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10日,多哈喜來登飯店一聲槌響,中國長達15年“復關”、“入世”之路畫上句號。一個月后的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生效。中國從此真正融入了全球貿易多邊體制,翻開了改革開放的新一頁。如今回頭看,十年間,神州大地的變化已是翻天覆地,中國自動化產業也經歷了最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十年間,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舉世矚目。可以說,這十年,是中國經濟巧妙利用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有利時機,成功實現彎道超車的第一步。中國不僅成了第一貿易大國、世界工廠,成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更重要的是,中國重新回到了世界經濟舞臺的中心,成了影響全球的最大生產者。
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市場也成為了自動化產品與技術在過去十年發展最為迅速的新興市場。從宏觀層面看,行業“總量”持續大幅增長,并帶動“增量”的同步增長。
根據Miconex一中國最大的測量儀器儀表及自動展覽會統計,2000年國內自動化及自動控制系統的市場容量為22.5億美元,約187億元人民幣。而到2010年,據統計。中國的自動化產品市場規模已達700億元人民幣。
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入世之后,特別是03年以后,中國儀控行業均保持25%以上的年增長率,雖然08年受國際經濟形勢影響,增長率有所下降,但也達18.7%。
整個產業“總量”持續大幅增長,既有在中國落地生根的外資企業的貢獻,也與中國本土企業的逐漸長大是分不開的。
“入世”之后,開放直接讓中國自動化市場成為了全球化競爭的市場。中國自動化行業從一個全閉塞的零開放度、零融合度的行業發展為一個開放度非常大,和世界市場融合度非常高的行業,而這正使得世界上的大大小小的,各個細節產品的企業和產品都進入了中國市場進行自由而充分的競爭。
外資企業大量涌入。在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新外資企業進入,因為他們認識到 “如果現在有誰還沒有進入中國市場,那么他還就沒有參與到全球化游戲中。”同時,不少已經在中國扎根多年的外資企業進入了收獲的季節。很多在中國投資、培育多年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已經開始獲得了收入和利潤的雙豐收,中國市場開始在這些企業的全球市場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開始了從生產制造到研發、采購、物流全方位本地化進程。
本土企業逐漸成熟。過去十年是中國本土自動化企業發展壯大的十年,從模仿到創新,從低端到高端,優秀民族自動化企業不斷涌現。如和利時、浙江中控、南瑞等民族品牌不斷崛起,在與國外品牌的競爭中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有實力的領先的中國本土自動化企業開始走出去,擴大地盤。無論是開拓國外市場,還是投身國際資本市場、收購海外企業。都是發生在這十年間——正是由于市場開放,同時獲得了別人開放市場的機會。
在這十年間,中國自動化市場的競爭態勢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從曾經的國外品牌一統天下,到現在國外品牌、國內品牌分庭抗爭。國內企業經過積淀,已經達成了相當強的資金、人力和技術累積,擁有經營靈活性和政府支持的環境,向中高端的沖擊,已經不是口號,而是切實的行動。相對,國外廠商,也在向中低端進軍,并購,本土化產品推出,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國內品牌產品的價格優勢不在,本土企業曾慣用的價格 “殺手锏”失靈,市場競爭已轉向產品、服務、解決方案的全方位競爭。
時光倒轉。“入世”十年之后,當“本土企業國際化”遭遇“跨國企業的本土化”,可以預見,跨國企業和本土企業的全面短兵相接、硬碰硬的戰役已經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