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科技網 作者: 付毅飛
2011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連續第7年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繼續保持整體經濟效益平穩較快增長,資產總額首次突破2000億元,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長期以來,該集團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重要抓手,以自主創新為強身利器,以人才培養為常青之源,以航天文化為精神支柱,擔負起建設航天強國的歷史責任,把祖國的榮耀升上太空。
重大工程:推動我國向航天強國的目標邁進
“嫦娥二號全系統狀態正常穩定。目前正在環繞距離地球150萬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繼續開展空間環境探測和工程技術試驗。”2月6日,中國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東奎向媒體宣布。這意味著該衛星在2011年4月1日壽命期滿后,已超期服役10個月以上。
“2011年,集團公司承擔了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第二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長征五號等新一代運載火箭以及各型衛星的研制、生產和試驗。各項工作均取得重大進展,創造了一批重要成果。”集團公司新聞發言人賈可介紹。
其中,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飛船實現“準確進入軌道、精準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既定目標,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成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又一重要里程碑;
嫦娥二號衛星全面完成探測任務后,飛抵距離地球150萬公里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創造了我國空間飛行器深空最遠飛行紀錄,標志著我國月球及深空探測能力取得新突破;
北斗導航衛星實現十星組網運行,標志著我國二代衛星導航區域系統初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全年共進行19次宇航發射,發射次數僅在俄羅斯之后,位居世界第二;
……
這一系列宇航領域的優異成績,不僅鞏固了我國航天大國的國際地位,更使我國向航天強國的奮斗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今年我國宇航任務將更加密集,各項重大工程將繼續推進。其中,神舟九號將實施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北斗衛星將再發6顆,全面完成區域導航系統的建設。全年共計劃安排21箭30星的發射任務。
自主創新:搶占航天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2011年11月22日上午,國家知識產權局向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頒發了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航天交會對接技術中國專利證書。
此項對接技術是科技人員歷時16年攻關成功,是我國航天史上最復雜的空間機電一體化產品,標志著我國繼俄羅斯、美國之后,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器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
賈可介紹說,在載人航天領域,航天科技集團先后攻克火箭控制與高精度發射,飛船總體技術,制導、導航控制技術,空間交會與對接,組合體控制與管理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難題,20余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一直以來,航天科技集團以滿足國家對航天技術和產品的現實需要為目標,以融合系統科學理念的技術創新平臺為支撐,以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產品創新、軍民融合創新為重點,以國際航天最高水平為標準,全面推進航天技術創新工作。
2011年,該集團新組建成立錢學森運載技術實驗室、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以及可重復使用空間機動飛行器工程研究中心,強化以總體單位、重點專業技術研發中心為核心,12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0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為支撐的航天技術創新體系。
據統計,該集團全年新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專利申請量連續3年突破千件,發明專利申請比重逐年提高,居軍工行業之首;“采用低偏和保偏混合光路的光纖陀螺”在軍工行業中首獲中國專利最高獎;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對接機構和地面試驗系統共申請45項專利,首批獲準15項。
集團在自主創新領域采取的舉措和取得的重要成果,不僅有力支撐了全年重大型號任務的圓滿完成,而且為航天事業后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人才培養:人才的高度就是事業的高度
2011年12月12日晚,央視第十二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航天科技集團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團隊捧得年度大獎。這支由數百人組成的團隊創造了驚天之舉,而平均年齡卻只有33歲。
多年來,航天科技集團秉持“人才的高度就是事業的高度”理念,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事業發展的第一要務,大力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同時突出實踐成才特色,依托重大航天工程、重點型號任務,造就了一大批型號領軍人才和航天科技帥才。
1970年出生的孫澤洲由于技術出眾,2002年被組織選派參與繞月探測工程前期論證,并負責星載測控分系統論證,2004年被任命為嫦娥一號衛星研制隊伍的副總設計師。2010年,40歲的他擔任嫦娥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成為當時航天系統最年輕的總設計師。
“對于政治素質高、專業技術及綜合能力強、工作業績突出、發展潛力大的人才,要敢于打破年齡和資歷限制,及時把他們推舉到總指揮和總師的崗位,通過加任務、壓擔子,促進他們快速成長。”航天科技集團人力資源部部長陳學釧說。
為培育創新人才,集團始終以航天重大工程為熔爐,按照工程任務每推進一個階段,人才就跟進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實施人才“接力”計劃。并有意識、有計劃地安排德才兼備、基礎扎實的年輕骨干參加到重大工程研制中,在工程實施中識別、發現人才,在推進航天科研實踐中吸引、培育人才。目前,集團近16萬員工中,有博士2500余人、碩士2.2萬余人。
該集團還不斷推出有利于創新人才成長成才的政策措施,對取得突出成績的骨干人才,實行“政治榮譽、物質獎勵、推舉專家、培訓深造、職稱評聘”五優先。2011年還首次推出獎金高達百萬元的“航天功勛獎”和20萬元的“航天創新獎”,既營造了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也激發了創新活力和創造激情。
該集團還十分注重高層次人才的引進,2011年首次在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召開高端人才招聘會,與8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達成工作意向,在國內高校引進博士500余名、碩士2000余名。
通過國家重大工程的實踐鍛煉,航天科技集團培養造就了一支以32名兩院院士、100余名國家級專家、300余名學術技術帶頭人和430多名型號兩總為代表的航天人才隊伍,為我國航天事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這支堅韌頑強、富有戰斗力的創新型人才隊伍,為確保國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務圓滿完成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記者 付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