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10月14日來源: 科技日報作者: 張巍巍
我們要創造條件,而不是給年輕人計劃好他們的道路
戴維•格羅斯:創新是很難計劃的,你不可能計劃可以想出什么新的理念,因為新的理念是不斷更新的。但是我每次來中國,我都會留下很深的印象,因為中國很明智,一直為未來做投資。中國正在積累大量的人力資源,中國也在制定重大的政策和計劃。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你們可以制定很多決策,這樣就可以促進新思想的產生?;A科學是一個基礎的學科,當然創新是從下至上來運作的。創新通常是由好奇心來驅動的,創新是不可預見的,所以才有了發明、創造,年輕人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年輕人可能在創造發明之前都是無名小輩,所以政府可能不知道應該支持哪些年輕人?那么領導人和決策者能做什么呢?能做的就是創造一些有利的條件來促進創新,來塑造創新的文化。
我想強調的是,真正的創新是不可預見的、不可計劃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我們應該有不同的模式、開放的機會,而不是只提供單一的道路、單一的模式。我們也可以開展不同的實驗,同時在不同的模式中進行不同的實驗,并且允許實驗失敗。我們要允許年輕人去想出新的思想,我們要允許他們失敗,以促進他們成功。
在文化層面,我的想法是我覺得中國的年輕人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他們好像不愿意去承擔風險。他們想要成功,他們一直被告知成功的重要性,但是如果我們要促進創新,沒有一個成功的答案。年輕人需要自己去尋找成功的答案。我們需要創造條件允許年輕人在不同的方向進行研究,而不是提前給年輕人計劃好他們的道路,不允許他們失敗。
(人物簡介:戴維•格羅斯(David J.Gross)1941年出生于美國華盛頓,1966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與美國科學家戴維•波利策(H.DavidPolitzer)和弗蘭克•維爾切克(FrankWilczek)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對量子場中夸克漸近自由過程中的開創性發現,他們發現量子場中夸克漸近自由現象,構建適用于所有物質的“萬有理論”。)
如果創新不轉化為成果 所謂的創新沒有意義
喬治•斯穆特:創新不只是發明或者發現,實際上也包括把研究的成果轉化為產品,用到產業當中。如果我們不能走這么遠,不能轉化為成果,所謂的創新沒有意義,也難以保證這個創新的文化能夠持續下去。大學的知識、研究機構的知識,不僅僅包括發明和創造,也包括轉化的能力,所以我們也提醒學生和研究人員這一點。同時還要考慮環境,這方面經常被忽視。我們從事研究的人都知道,當構成一個元件或者一個產品的所有部分都在那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們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真正的產品,也就是說我們也需要能夠推動創新的方方面面的條件都具備。
在這種創新的文化和環境里也包括很多方面。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有人才,也就是人力資本。我們應該給中國的這種從業人員提供一個新的文化概念,不僅僅要努力工作,同時要有一種聰明的方式來工作,這樣促進創新的發展。我參觀了很多學校,包括天津師范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我看到很多學校和研究所都有這樣一種氛圍。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讓學生和研究人員明白教育為了什么?基礎是什么?
中國現在已經廣泛參與國際合作,也在努力了解其他國家和其他地方的人們做什么。所以我認為,中國現在正在再一個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上走,也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條件,重要的是如何進行再創造,再發現。那么中國能做到這一點嗎?答案不是很確定。因為整個創新的氛圍和文化還沒有完完全全的建立起來,但是中國人已經在努力。這樣的理念也是可以被教育、被提升的。只要我們能夠把創新的各方面條件聚集在一起,這個任務是可以實現的。
(人物簡介:喬治•斯穆特(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1945年出生,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物理學教授,天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喬治•斯穆特和約翰•馬瑟因“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黑體形式和各向異性”而分享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個使用COBE(Cosmic Background Explorer 宇宙背景探測)衛星的工作,有助于鞏固宇宙大霹靂理論。據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記載,“此COBE計劃,堪稱是宇宙學步入精確科學的一個起點”。他是柏克萊的物理教授。在2003 年,他曾獲頒愛因斯坦獎章。)
用高薪在一些重點領域吸引和留住重點人才是必要的
羅伯特•蒙代爾:在一個國家的科技發展當中,如果你在科技水平上不及其他國家,而又要加強創新實力,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所以說人才非常重要,如果你引進了這個技術,卻沒有人來認,沒有人懂,這個技術也是沒有什么用處的。處于知識前沿的國家通常也有大量的人才儲備,這樣才能夠使兩者有效地結合,實現更深層次的發展。
在中國,我經常被人問到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頂級大學?如何為世界級的大學定義?我思考了一下這個問題。我想世界級的大學應該有高質量的畢業生。什么是高質量的畢業生呢?他們應該走在知識的前沿。最好的大學通常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學生,他們要么從事商業,要么進行研究。接下來就是如何發展世界級的頂尖的大學?我想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除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推進創新我們還需要大量的人才。
目前中國的許多大學在大學排名上還落后于美國的很多學校,如果要想在中國打造或者在北京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學,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不是說在所有領域都做到最好。教育是一件成本高昂的事情,但我覺得比較實用的和有效的方式就是,先使得中國頂尖的幾所排名考前的大學能夠達到歐美頂尖大學的水平。我想北京也應該有一兩所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力的大學,那么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可以重點開發一至兩個具有優勢的領域。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說“應該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我想在發展教育和培養人才方面思路也是相似的。比如說,紐約大學為了吸引人才提出了高薪政策,當時他們重金聘請高級技術人才,年薪達到13萬美元左右。我們在一些重點領域吸引和留住重點的人才,使他們與學生有密切的合作推動創新,推動前沿技術的開發,逐漸擴展到其他領域。我想從長期看,這可能是一個更加有效的培養人才的方式,這樣也會提升學科和院校的效率,使更多的人匯集到這里。
(人物簡介:羅伯特•蒙代爾(Robert Alexander Mundell,1932年出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經濟學博士,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名譽博士和名譽教授,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美聯儲顧問。是最優貨幣區理論的首創者,國際著名的經濟學家,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
■對話背景
諾貝爾獎一直是我們眼中的科學界最高峰,而諾貝爾獎獲得者則以其杰出的科學貢獻和科學精神,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日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在國家博物館開幕,共邀請1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1位世界著名科學家來京參會。
在會上,世界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協會理克里斯•盧埃林•史密斯稱贊近年來中國的科研投入增長迅速,發表論文被引用的數量大幅增加,并表示未來這些指標還會上升。截至2009年,中國的研發總投入已居世界第四位,研發人力資源總量居第一位,國際專利申請量居世界第五位,全球科學引文索引(SCI)排名居第二位。
然而,我國的科技創新環境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于中國的科技創新環境,諾獎得主們怎么看?歐美國家的創新政策是怎樣的?對我國有什么借鑒意義?他們眼中的科技創新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