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質監局11月21日發布,北京市將啟動“電梯物聯網試點工程”,在電梯中安裝物聯網系統,使電梯突發故障造成的困人時間縮到最短,最大限度地防范電梯事故的發生。
從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上首次提出物聯網這一概念,到近兩年物聯網被高調擺在各種研討會的議題上,無論概念在學術界被討論的多么熱火朝天,但提及它的正式應用人們也總是用方興未艾這個詞草草帶過。
而據北京市質監局特種設備處負責人介紹,此次“電梯物聯網試點工程”主要在北京市東城區進行。年底前將對分布在東城區居民樓、商場、寫字樓等地的2000臺試點電梯進行物聯網技術搭建。在每臺試點電梯中都安裝一部傳感器,并與互聯網和手機相連,傳感器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對電梯日常運行信息進行收集、監控,對電梯故障及事故進行預警報警、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理,實現實時響應。
如果電梯發生困人事件,電梯維保人員將在第一時間收到故障消息;如果維保人員在半小時內沒有處置,電梯維修的主管、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屬地質監局的電梯運行監控室都將依次收到報警短消息。市質監局表示,本市電梯運行安全監測信息平臺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項目已順利通過發改委立項審批。電梯物聯網系統的應用,將電梯突發故障的困人時間縮短到最短,最大限度地控制電梯事故的發生。
只要電梯發生困人事件,整個系統會立即啟動分級響應救援機制,電梯維保人員將在第一時間內通過手機或網絡收到電梯故障消息。若事故未得到有效處理,傳感器將自動向上一級主管部門傳輸數據進行報警。這樣的機制將充分發揮傳感器在民生方面的作用,也首次將物聯網的概念引入到老百姓的生活當中。如今,軍用物聯網還在規劃與設計當中,工業物聯網也僅停留在簡單的掃描、識別和配送等功能上。然而,從電梯應用開始的民用物聯網技術卻初見端倪,并成為了物聯中國概念提出后技術與實踐結合的新希望。
除了電梯之外,在民用領域可以使用傳感器甚至物聯網的方面還有很多,例如停車場車輛的進入與計費等目前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的難題。而遲遲沒有借助先進技術解決這些問題的原因無外乎兩點:實踐的勇氣和所需的大量費用。盡管“感知中國”的口號提了多年,但真正要將其付諸于行動還有很多潛在的問題需要考慮。“電梯物聯網試點工程”的實施或許能為物聯網的近一步應用提供更多的條件,更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非常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