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高端裝備制造業中,有90%的高檔數控機床依賴進口、有95%的高檔數控系統依賴進口,智能裝備的對外依存度也高達70%。還有大部分機器人和工廠自動控制系統依賴進口,工廠自動控制系統、科學儀器和精密測量儀器基本由國外壟斷。
2010年,我國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達到20萬億元,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約1.6萬億元,占裝備制造業的8%左右。在我國裝備制造的三大產業中,機床工具業產值達到3922億元,但其高端產品比重只占30%;儀器儀表業產值3945億元,其高端產品的比重只有18%;比例最低的是通用基礎件工業,產值是4600億元,而其中高端產品的比重只占到5%。
兩組數據將我國裝備制造業“大而不強”的尷尬處境暴露無疑。日前,《中國政策論壇》邀請工信部領導、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共同探討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如何發展,業界人士一致認為,自主創新是發展我國高端制造業的必由之路。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表示,工信部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一是盡快明確高端裝備制造相關領域的發展戰略。盡快發布航空工業中長期規劃。盡快發布船舶、軌道交通、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十二五”規劃。二是實施五大工程。三是支持通用零部件和控制系統等短板的發展。四是調整企業結構,通過兼并重組促進高端制造企業的發展。五是不斷完善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政策支撐體系。
到2015年,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值要達到6萬億元,到2020年,高端裝備制造業要占整個制造業的25%。“十二五”期間,工信部要繼續推動能源裝備、通信裝備、數控機床的發展。“十二五”期間,工信部要重點發展航空裝備、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衛星制造裝備及應用、智能制造裝備等五大領域。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2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