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1月2日
2011年的互聯網江湖格外熱鬧,多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網絡游戲廠商不斷調整積極尋找出路,視頻網站競爭日趨白熱化,移動互聯網市場各路廠商蜂擁而入,整個互聯網產業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展望2012年,加強自主創新,搶占技術制高點,提高核心競爭力仍將是發展主題。
本報記者 戈清平報道
2011年,國際經濟形勢風云變幻,中國互聯網產業卻風景獨好,收入突破2000億元,市值突破2000億美元。中國互聯網各路英雄在納斯達克粉墨登場,網游、微博、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移動互聯網各領風騷,騰訊、百度、阿里巴巴,市值接近500億美元,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超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總和,互聯網產業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在華麗的數據背后,我國互聯網產業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在外部環境方面,雖然眾多中國互聯網企業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但國外的渾水機構從未放棄做空中國概念股的機會,在與國外企業同臺競技時,中國互聯網企業時常被國外機構、企業中傷;在內部環境方面,電子商務、視頻網站、網游仍然是“燒錢”的游戲,互聯網企業的競爭也被貼上“不道德”的標簽,亂象層出不窮。這些新的挑戰,惟有賴于國內互聯網環境的不斷完善、相關部門的強力監管、企業的良性競爭與通力合作才能破解。
電子商務:抱團取暖度寒冬
對于整個電子商務行業而言,2011年的冬天冷得有些刺骨,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冬天的寒意。這主要源于兩大事件,一個是凡客誠品副總裁吳聲的離職,一個是樂淘網總裁畢勝拋出“電子商務是一場騙局”的觀點。
事實上,在凡客誠品首席執行官陳年宣布已獲得2.3億美元的第六輪融資時,就有人質疑其真實性。此外,凡客誠品的庫存壓力、現金流斷裂等傳言不時傳出,讓更多人質疑自建品牌B2C的未來。
如果對吳聲的離職原因更多是一種揣測,那么畢勝的偏激言論是否證實電子商務已進入冬天?這位鞋類電子商務的創始人甚至在公開場合抱怨電子商務的高投入、低毛利和盈利無望。為度過“寒冬”,畢勝已經準備消減80%的廣告預算。而事實上,2011年是該公司上升勢頭最猛的一年。
此外,專注女性用品的有品網、做日用品零售的大貨棧、做辦公室零食的西米網以及銷售化妝品的米粒商城等都在2011年遇到危機。
經歷“千團萬團”大戰的團購網站,在2011年也只有少數幸存者。
B2C如此,B2B、C2C可好?聯想到2011年10月,淘寶商城出臺新規,眾多中小賣家攻擊大賣家的行為就能看出,這些行業并非在有序發展,其前景依然朦朧。此外,假貨也讓電子商務蒙上陰影。
雖然2011年電子商務行業比較悲情,但仍有溫暖人心的一面,具體表現在4個方面。
首先是淘寶“雙11”、“雙12”促銷活動讓其銷售額屢創新高。其中,淘寶商城“雙11”世紀光棍節大促銷,24小時總交易額突破33.6億元;淘寶網“雙12”全民瘋搶,銷售額再創新高,全天成交額突破43.8億元,創造了又一個神話。可以說,消費者已經接受了網購這一新興消費方式。
其次,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帶動各條產業鏈的延伸。目前,我國的手機上網網民數量已經超過3.5億,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預測,中國手機上網網民數量在2013年將超過電腦網民,其中移動電子商務將會成為首先爆發的應用。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移動電子商務的市場規模達13.9億元,同比增長358.7%;預計2012年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將接近2.5億,移動支付市場整體規模達202.5億元,手機支付交易規模將有望超過1000億元。
第三,資源豐富、資本雄厚、運營能力強的電子商務平臺都開始開放,并吸引眾多小型電子商務企業加入,形成抱團取暖、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不管是京東商城與當當網大打價格戰,還是騰訊QQ超級網購平臺沖擊淘寶商城在網購行業的領袖地位,受益者都是廣大網民,引領消費者步入全民網購時代。
2012年,電子商務行業將會出現哪些機會,又將呈現哪些發展特點?
