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tdaily.com 2011年11月16日 來源: 金融時報
今年秋季,香港新翼鞋業(New Wing Footwear)的老板梁日昌(Frank Leung)飛到了一些自己以前做夢也想不到會去的地方。
梁日昌先后走訪了孟加拉首都達卡和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他此行是為了物色新的生產基地。新翼鞋業是一家專門生產女鞋的公司,目前在中國南方的東莞設有一家工廠。然而,盡管跑了很遠的地方,他還是失望而歸。
遷移的壓力顯而易見。過去兩三年,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以每年15%-20%的速度上漲,不斷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作為中國制造業發動機艙的廣東省,也因此面臨著考驗。
迫于成本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梁日昌不得不把東莞的人手從3年前的8000人精簡到3000人。
梁日昌表示,孟加拉的工資水平大約是中國的20%-30%,工人每周工作48小時,相比之下,中國的法定勞動時間是40小時。在孟加拉投資還可享受10年的免稅期。
然而,他的語氣聽起來非但沒有興高彩烈,反而顯得憂心忡忡。“他們的交通擁堵得可怕,工廠里都在用發電機(因為電力供應不穩定),而物流更是導致生產效率低下。”
達卡之行數周后,他乘坐飛機前往亞的斯亞貝巴。那里的工資更低,但就是找不到配套產業,如鞋底廠和紙板廠。
“埃塞俄比亞的交通沒那么擁堵,但那個地方太偏遠。”去了一趟印度的欽奈之后,他被那里的極度貧困徹底打消了念頭。他現在也拿不定主意,究意要不要把生產遷移到中國以外的地方。
廣東制造商當前所處的環境,已促使許多廠商把生產遷移到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上周預測,明年中國的出口增長率將放緩至9%。扣除今年以來中國制造商轉嫁給西方消費者的價格上漲因素,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的出口額僅增長12%。
許多工廠老板都曾考慮過遷移到越南之類的國家,但還是選擇了留在東莞,原因就在于這里的供貨商網絡更加完善,工人的勞動效率也更高。一家手提袋公司的老板David Liu就是其中之一。
劉老板到華中地區的湖南去過好幾趟,考察在當地辦廠的可行性,最后也是因為距離配套產業太遠和技工不好找而作罷。
他轉而加倍努力去留住東莞工廠里那些比較年長的熟練工人,比如為已婚員工家庭提供獨立宿舍,并為他們安裝空調。通常情況下,工人們都是六、七個人住一間宿舍。
劉老板表示,他的利潤率從10%降到了3%,但他賣給歐洲零售商的時尚手提袋(售價為300-400歐元)每年都要提價8%。
劉老板的情況普遍存在,并非特例。7-8月期間,中國出口歐盟商品的單價平均上漲了10%。根據龍洲經訊的數據,這個漲幅略高于土耳其,但遠低于墨西哥(17%)和印度(23%)。
盡管如此,中國政府的一項計劃將促使許多工廠萌生去意:即在未來幾年內,逐年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以推動工人的薪資翻倍。
一些公司選擇既保留中國的生產基地,同時又到海外擴張。香港上市公司天虹紡織(Texhong Textile)財務總監許子慧(Charles Hui)表示,該公司從2007年起到今年為止,分三階段在越南開設了數家紗線廠,在那里增添了2000個人手。越南的工資水平相當于每月1200元人民幣,而中國是2000元人民幣。而且越南工廠的自動化程度更高,需要的工人數量也就更少。(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