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2012年2月6日
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據悉,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并且由國務院發布實施的中長期規劃。
《規劃》深刻闡述了工業轉型升級的內涵,指出我國工業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進又好又快發展的新階段,轉型就是要通過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升級就是要通過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規劃》強調,工業轉型升級必須切實依靠企業這一主體,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
“《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對于指導未來5年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加快我國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真真表示。
強調企業是主體
“工業的轉型升級就是企業的轉型升級,企業是此次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李真真告訴記者,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是企業,沒有企業群體的整體升級,工業轉型升級的任務就無法實現。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規劃》高度重視發揮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作用。在《規劃》確定的總體思路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動宏觀調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場力量轉變。在《規劃》第三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及第四章“重點領域發展導向”中充分體現了企業的主體作用。如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節中,明確提出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在“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一節中提出,要注重把企業技術改造同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組織結構調整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在“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一節中提出,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等。
《規劃》明確,要加強企業管理和企業家隊伍建設,引導企業牢固樹立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意識,切實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權益,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制度。引導企業加強設備、工藝、操作、計量、原料、現場、財務、成本管理等基礎管理工作,推動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大力開發人才資源,以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
《規劃》強調完善企業發展環境,在第五章“政策措施”中提出了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等政策。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強化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推進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合理引導企業兼并重組,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是“十二五”時期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
“在工業轉型升級建設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尤為重要。”李真真表示,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目標的重要支撐。
《規劃》提出,支持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支持企業參與國家科技計劃和重大工程項目,健全由企業牽頭實施應用性重大科技項目的機制,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進一步研究落實財政、投資、金融等政策,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勵骨干企業建立海外研發基地,收購兼并海外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面向企業開放和共享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重要試驗設備等科技資源。支持骨干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提升協同創新能力。鼓勵中小企業采取聯合出資、共同委托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發。
《規劃》明確,健全產業創新體系,攻克共性及關鍵核心技術。加強技術創新能力建設,面向主要工業行業,依托大型轉制院所和骨干企業,整合相關資源,健全基礎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發體制機制,支持建設一批產業技術開發平臺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推動建立一批由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參與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支持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承擔重大研發任務,發揮企業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以核心裝備、系統軟件、關鍵材料、基礎零部件等關鍵領域為重點,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及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計劃(專項)等,推進重點產業技術創新,突破和掌握先進制造、節能減排、國防科技等領域的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研制一批重大裝備和關鍵產品。支持和促進重大技術成果工程化、產業化,加強軍民科技資源集成融合,加快提升制造業領域知識、技術擴散和規模化生產能力。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工業的主體是傳統產業,但也應包括新興產業,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李真真表示,從產業發展規律看,新興產業發展大多依賴于傳統產業的基礎,通過現有產業升級換代是培育新興產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迫切需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牽引和帶動。
“考慮到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專門規劃,在《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中并沒有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單獨成章,而是將其融合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在《規劃》第三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中,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突出重點,并提出實施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工程和實施產業鏈升級工程,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在《規劃》第四章“重點領域發展導向”中,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在一起,如在“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中,把重大智能制造裝備、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飛機、民用航天、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內容融入到整個裝備制造業體系中進行闡述;在“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中,將高性能金屬材料、稀有金屬和稀土功能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作為原材料升級換代的方向;在“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中,將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等新興產業內容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在“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將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高端軟件、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突破的重點。
李真真向記者表示,在促進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上,要加快新興科技與傳統產業的有機融合,促進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態的發展。圍繞發展潛力大、帶動性強的若干新興領域,立足現有企業和產業基礎,實施產業鏈升級工程,著力突破新興產業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完善產業鏈條,加快形成一批先進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強化企業技術改造與技術引進、技術創新的結合,切實提高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快產品和技術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