首先,市場還會繼續做大。2012年甚至更長一段時間,電子商務市場將會出現兩三家千億元級別的巨無霸企業。
其次,團購行業將會出現幾家大型企業,但團購企業要耐得住寂寞,更加細心地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同時結合地域特性推出更多較好的團購產品。另外,還要加大售后服務力度。
第三,各大電子商務企業仍會加大資本投入,營銷成本將有增無減。
網絡游戲:不斷調整尋出路
國際研究機構PearlResearch近日發布報告稱,中國網絡游戲市場2011年將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到2014年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與國外機構叫好中國網游產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網游企業發布的不佳財報。
2011年11月,金山軟件發布了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其總營收為2.43億元,環比下降8%。作為金山軟件的主營業務,網游的營收為1.65億元,環比下降4%。
這不是國內首家網游業務營收下降的網游企業。事實上,在整個2011年,我國的網游產業都呈現增速放緩的態勢。艾瑞咨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網絡游戲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414.3億元,較上年增長18.1%。相比2009年的33.8%和2010年的25.2%,2011年的增速放緩趨勢明顯,整個行業已進入調整期。
“目前,我國網游產業已進入承前啟后的調整階段。”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孫壽山在第九屆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上表示,我國的網游產業經歷了10年的高速發展,面臨著競爭加劇、精品匱乏等問題,需要重新調整發展模式。
經過10年的培育發展,一方面我國網絡游戲玩家數量已經接近極限;另一方面,總量沒有大變化的玩家們對網游的忠誠度呈現大幅度下降態勢。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對2010年和2011年國內大型網絡游戲用戶單款游戲的最長持續時間的調查,能夠持續一年以上的用戶所占比例從71.4%降至52.3%,半數以上網絡游戲對單個用戶壽命在3個月以內。顯然,用戶對單款游戲的忠誠度呈現明顯下降的態勢。
IT知名時評人張書樂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網絡游戲的創新不足。時下網游題材眾多,或改編自影視劇、動漫作品、歷史,或演繹穿越,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以名著改編游戲為例,在過去的12年中,三國類題材網游就超過了40款,西游類題材網游數量超過30款,水滸類游戲也達到10款。但被人廣為詬病的是,表面上網游是百花齊放,但骨子里卻是千部共一套,大多數游戲除了畫面不同外,從玩法到任務,從副本到國戰,都會給老玩家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2011年的網絡游戲雖然在題材上難以創新,但在營銷手段上卻出現了新變化,其中網頁游戲以平臺化為突破口,開啟了網頁游戲平臺化元年的序幕。平臺化之后,在騰訊、奇虎360、人人網的平臺上,各個游戲廠商及第三方開發者攜其網游大作進駐,擺脫了過去這些平臺上只有“偷菜”等低端小游戲撐門面的狀態,極大地聚合了人氣。同時,奇虎360和人人網也“財氣”雙收。兩家公司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奇虎以網頁游戲為主的互聯網增值業務收入為1210萬美元,占該公司總收入的25%以上;人人網的游戲營收為1100萬美元,占該公司總收入的32%。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重要載體,手機被各大網游廠商爭相利用,獲得較大發展。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第三季度,我國手機游戲用戶達1.56億,環比增長4.6%;市場規模突破10億元大關達到10.17億元,環比增長8.23%。2011年,預計全球手機游戲產值將達到65億美元,中國手機游戲市場規模將達41.3億元。
如此看來,2012年手機游戲將會吸引更多第三方開發者介入。而作為移動應用最紅火的手機游戲,為所有應用之首,占總量的28%,不過其盈利狀況尚不樂觀。如何實現盈利將是開發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市場逐漸飽和、瓶頸依然存在的情況下,2012年如何保持創新和突破將成為網游企業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視頻網站:競爭日趨白熱化
經過數年的瘋狂“燒錢”、版權競爭、超常運營后,視頻網站的江湖座次在2011年終于排定:前四名依次為優酷、土豆、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座次背后卻是各種廝殺、亂象。
“這一年,版權互訴仍是視頻網站大佬們最愛玩的游戲。”業內人士易方寒表示。
