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11月7日
“集團管控的核心正在走向集中、協同、共享和服務,這與云計算所強調的‘集中、共享、服務’核心理念高度吻合。云計算的出現為集團企業信息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不僅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云的理念也將深刻影響集團管控,并推動管控模式進一步發展。”日前,在浪潮集團舉辦的“2011大型企業集團管控趨勢高峰論壇”上,浪潮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孫丕恕表示,隨著中國企業可持續、精細化發展階段的到來,集團管控的方式從“控制”為主轉變為“協同、共享”并重,提高集團管理的精細化程度和整體競爭力,保持管控之下的創新與活力成為集團管控努力的方向。
孫丕恕的觀點得到與會人士一致認同。論壇上,來自官、產、學、研等領域近千人齊聚一堂,圍繞集團企業“轉型升級,云籌未來”的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轉型期集團企業要做優做強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既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我國企業面臨‘大而不強’的現狀。”財政部企業司貿易處調研員賀定凡舉例說,財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0年,所有國有企業的資產收益率與五年期同期的銀行貸款利率相差無幾。這一現象表明,管理創新是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的集團企業應該加強對管理創新的重視,正視我們的不足,將企業管理創新落到實處”。
對此,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王興山表示,中國的集團企業正逐步從重規模向重質量轉變,從“做大做強”轉向“做強做優”,主要呈現全球化、精益化、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五大發展趨勢。順應集團企業發展趨勢,集團管控也呈現新的發展走向,主要體現在集團管控模式逐步從財務管控轉向精細化的運營管控和全球化的戰略管控,集團管控的重心由集中和控制為主轉向控制、協同、共享并重,“集團總部”角色職能在管控的同時向服務轉變等。
提高集團企業管控水平是關鍵
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企業信息化咨詢中心云計算事業部總經理楊紅鵬認為,“十二五”期間是集團企業深入推進“兩化融合”的關鍵時期,集團企業信息化建設可遵循五大策略,即實施全面的IT戰略規劃,適應集團日益復雜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密切關注信息技術發展新趨勢,依托信息化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強化業務部門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信息化選型需前瞻性與務實性并重,建立正確的效益評價方法;信息化建設應科學決策,規避信息化風險。
“提高中央企業集團管控水平是國資委的一項重要工作,央企的集團管控能力正在進一步加強。”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副主任王緒君表示,央企的集團管控水平提高,主要表現在:許多央企進一步明確了增強總部的戰略規劃和管控能力,全面管控和價值顯著提高;許多央企完善了管控體系,一批央企注重對并購企業的整合,集團凝聚力和管控能力進一步增強;建立健全了法律制度和法律風險防范機制;進一步落實了國務院國資委信息中心的信息化登高計劃。
針對集團管控新趨勢需求,王興山建議轉型時期的集團企業信息化要著重在三方面發力:一是要從IT規劃入手,推動集團管控信息化邁向深度應用;二是要從信息整合入手,推動集團管控信息化建立集成應用;三是要從云計算等新技術入手,推動集團管控信息化走向集中、共享和服務。與此同時,必須將IT規劃、信息整合、云計算創新相互結合,將這些技術創新與管理革新相互結合,形成最大的合力。
云計算使IT應用價值升級
“IT系統是集團管控的重要支撐,云計算所強調的集中、共享和服務理念正是集團管控的發展方向。”王興山指出,集團管控的目標是提升集團資源的整體價值,提高集團化運作的效率和效益。協同和共享是集團管控的方向,資源的共享服務成為集團總部的轉型目標,云計算為集團管控的深化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云環境下,集團公司構建總部云平臺,為成員單位提供云服務,支撐集團公司的集團管控“服務”定位。
王興山進一步闡釋說,云計算為集團企業信息化帶來的不僅是IT基礎設施的虛擬化、動態和高效率,更重要的是推動組織架構和流程的優化、經營模式和理念的轉變。
同時,企業文化和共享價值觀是有效實施集團管控的重要保障,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為共享價值觀的強化提供了新途徑。用云的理念和技術,可整合集團企業各種資源,為內外部用戶提供各類功能和服務,特別是構建集團管理云,對內部員工提供統一的流程、移動辦公、知識共享、管理提升等服務。這些系統與企業文化建設融合,借助移動互聯技術,形成各類企業社區,以充分整合共享數據和知識。
與會專家紛紛表示,隨著云計算概念的落地生根和技術的發展成熟,以云計算帶動企業管理升級的進程顯著加快,特別是在集團管控方面,云計算有望真正從大型央企、優秀民企落地開始起步,真正使企業走上“技術促管理,管理促轉型”的企業信息化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