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責任編輯:譚思敏
摘要:在多數領域當中,自主品牌還只能依靠進口部件來提升產品競爭力,靠性價比去吸引用戶。這種所謂的全球化采購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位液壓件生產企業的老總曾告訴記者,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主機品牌,其核心零部件是在國外生產的。
在討論機械裝備行業高端化之前,我們應該先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高端制造?
實際上,高端制造并沒有非常明確的學術定義。通常人們所說的高端制造,從行業角度講,是指制造業中新出現的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強競爭力的行業;從所處產業鏈的環節上講,是指處于某個產業鏈的高端環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一位領導曾經這樣詮釋,“別人能做到、而我們做不到的,叫高端;同類產品,我們賣1000元,而別人能賣1萬元,也叫高端。”
不管究竟應該如何定義,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高端制造,都是相比較而言。誰更有技術含量、附加值更高、競爭力更強,誰就是高端;而這種情況并非一成不變。舉一個淺顯的例子:20年前,手持一部“大哥大”,就是身份的象征;數年以后,以GSM制式和CDMA為主的2G手機席卷全國,“大哥大”很快被遺忘在歷史的塵埃;現如今,在不少人對3G手機還不甚了了的時候,iphone時代已經悄然降臨。
高端演變的過程,是在人們消費水平提高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種因素推動下實現的。數日前,一位專業人士在描述中國人民的消費能力時說:“上世紀80年代,‘萬元戶’是很了不起的;到了90年代,一個家庭能有10萬元存款也是相當不錯的;2000年的時候,‘百萬富翁’還比較值得稱道;到了2010年,擁有千萬身家的人已經不少了。”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與此同時,人們對于物質條件的追求也在不斷走高,由此對市場上熱銷產品更新換代的推動作用也非常明顯。以汽車行業為例,據有關數據統計,在2011年銷售的乘用車當中,有55%的車型是過去1~4年上市的新產品。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2011年汽車銷量統計數據,自主品牌乘用車共銷售611.22萬輛,同比下降2.56%,扣除出口國內銷量同比下降5.42%,在乘用車總銷量中的占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37個百分點。
高端制造,往大了說,象征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涉及到國家的經濟和國防安全;往小里講,關系到很多產業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在國家大力拉動內需和多項鼓勵政策的驅動下,中國機械裝備制造業在規模上實現了強勁增長。但是,中國自主品牌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普遍不強,中低端產能過剩、競爭尤為激烈,很多產業的高端環節都被外資品牌牢牢掌控;同時,在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方面,仍舊比較糾結。
中國加入WTO已經10年了,盡管很多自主品牌制造企業真正意義上只有一二十年的發展歷史,卻要跟來自各個發達國家的百年企業同臺競爭。由于歷史原因,自主品牌企業過去大多把發展重點放在規模擴張上,在一些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領域少有建樹,由于自己不會做,所以不得不以高價從外國進口。
但是,真正的高端技術是很難買進來的,目前只有中國高鐵產業在這方面還值得稱道,那也是因為國家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多數領域當中,自主品牌還只能依靠進口部件來提升產品競爭力,靠性價比去吸引用戶。這種所謂的全球化采購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一位液壓件生產企業的老總曾告訴記者,沒有哪一個成功的主機品牌,其核心零部件是在國外生產的。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張國寶也在日前表示:“現在隨著中國的制造能力增強,外國對我們的戒心也越來越大,現在高端技術必須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研發。”
依靠自己的力量搞研發,并不等于閉門造車。張國寶提到,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不能割裂開來,要有機結合、相互協調;同時,國家意志、有效執行、配套政策和重點研發也都很重要。其實關于“自主創新”的提法,已經講了很多年了,也積累了一些成果和經驗;而從中國機械裝備制造業目前整體的創新力度來看,還很不夠。但是,時間和市場都是不等人的。
2012新年伊始,溫家寶總理強調要“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這對于有志于挑戰高端的企業來說,應該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