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2011年發生的新能源大事,可謂異彩紛呈,有悲有喜,然而筆者相信最具說服力的永遠是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數字。時值歲末,作一盤點,從這些數字中各大新能源2011發展脈絡清晰可見。
風電——走向理性
1100萬千瓦 《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至2015年末,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要達到一億千瓦。這就是說,除去“十一五”期間已經完成的4400萬千瓦的容量,“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尚有不到5600萬千瓦的空間,平均年裝機1100萬千瓦左右,這也預示著以往我國風電裝機規模過去每年翻番的行業盛世,將一去不復返。
193起 2010年,全國共發生80起風電場脫網事故,2011年1-8月,這個數字上升到了193起,并且大規模脫網事故(一次損失風電出力50萬千瓦以上)由1起升至12起。國家電監會給出的結論是:事故發生主要由風電設備、風場管理、電網接入以及運行安全監管等四方面問題導致。看來,涉及風電場開發的各方均難辭其咎。然而,在隨后的整改中,幾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相對最為弱勢的風電整機設備商——風電機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功能。
2 8 8 3 萬千瓦 2 0 1 1 年8 月, 中國國家能源局下達了“十二五”第一批擬核準風電項目計劃 安 排 通 知 , 核 準 風 電項 目 總 計2883萬千瓦,涉及全國29個省、區、市,這2883萬千瓦的風電項目是從地方申報的4000萬—5000萬千瓦項目中遴選出來的,說明風電審批正式納入國家統一規劃,開始從嚴格項目審批制度入手,規范風電產業發展。
4500萬千瓦 國家風電信息管理中心近日透露,2011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并網容量將突破4500萬千瓦,同比增長1400萬千瓦以上。盡管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其增量還是略高于2010年的發展水平,我國風電發展更加趨于平穩。
5 0 0萬千瓦 12月28日,國電龍源江蘇如東海上(潮間帶)150MW示范風電場一期工程99.3兆瓦投產發電。加上2010年9月底投產的如東32MW(潮間帶)試驗風電場,龍源電力在如東縣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海上風電場,總計裝機容量達到131.3MW。根據 “十二五”能源規劃,2015年,中國將建成海上風電500萬千瓦,形成海上風電的成套技術并建立完整產業鏈。到2020年,中國海上風電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十二五期間,陸地風電是穩步發展,海上風電則被定位為示范發展。
核電——重新審視
5天 福島核事故發生5天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做出決定:全面評估我國核設施、排查安全隱患;對在運及在建核電站進行全面嚴格的安全檢查、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福島核事故雖暫時放緩了中國核電發展的步伐,但也給核電行業帶來了思考:放緩節奏是為了走得更遠。中國核電三十多年來在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進步巨大,但進步不代表不存在問題,不代表已經足夠完善。福島核事故讓全球重新審視核安全,也給了中國核電警示,即必須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安全水平、消除一切安全隱患,確保我國核電站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高效發展。
64% 2011年8月7日,大亞灣核電基地嶺澳核電站二期2號機組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十二五”期間首臺建成投產的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嶺澳二期的投運是總結,也是開始。從大亞灣核電站設備國產化率不足1%,嶺澳核電站一期整體國產化率達到30%,嶺澳二期的設備制造國產化率達到64%,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主泵等一批關鍵設備的自主化比例超過70%。以嶺澳二期為基礎,目前我國已全面形成百萬千瓦級核電設備國產化能力。
10億 2011年12月7日下午,比爾•蓋茨在中國科技部與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進行了會面,比爾•蓋茨在接受采訪時證實,自己正在與中國討論聯合開發一種更安全的新型核反應堆,未來5年的研發費用最高可達10億美元。雖然福島事故引發的核電安全問題給核電發展敲上一記警鐘,但國內外仍廣泛看好中國核電發展。據統計,我國在建和已經運行的核電機組加起來總共是41個,裝機容量達到4000多萬千瓦,然而,整年核發電量占所有電力比重不足2%,而世界平均比重為15%-16%,市場空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