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回望2011年,與宏觀經濟總體表現良好不同,“民間借貸風波”、“老板跑路”、“資金鏈斷裂”、“企業用工荒”……種種不利消息纏繞著實體經濟。
展望2012年,“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國內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問題仍很突出”,實體經濟發展應何去何從?
最近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努力營造鼓勵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這一論述為2012年實體經濟發展定下基調。
1.雖然遇到困難,但基本面未改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重視實體經濟的基礎地位,將實體經濟放在這樣的高度,這還是第一次。”在26日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對記者說:實體經濟直接創造物質財富,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綜合國力的物質基礎。
毫無疑問,工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今年10月開始,工業增速環比加速回落,10月、11月分別只增長了13.2%和12.4%,困難明顯加大。
“我們擔心,工業增速過快下滑趨勢如果不加以扭轉,延伸到明年,對國民經濟、社會穩定和就業都會產生巨大影響。”苗圩向記者表示,“我們測算過,工業增速每上下浮動一個百分點,就會涉及100萬新增就業。”
“錢荒”、“電荒”、“用工荒”……2011年,隨著多荒時代的到來,實體經濟發展遇到相當大的困難。與此同時,訂單減少,出口萎縮,企業稅負較重——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也加重了實體經濟的生存困難。
但是,倘若據此說實體經濟到了“最壞的時候”則言過其實。
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8萬家小微企業的抽樣調查顯示,今年以來小微企業的增長速度、生產收入以及部分財務指標增速出現一定回落,但總體運行仍處于正常區間,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出現大面積小微企業倒閉、關停的現象。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對記者說,當前,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快速增長時期,要繼續保持高增長,依靠的動力仍是制造業。
2.做強實體經濟,做實虛擬經濟
“牢牢把握實體經濟這個堅實基礎,是在總結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成功經驗、正確把脈我國國情和實際情況基礎上提出的。”苗圩表示。
從世界各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采取的措施來看,都是以規范資本市場運行為切入點,引導資本流向實體經濟領域,通過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發展質量、增強發展后勁來逐步擺脫危機的。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紛紛提出重回制造業,也是認識到實體經濟才是一國經濟的基石。
金碚表示,一個國家要想能應對危機,必須有發達的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本,虛擬經濟是末,本末不能倒置。
“目前經濟領域急功近利的心態讓人擔心。”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尹中卿表示,許多企業無心做實業,都想賺快錢,大量產業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進一步轉化成投機資本。
近幾年來,溫州實業資本大量轉戰資本市場,炒樓、炒綠豆、炒大蒜、炒字畫,追逐短期暴利,制造經濟泡沫。尹中卿認為,地下虛擬經濟沖擊我國實體經濟,導致國民經濟“過度投機化、超前虛擬化、人為空心化”。
多年來,身處溫州的歐拉姆閥門一直堅持所掙的每一分錢都來自閥門產品。“很多人建議我投資虛擬經濟領域去掙‘快錢’?而我天天想著的就是如何改進產品,哪有時間去想別的。再說,閥門做好了,不是一樣能賺錢嘛!”歐拉姆董事長金志遠說。
“2012年,我國應做強實體經濟,做實虛擬經濟。”尹中卿認為,新的一年政府應該把人才和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努力營造腳踏實地、努力創業的社會氛圍。
3.轉變發展方式,經濟才有活力
金碚認為,從目前的顯性指標來看,中國實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增長份額、進出口的表現等為世界第一。但隨著各種資源約束和成本的上升,如何繼續保持在世界制造業的優勢地位成為新的挑戰。我們正處于工業化過渡期,必須腳踏實地往前走。
從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走出來,不少企業本以為能暫時松口氣,卻發現今年的形勢似乎變得更嚴峻了。
今年11月,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下降到49%,這是2009年3月以來首次低于50%的臨界點,表明市場需求趨緩。
2012年實體經濟將面臨轉型期,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目前的經濟形勢是中國調整經濟結構的機會,“調結構對中國當前來說是生死存亡之道”。
“實體經濟轉型過程中,需要從最薄弱的同時也是最具發展潛力的環節入手,那就是中小企業。”苗圩表示。
“2012年,要在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推動企業創新能力上下工夫,抓住技術改造和兼并重組兩個重要環節,扎實推動工業轉型升級。”苗圩表示,未來將大力推進技術改造、技術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推進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和應用示范工程,全力以赴保持實體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光明日報記者 郭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