最近,《后宮甄嬛傳》在北京電視臺影視頻道播出后,引得眾多觀眾叫好。在互聯網上,網民也能通過百度影音、快播客戶端下載并收看這部大劇。然而,這一行為已引起該劇制作方公開譴責。
《后宮甄嬛傳》總制片人曹平表示:“該劇目前正處于地方臺播出階段,網絡版權已賣給視頻網站樂視網。百度的這一行為已嚴重侵害了版權方、電視臺和獨家網絡版權方的合法權益。”
這只是視頻網站亂象的一個縮影。此前,優酷網與土豆網也進行了一場版權互訴較量:土豆網指責優酷網盜播放其購買獨家網絡版權的《康熙來了》,隨后優酷網指責土豆網長期盜播其享有版權的百部影視作品,雙方均稱已經起訴對方。
除了版權廝殺嚴重外,資本對抗也是視頻網站善用的一大利器。
2011年6月,搜狐視頻以每集150萬元的價格購買《新還珠格格》,此舉開創了網絡購劇價格新高;10月,騰訊視頻以超過搜狐視頻的價格購買《宮2》的版權;11月,愛奇藝網以單集200萬元的價格購買《太平公主秘史》。在各大視頻網站的“燒錢”游戲中,大劇模式成了視頻網站較量的必備武器。
排名靠前的視頻網站資本雄厚可以“燒錢”,并大打版權戰,二三線視頻網站如何生存?走差異化道路無疑是他們的首選。
56網副總裁李浩把用戶生成內容(UGC)作為網站立足的法寶。事實上,UGC正是美國知名視頻網站YouTube的模式:用戶上傳、分享、互動。
這一模式也被激動網首席執行官鄭錫貴認可。鄭錫貴認為,視頻行業正逐步走向“從看視頻到用視頻玩視頻”,未來將更精準地匹配視頻“媒體性、工具性和應用性”三大屬性,用戶不單單是看影視劇、看視頻短片,更應該參與進來,幫助視頻網站獲取電商、游戲、自制節目等模式探索。
同時,自制劇被認為是視頻網站實現差異化的“撒手锏”。在這方面,樂視網、騰訊視頻已在2011年顯山露水。
梳理2011年各大視頻廠商的動作可以看出,2012年各路廠商將會延續上述做法。
移動互聯網:蜂擁而入占商機
2011年,百度推出“百度•易”,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公司推出“阿里云”,騰訊也推出“Q Phone”等終端產品。三大互聯網巨頭均把重點投向移動互聯網,希望在移動互聯網上能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和話語權。
除了三大互聯網巨頭外,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創辦小米手機,投身移動互聯網;創新工場首席執行官李開復也開始培育、孵化更多的移動互聯網項目。此外,更多的第三方開發者開始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LBS、Solomo應用軟件、移動閱讀、移動支付、移動通信、移動商城等領域發力。各種信息昭示著移動互聯網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艾瑞咨詢的調查數據顯示,2011年三季度,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08.3億元,同比增長154.6%。移動互聯網所蘊藏的巨大商機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當各路廠商高歌猛進時,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并未跟上腳步。特別是移動數據流量費用偏高、應用終端產品匱乏、用戶習慣還未建立、行業亂象等因素成為掣肘移動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原因。
2012年,隨著各種因素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將產生井噴之勢。展望2012年,移動互聯網將出現更多變化。
首先,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將會越來越好,隨時隨地上網將成為可能,這將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基礎工程。
其次,從產業角度來看,移動支付行業將井噴。支付行業是一個馬太效益比較明顯的行業,先入者往往占據更多資源、用戶,二三線廠商將會在細分市場中分一杯羹。
第三,基于各種需求,廠商的合作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2011年7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宣布與天語公司合作推出天語云智能手機W700;9月份,百度聯合戴爾公司推出“百度•易”手機;緊接著,騰訊與HTC、天語合作推出定制機。這些合作都昭示著2012年更多廠商將會采取強強合作的方式搶占移動互聯網市場,同時智能手機將成為重要的戰場。
第四,基于社交應用的產品將更加豐富。2011年11月,知名互聯網人士劉興亮開始創業,攜旗下擁有社交特性的“閃聚”投身移動互聯網,此外“微信”、“口信”、“米聊”等眾多社交產品也“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社交應用產品將會成為2012年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拳頭產品。
第五,在蘋果iPad產品的帶動下,平板電腦將會是繼智能手機之后的另一重要載體。2012年的平板電腦市場,蘋果iPad將會成為更高端的產品,中低端市場將會是一個群雄逐鹿的市場,競爭也將異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