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姚景源
《經濟日報》,2011年11月22日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主要發達經濟體受債務危機影響增長乏力,新興經濟體迫于通脹壓力增長放緩。受此影響,我國經濟面臨外部需求萎縮的嚴峻局面。但令人尤感欣慰的是,我們依然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概括起來,突出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始終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從統計數據看,今年前3個季度,按可比價格計算,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4%。與歐美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同期的低增長相比,增長動力十分強勁。二是在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受國內外復雜因素影響,我國物價曾一路攀升,隨著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政策發揮作用,從今年8月份開始,物價漲幅掉頭向下,9月份、10月份逐月回落。三是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步伐加快,財政收入較快增長,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四是城鎮新增就業目標超額實現。據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11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139%,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完成全年目標的87%。五是農業生產實現“八連增”,為經濟持續平穩較快發展,進一步夯實基礎。與此同時,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低迷的不利影響和國內物價較快上漲的內部壓力,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非常不易。這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審時度勢、科學判斷、沉著應對、及時果斷作出正確決策的結果,是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共同奮斗的結晶。早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黨中央就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作出預見。會議提出,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要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世界經濟發展中長期趨勢,努力提高應對復雜局面能力。針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交織,結構性問題和體制性問題并存,國內問題和國際問題互聯,會議要求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采取有力措施,積極妥善加以解決。重點是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可持續性和內生動力。經過全國上下的不懈努力,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始終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不僅保持了來之不易的經濟發展良好勢頭,而且進一步堅定了人們做好各項經濟工作的信心。
目前,國內各方面發展的積極性都很高,有利條件也不少,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國際因素復雜多變,特別是美歐等國主權債務問題在短期內很難緩解,將明顯拖累世界經濟復蘇進程,從而也會導致國內情況發生新變化。為此,我們既要堅定信心,看到當前經濟形勢有利的一面,也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看到復雜的一面。要充分估計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認真對待、及時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繼續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關系處理好,既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又要增強政策的前瞻性、針對性和靈活性,著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扎實一些。
首先,要繼續采取有力措施穩定物價總水平,并為明年穩定物價打下好的基礎。此次物價過快上漲的原因,主要是輸入性通貨膨脹、國內貨幣流動性過剩和食品農產品價格上漲等因素“三碰頭”引起的。從國際看,受歐債危機等影響,眼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使國內物價上漲壓力有所減輕,但整個發達國家還是處于流動性非常寬松的狀況。如果發達經濟體繼續實行這種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泛濫的話,還會繼續推高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我國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有可能還會加大,對此,我們始終要保持高度警惕。從國內看,雖然物價上漲的勢頭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引起物價上漲的深層原因尚未從根本上消除。影響物價上漲的各種因素,既有需求旺盛、流動性寬裕的拉動因素,也有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能源價格、土地價格、環境保護價格等成本推動因素,還有農產品價格周期性波動的影響。如何進一步消除這些物價上漲因素,不僅要管住貨幣總量,還要重點抓好農產品和食品供應,促進供求平衡,并切實降低過高的流通成本,尤其是要把中央出臺的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實到位,加大改革攻堅力度,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
第二,在穩定物價的同時,我們還要保證經濟適度增長,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優化融資結構,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完善財稅政策,推進結構性減稅,集中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緊迫問題。要重點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大力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小微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不斷增加新的創業就業機會。二是立足擴大內需實現經濟持續發展,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盡快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與此同時,外貿企業多年苦心經營的國際市場份也絕不能輕易放棄。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對外貿易應當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這3個支柱開展工作。要及時妥善解決外貿企業面臨的實際困難,優化進出口產品結構、市場結構和地區結構,提高對外貿易的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對外貿易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還要通過擴大進口和擴大對外投資,努力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三是把更大的力量放在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上來。要加快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這不僅有利于減少當前國際經濟復雜環境的不利影響,而且是使我國經濟發展具有持久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面對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各地區、各部門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國際國內形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統一到中央對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推動經濟走上有活力、可持續的增長軌道。這樣,我們才能把經濟工作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開創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