢中心、研究中心和經營總部。根據產業發展需要,支持北京企業在人才資源豐富的二、三線城市建立區域開發中心、區域交付中心和市場服務中心,同其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城市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三)融入全球產業鏈,加強全球布局。
充分利用全球各地人才資源、市場資源和資本資源,在美國、歐洲、日本等技術創新前沿地區建立面向全球市場的研發中心,在一些成本低、軟件產品開發質量高的地區建立開發中心。進一步開發歐美日等成熟軟件需求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國家市場,在重點市場建立本地交付中心。繼續促進企業在海外上市,利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開拓全球市場。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產業協調發展。
充分發揮我市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協調小組的作用,健全完善制度化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做好分類指導、梯次推進的頂層設計。市區兩級政府部門強化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工作的組織協調、統籌規劃和監督管理。充分發揮首都創新資源平臺、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中介組織作用,調動各方資源,形成高效運轉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化服務體系。
(二)完善產業政策,促進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積極落實國家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扶持政策,出臺北京《關于貫徹國務院進一步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實施細則,使北京成為國家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政策執行最好的城市。
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在發展綠色IT技術、開展節能減排、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保護消費者的信息權益等方面出臺政策措施。完善和規范要素市場,辦好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所,加強政府部門對軟件和信息服務市場的監管職能,規范市場行為,創新市場交易模式和品種,促進產權交易、技術交易、項目交易有序開展,增強調動和運用全國要素資源的能力。
(三)突出發展重點,引領產業發展方向。
鼓勵產學研聯合,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大力促進重大專項成果在京落地和產業化。在高速鐵路、軌道交通建設、智能電網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醫療、社保、環保、國土等大型國家信息化工程建設中,支持北京企業承擔總體設計和系統開發建設重點項目。抓住云計算、物聯網、三網融合、移動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契機,制定專項計劃和行動方案。
(四)促進骨干企業加速成長,提升國際競爭力。
深化實施“打造一批大集團、聚集一批大總部、做強一批高端企業、培育一批高成長企業”的“四個一批”工程。集中資源扶持大企業、新型企業和快速成長的企業,重點支持20家領軍企業和300家骨干企業。
制定實施支持骨干企業國際化發展的專項計劃。鼓勵企業擴大境外投資,申請國外專利,參與國際標準制定。積極探索利用出口信貸、科技保險等政策措施開拓國際市場。加大引進國外知名IT企業在京建立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的力度。
(五)完善產業金融體系,發揮資本效能。
建立多元化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投入機制。市政府“全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項目統籌資金”加大對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投入。充分發揮政府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和創業投資基金對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穩定的產業發展資金支撐體系。
搭建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服務平臺。鼓勵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在資本市場上形成有影響力的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板塊。鼓勵骨干企業對境內外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施并購,對重大并購項目給予支持。
支持商業銀行、擔保機構、保險機構和小額貸款機構開展針對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的知識產權質押、信用貸款、信用保險、貿易融資、產業鏈融資等業務。鼓勵商業銀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風險管理、授信、貸款審批和發放等機制,為企業融資服務。
(六)加快人才培養和引進,構建有競爭力的人才隊伍。
充分利用好中關村國家級“人才特區”以及“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等相關政策,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引進一批產業急需的高端人才,重點是領軍人才和創業團隊。實施有力度的高級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的獎勵和激勵政策,為優秀人才在京創業和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
依托北京科技教育資源集聚的優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各類院校和科研機構為支撐、培訓機構為輔助的多層次人才培育體系。繼續辦好示范性軟件學院,建立一批校企結合的人才綜合培訓和實踐基地。實施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同國際機構合作,加大對項目經理、高級項目經理、企業經營管理者的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