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證券報
新能源并網難問題未根本緩解
2011年,國內新能源發展基調主推“重質量、輕規模”,在此指引下,作為新能源表率的風電去年全年并網發電量較上年增長超40%,太陽能光伏裝機和并網發電量也增長明顯,政策落實初現成效。然而,發電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伴隨的卻是發電利用小時數的減少。
根據上述中電聯快報數據,2011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731小時,比上年增加81小時。但其中水電、核電和風電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卻出現下降,風電比上年降低144小時,為1903小時。
這一現象表明,國內風電發展的并網難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白建華解釋道,去年全年并網發電量增加,說明全國各主要風電基地高峰時期滿負荷并網發電量,特別是內蒙古西部電網風電并網發電量一度占全網總發電量的18%。但平均發電利用小時數降低,則說明從全年總體情況來看,全國眾多風電場仍存在大量棄風問題,且與往年相比存在擴大趨勢。
一個可以作為上述說法佐證的數據是,盡管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幅超40%,但與2010年風電發電量同比增長81.41%的速度相比,2011年風電發電量增速出現明顯放緩。
2011年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達300萬千瓦,按照中電聯快報,其中的并網裝機達212萬千瓦,兩個數字均較2010年增長不少。但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光伏發電平均可利用小時數為1500小時,與2200小時的可利用光照時長相差700小時。他認為,這一方面可能源于國內現有光伏發電技術水平不足,但另一方面更直觀反映出目前光伏發電也漸漸出現因無法并網而造成的與風電類似的“棄光”現象。
這一現象也漸漸引發眾多業內人士擔憂,甚至擔心這一現象未來可能表現得比風電更加突出。上述不愿具名的專家表示,太陽能資源秉性本身優于風能,但如果用來發電,其可利用效果卻并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么好。他解釋說,目前在青海、寧夏等西部省份,本身太陽光照條件優越,但所建電站機組平均每天發電僅為4到5個小時,主要原因就在于其資源存在很大的間歇和不穩定性。“有的地方上午是晴天,但一到中午突然轉陰甚至下雨,下午又轉晴,其光照的穩定性可想而知。”他表示。
資源狀況不佳,必然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出巨大挑戰。白建華指出,光伏發電并網問題比風電更加棘手,它需要更靈活的調峰電源及更強的并網技術設施,造成脫網事故的概率和影響更大。
而更為嚴重的現實可能是,由于過去太陽能發電體量較小,其并網問題并未引起電網企業的重視,因此相關的技術設備研發及跨區域電網輸送通道建設相對風電來說滯后不少。隨著“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規模迅猛增長,并網瓶頸或將日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