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科學時報 作者: 龍九尊
本報記者 龍九尊
聽到《科學時報》要復名為《中國科學報》的消息,今年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徐銤寫了份賀詞:傳播科學,強國富民。和他一樣,130多位院士紛紛發來賀詞。這些賀詞像一支支彩筆,勾勒出一份科教界理想中報紙的模樣。
承載之重
“我們需要消息。有了消息,我就可以去追蹤。”中科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閔恩澤的要求直接、簡單。目前他正在研究微藻生物柴油,在國內外,很多機構也在從事該方面的研究。
“我們也不好去了解他們做得怎么樣。”閔恩澤說,如果報紙能及時報道各家進展,就能避免重復別人做過的工作,探索新的路子。
徐銤認為,科技報紙的一個重要責任是要把科學傳播給大眾。科學家研究很長時間得到的一些成果,應該被報道出來。而且在報道中,“它的貢獻究竟在哪兒?道理要告訴大家”。
徐銤說,僅僅報道成果還不夠,報道應該激發年輕學者對科學技術的重視和興趣,因為科學發展不是一代人能走到頭,需要一代代人的接力。另外,科技報紙要把制度的短板補上,引導年輕科學家走向國家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錢給得最多的地方。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冀勝認為,作為一份報紙,要傳達科學精神、科學思維。他說,目前我國發展得很快,但是科學知識普及跟不上,公眾缺乏科學思維,導致公眾對一些顯而易見的謬誤也跟風。
“甚至我覺得科學界也有影響,所謂的短、平、快,浮躁的風氣。”陳冀勝認為,這也和科學思維不足有關。強調科學思維,就是對一件事情要有深度、理性的認識。
“國民素質的提高也好、科學水平上升也好,都和科學精神、科學思維的宣揚相關。我覺得新聞界能起很大作用。”陳冀勝說。
“您覺得中國需要一份什么樣的科技報紙?”12月27日,《中國科學報》復名儀式間隙,記者向中科院院士王元求解。
“我的想法都在賀詞里了。”82歲的王元最近嗓子發疼。他在給《中國科學報》的賀詞中寫道:“弘揚科學,堅持誠信、創新、求實,揭露迷信,反對腐敗、弄虛作假,及時報道科技進展,公正評價學術成就,做中國科技人員之良友。”
任重道遠
了解了科學記者們的工作情況后, 院士們發現自己對報紙的要求“太苛刻”了。
“我覺得做《中國科學報》的記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銤笑著說,如果記者們沒有基礎的科學知識,就不太容易和專家對話,不容易談到“點”上。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和專家溝通。
“但科學家們都很忙,怎么去和他溝通?”
“科學家忙得不得了,他不想花很多時間跟媒體交流,越是大的專家越要省他的時間,這是肯定的。”徐銤建議記者們和專家交流時要“把目的非常清楚地說出來”,告訴專家“給我們一點指點,我們好寫出一些文章來”。
閔恩澤也覺得記者的工作“比較難”。
“現在科學五花八門,你們又需要通俗的解釋,還要有趣味性,還是比較難的。”他建議記者們多了解專業知識,這樣和科學家對話起來就容易一些。
陳冀勝接觸過一些報紙,他也樂意和科學記者交流,交流過程對他來說也是學習的過程。
“你們提的一些問題對我還是很有啟發的。”他建議科學記者們多做一些關于交叉科學的報道,因為現在科學需要交叉,例如生物和化學之間的交叉。
不過,無論是出于何種擔憂,中科院外籍院士、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給《中國科學報》復名發來的賀詞令人深思,他的賀詞很短,四個字:任重道遠。(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