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10月17日
在我國西南地區廣袤的土地上,有一座“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城市,素有“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的美譽,并且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城市。這座城市就是柳州,其工業總量約占廣西的1/3,難怪投資者會發出“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業最強”的感嘆。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92年的柳州高新區,憑借大刀闊斧進行自主創新的實干精神,于2010年11月順利邁入國家高新區的行列,成為廣西3個國家高新區之一,在“工業”、“山水”之外,又為柳州增添了一個“高新技術”的“金字招牌”。
在國家高新區建設2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專訪了柳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何煥全。
“三步走”邁入“國家隊”
1992年,在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熱潮中,承載著無數希望與夢想的柳州高新區在柳江東畔成立了。
“作為一個地處西南工業重鎮的高新區,柳州高新區從誕生之日起就肩負著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和裝備傳統產業的歷史使命。”何煥全回顧柳州高新區的發展,將園區的成長劃分為三個階段:以實施基礎建設、吸納發展動能為標志的探索起步階段;以改善軟硬件環境、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為標志的統籌發展階段;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標志的“二次創業”階段。
“應該說,這三個階段前后銜接、依次遞進,清晰地勾勒出柳州高新區發展的路線圖。”何煥全表示,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如今的柳州高新區已成為柳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和帶動區域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發動機。在柳州這個工業重鎮的全方位支撐下,柳州高新區形成了有色金屬新材料、工程機械裝備制造、汽車及關鍵零部件三大產業集群,銦產業依托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柳州高新區不僅集聚了華錫集團、柳工集團等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還培育了銦泰、騰龍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業板上市后備企業,各項經濟指標年的增長率均保持在30%以上,對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科技發展發揮了強有力的輻射帶動作用。
堅持全方位探索創新路徑
“高新區發展的寶貴經驗在于堅持走自主創新、特色化發展的道路;堅持立足區域經濟產業需求,應用高新技術為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服務;堅持推行一區多園的空間布局,實現小園區輻射帶動產業大發展;堅持對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孵化,引導智力成果與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談到柳州高新區的巨大變化,何煥全一連道出了四個“堅持”,“其實,這是一種創新路徑的堅持。”
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柳州高新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已達101家,成為廣西惟一一個高新技術企業過百家的高新區,全面提升了柳州高新區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的聚集度和影響力。這一切,得益于柳州高新區19年來精心打造的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
何煥全介紹說,柳州高新區擁有省級以上科研機構3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3家、4個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柳州高新區以柳州國家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為依托,打造柳州信息產業園、柳州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專業孵化器,搭建了柳州高新區創業孵化服務信息平臺、柳州生物資源利用及產業化專業技術孵化平臺等公共服務平臺和柳州市新材料人才小高地、中國高新區人力資源工作站柳州分站。
柳州高新區是廣西探索科技金融發展模式的前沿陣地。柳州高新區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企業投融資體系,不斷加快創業投資、風險投資的培育和支持,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建立政、銀、企、擔保機構四方參與的新型融資擔保運作模式。在廣西3個國家高新區中,柳州高新區率先向中國證監會和科技部提交建設“新三板”的試點申請,日前還組織11家企業與4家券商簽訂“新三板”掛牌服務協議。柳州高新區利用園區金融一條街形成了大型企業的長中短期流動貸款、中小企業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以及小型創業企業小額信用借款等三級貸款體系。此外,柳州高新區還以改革科技經費使用方式、政府資金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市場化手段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為目標,積極推動金融創新,成立了廣西首家科技創業投資公司。
柳州高新區被譽為廣西引進培養技術人才的搖籃。多年來,柳州高新區通過搭建國外智力渠道,先后引進300多人次外國專家到柳州工作,共引進包括15名院士在內的1000多人次高層次人才到柳州講學或解決技術難題。在培育產業適用型人才方面,柳州高新區2008年啟動了柳州職業教育園建設,規劃占地667.6公頃,在校學生10萬人。通過以上措施,柳州高新區把自身的產業平臺優勢與高校的實驗室、學科和專業優勢結合起來,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19年來,柳州高新區通過不斷提升總部、商務、會展、金融等科技商務功能,積極引進投融資、評估、技術咨詢、管理咨詢等專業中介服務機構,大力建設錫、銻、鋅等有色金屬交易平臺,發展倉單交易、電子交易、期貨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綜合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10年,柳州高新區拿出40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集中引進科技中介服務企業,并在入駐園區金融一條街的4家銀行開辟了高新技術企業綠色通道,為園區企業提供更為細分和專業的服務。
“升級為國家高新區后,機遇與挑戰并存。”何煥全表示,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有利于柳州高新區依托國家戰略,與北部灣經濟區進行對接,打造北部灣經濟區腹地經濟。同時,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柳州高新區將依托強大的產業比較優勢,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創新驅動 特色發展
“國家高新區建設20年的巨大成就完美地詮釋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自主創新’的深刻內涵。”在何煥全看來,國家高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為實現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引擎和堅實的保障。
何煥全表示,未來國家高新區應該在三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充分激發自主創新活力,重點改變某些地方存在的過于追求規模和速度的發展導向、過多依靠土地消耗和區域優惠的外延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以創新引領發展,把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現代城市功能區。
二是要走特色化發展道路,增強競爭力和生命力。一方面,國家高新區的發展要與地方特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在產業上進行特色創新;另一方面,國家高新區要在發展模式、機制體制上作文章,實現更多的產業整合、激勵機制、商業模式和業態的創新,更多地挖掘潛在優勢,通過內涵式、集約型的發展道路推動特色產業發展。
三是要實現科技成果和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國家高新區要有效促進資本和人才的合理流動,強化產學研結合,擴容“新三板”市場,推動科技金融創新,在政府投入的基礎上,鼓勵引導民間投資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國家高新區打造成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
在國家高新區建設20周年的節點上,柳州高新區也迎來了“十二五”的新機遇。柳州高新區將按照國家對高新區“四位一體”功能定位和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核心載體的發展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堅持“一區多園”發展模式拓展發展空間,努力創建創新型特色園區,著力以新能源汽車、有色金屬新材料、工程機械裝備制造、生物醫藥、信息等產業為重點,打造和培育特色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到2015年,特色新興產業逐步成為柳州高新區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達到600億元。
何煥全表示,柳州高新區未來的發展定位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成為北部灣地區的創新節點和西江經濟帶的科技引擎;二是成為柳州產業結構升級的原動力;三是成為柳東新區(廣西柳州汽車城)建設的核心載體;四是成為面向東盟的國際化科技對接平臺。與此同時,柳州高新區要實現從構筑有利于工業經濟發展的物理環境轉變為建設促進知識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從大力引進生產要素轉變為著力聚集創新資源。
“這些目標和要求都對柳州高新區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何煥全希望,5年后的柳州高新區能夠以國家高新區發展生力軍的姿態,成為泛北部灣地區的創新節點和西江經濟帶的創新高地。
何煥全,1964年生,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經濟學研究生,高級工程師。
曾任共青團柳州市委書記、黨組書記,柳江縣委副書記,鳳山縣委副書記、縣長,柳州市招商促進局局長、黨組書記;現任柳州高新區管委會主任、黨工委副書記,柳東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廣西工學院鹿山學院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