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放軍報記者 楊祖榮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海內外熱切關注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今日在北京閉幕。會議確定了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總基調為穩中求進,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的目標和主要任務。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折射出明年發展的哪些新信號,該如何正確把握明年經濟運行態勢?本報記者第一時間采訪了多位經濟學專家,請他們對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出臺的政策予以解讀,幫助讀者進一步廓清認識。
穩中求進,總基調蘊藏多重內涵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大亮點,就是提出明年工作總基調是穩中求進,這四個字看似簡單平常,實則有著很豐富的內涵,值得細細品味。”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張立群認為,把穩中求進作為明年經濟社會發展總基調,表明我們不再一味追求過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可以說,這個穩,是更可持續的穩,是更高質量和水平的穩,是更小發展代價的穩,是更有利于改善民生的穩。”
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這也是出于防控風險的目的。張立群說,明年國際經濟形勢將會十分復雜,歐債危機前景不明朗,中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千方百計做好自己的事情,確保經濟增速不出現大的滑坡。“中國經濟增速已從今年一季度的9.7%回落到三季度的9.1%,這是意料之中的,也是能承受的。但如果經濟增速過快下滑,也會引發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不利于經濟社會穩定這個大局。”
明年經濟工作穩字當頭,就是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基本穩定,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概括來說,就是經濟平穩、物價平穩、心理平穩。”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我們要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穩中求進,穩和進之間是有著辯證關系的。”張立群說,在穩增長的基礎上,我們有更高的追求,就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在深化改革開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從而構筑新的經濟增長基礎,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提高產業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說,從過去的“保增長”到如今的“穩增長”,一字之差,含義迥然不同。“這說明我們不再強調保高速增長了,而是更加注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轉型過程中,經濟增速適當回落是必然要付出的代價。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央對明年經濟態勢的自信。”
擴大內需,提高到戰略基點的高度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擴大內需時,將其提高到發展的戰略基點這個位置。
“戰略基點這個定位,充分說明了擴大內需的迫切性,這也是我們應對外部沖擊的一個堅實依靠。”滕泰分析,明年外貿出口可能會繼續下滑,外需市場持續萎縮,穩增長將更加依賴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的支撐和拉動。
近年來,中央一直在強調擴大內需,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進一步明確了擴大內需的措施,比如說要合理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眾收入,拓寬和開發消費領域,促進居民文化、旅游、健身、養老、家政等服務消費。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更加注重解決以前制約內需擴大的一些機制性因素。”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這也說明了中央把當前經濟重點和中長期工作重點結合在一起。
擴大消費需求,有兩個基礎條件,一是消費者有較強的購買力,二是有一個健康、安全的消費市場。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方面提出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同時,還特別強調了強化監管和服務,堅決打擊商業欺詐、制假售假行為,讓廣大群眾放心消費、安全消費。
調控物價,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
今年11月份,CPI漲幅4.2%,比上個月增速明顯回落。價格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中國通脹壓力進一步減輕。
“雖然目前物價開始趨穩,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再次強調,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價格走勢出現反彈。”張立群說,物價是否穩定,關乎國計民生,關乎社會穩定,控物價一刻也不能放松。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明年經濟工作的6個目標,即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這其中,控物價放在了第二位,其重要性由此可見。“總的來看,明年物價形勢不會像人們擔憂的那樣下不來或者下來了再上去,預計全年CPI增幅為3.2%。”滕泰認為,中國糧食生產今年實現了八連增,為穩定物價提供了堅實基礎。同時,豬肉、蔬菜等食品類價格,明年有望繼續回落。另外,房價下跌也會帶動居住類價格回落。綜合各種因素,明年通脹陰霾散去將是大概率事件。
滕泰說,雖然明年穩物價面臨許多有利條件,但是也絕不能掉以輕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于如何穩定物價,也作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比如強調明年要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要落實好“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
鞏固基礎,更加突出強調發展實體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
滕泰認為,這體現了中央的高瞻遠矚和憂患意識。“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持續動蕩,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深刻地警示我們,要正確處理好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沒有實體經濟作為依托,虛擬經濟就會‘氣虛’。”
此前的10月下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天津考察工作時就特別強調,一個國家要應對危機,使自己屹立不倒,必須有發達的實體經濟。“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舉措,而且是使我國具有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夯實、鞏固發展基礎的根本舉措,是真正的富民強國路。”滕泰說。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實體經濟領域中小企業面臨融資難等問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小型微型企業發展,預計未來會出臺系列配套措施。”張立群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要繼續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這其實也是著力改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的生存環境,為企業減負,支持他們早些轉型升級。
強調發展實體經濟,也有利于倡導一種踏實苦干的社會風氣。“現在社會有些浮躁,一些人熱衷于搞投機,渴求一夜暴富,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劉元春說,整個社會還是要努力營造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