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1年10月24日
日前,科技部、財政部共同召開推進“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視頻會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會上表示,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突出“把握科研規律,創新管理方式”的基本理念,努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的政策環境。通過改革,國家科技計劃的組織更加聚焦國家目標,集成創新資源,促進科技經濟更緊密結合。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出席會議并講話,科技部紀檢組長郭向遠出席會議,會議由科技部副部長王偉中主持。
近年來,我國科技經費投入不斷加大。“十一五”時期,中央財政科技投入6197億元,年均增長22.7%。隨著科技投入的快速增長,如何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率、加強對其監管成為公眾關注的話題。
自2010年以來,科技部、財政部大力推動國家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目前,相關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部、財政部共同修訂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管理辦法,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了《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定的通知》。
“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圍繞科技發展需求和科技界訴求,著力解決科技計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新問題。改革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加強系統布局,優化資源配置,鼓勵開放共享,通過多渠道征集指南與課題建議、建立備選項目庫、采用網絡視頻評審答辯、實施項目法人管理責任制和項目專員制等方式,完善科學的管理監督機制。同時,加快技術轉移,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重視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充分發揮國家科技計劃在解決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性、全局性和長遠性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據介紹,“十二五”科技計劃經費管理改革聚焦科技工作實際需求,堅持以完善科技經費管理制度為著力點。改革工作充分適應科研活動規律,完善間接成本補償機制,明確補償渠道,提高補償水平,增加績效支出;增加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解決科研課題經費管理剛性偏大的問題;進一步理順責權關系,強化課題承擔單位法人責任,建立便于問責的經費管理體系。同時,加強科技經費監督檢查,構建上下聯動內外結合的監管體系,積極推進信用管理和信息公開,探索推進績效評價,促進管理、監督與績效評價更加緊密結合,努力健全完善既滿足財政預算管理要求,又適應科研活動特點和規律的科技經費管理機制。
萬鋼在總結講話中指出,通過科技計劃和經費管理改革,國家科技計劃的組織更加聚焦國家目標,集成創新資源,促進科技經濟更緊密結合;管理更加適應科研活動的規律和特點,最大限度釋放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運行更加規范有序、順暢高效,更好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
萬鋼強調,在為科研人員創造寬松環境的同時,必須建立起一套權責明晰、各負其責、運轉高效的管理和問責機制。特別是要大力強化課題承擔單位的法人責任,相關單位在課題管理和服務中發揮好5個方面作用:一是充分發揮好在項目(課題)申報和立項中的組織指導作用,二是在項目(課題)實施中的協調服務作用,三是在資產和成果管理中的統籌開放作用,四是在經費管理使用中的審核監督作用,五是在課題管理全過程的支撐服務作用,著力提升制度建設能力、科研組織服務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同時,大力加強監管服務,增強科技界廉潔自律意識,管好用好科研經費,切實發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張少春在講話中指出,“十一五”時期國家財政科技支出大幅增長,是“十五”時期總量的近3倍,財政部、科技部大力改進和加強科技經費管理與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十二五”期間財政科技工作的重點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投入績效;優化投入結構,完善穩定支持與競爭性經費相協調的機制;改革科技經費管理制度,提高科學化精細化程度;支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此次會議對于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推動改革精神和具體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具有重要意義,將有力保障“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