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呈現“三大反差”
來源: 中國科技網作者: 張晶
中國科技網訊 日前發布的《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景氣調查與分析》報告顯示,2011年下半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呈現“三大反差”:企業相對“景氣”,企業家信心走低;商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上升,出口景氣指數下降;高新技術企業創新需求迫切,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與服務體系相對薄弱。這將成為未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不容忽視的三個問題。
報告顯示,去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景氣指數為117.5,比上半年提高1.7,仍位于相對景氣區間。在國內經濟整體增速放緩的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呈現出高成長性和強競爭性。這表明,高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依靠科技創新驅動自身結構調整的效果顯著,必將成為推動全國和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但受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高新技術企業家對未來經濟發展形勢持謹慎態度,信心指數僅為111.7,比上半年降低8.4,已低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2009年年初的水平。
高新技術企業銷售相關的景氣指數基本與上半年持平,維持在較為景氣的區間,但內部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商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較上半年上升9.7,出口景氣指數下降10。價格指數變化反映出,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市場需求良好。同時,2011年上半年全國整體價格上漲傳遞,推高了高新技術產品價格。但是,世界經濟整體低迷對高新技術企業出口造成較大影響,超過一半企業認為出口景氣指數會繼續下降。可以預測,在宏觀政策正向刺激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將更多地轉向國內需求。
高新技術企業科研創新相關景氣指數持續處于高位景氣區間,達141.6。生產經營活動對科技創新呈現出較高的依賴度,企業對于研發創新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尤為迫切。但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程度還相對較低,97%的被調查企業主要靠自己研發。即使尋求外部成熟的科技成果,企業也主要通過自身渠道,通過技術交易市場和中介機構的比例相當低;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中介機構,也以具有政府背景的相關機構為主。
該報告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和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聯合成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景氣分析”研究組完成。(記者 張晶)
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景氣調查與分析
最新高新技術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景氣狀況總體水平與上半年基本持平,結構指標也基本相似。值得關注的是:高新技術企業景氣指數和企業家信心指數仍處于相對景氣區間,但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的形勢下,企業家信心指數繼續走低,已低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的2009年初水平;企業銷售相關指數基本持平,銷售價格指數有所提升,出口指數進一步下降;原材料、勞動力價格等推動成本上升的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原材料供應價格景氣指數上升較快,企業融資困難依然突出;高技術企業對科研創新的需求依然迫切。
企業景氣指數依然保持在景氣區間,企業家信心指數持續走低
去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景氣指數為117.5,比上半年略有上升,提高了1.7,仍位于相對景氣區間。企業家信心指數繼續走低,僅為111.7,比上半年降低了8.4,從相對景氣區間臨近弱景氣區間。值得關注的是,企業家信心指數自2010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下降態勢,且下降幅度較大,2011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兩次企業家信心指數均低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2009年。表明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影響下,高新技術企業家對未來宏觀形勢和行業形勢發展趨勢的判斷持謹慎性的態度,且不明朗。
各類企業在景氣狀況和企業家信心方面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從企業規模看小型企業(銷售收入在3000萬元以下,含3000萬元)在企業景氣狀況和企業家信心方面明顯低于大中型企業(中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在3000萬—3億元,含3億元;大型企業的銷售收入在3億元以上),尤其在企業家信心方面落差更大;高技術產業中的企業不僅總體景氣狀況優于非高技術產業,而且對未來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的信心預期也要高于非高技術產業。表明在當前形勢下,小型高新技術企業面臨的困難更大;而與一般產業相比,由于創新能力強,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抗風險性更高一些。
在對未來的判斷上,僅有69.4%的被調查企業預期2012年第一季度行業的運行狀況會有所好轉,比上年第四季度下降了5.2,這是自2009年開始高新技術企業景氣調查以來的歷史最低值。可以推斷,如果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政策干預,2012年上半年高新技術企業家信心將有可能延續下降趨勢,甚至滑落至不景氣區間。
銷售相關景氣指數基本態勢不變,出口景氣指數繼續下降
2011年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銷售相關的景氣指數基本與上半年持平,達到123,比上半年略降1.8,繼續維持在較為景氣的區間。其中,商品銷售價格景氣指數有所改善,上升了9.7,重新回到弱景氣區間,達到105.9。商品銷售景氣指數雖然略有下降,達到150.3,但仍處于較為景氣的區間。出口景氣指數繼續較大幅度下滑,為112.7,較上半年下降了10。表明世界經濟的低迷對出口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宏觀政策正向刺激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基礎更多地轉向國內需求。
從企業規模看,在商品銷售量和出口量的景氣指數上,企業規模與景氣呈正相關關系,即企業規模越大,商品銷售量和出口量的景氣也相對較高。而在商品銷售價格上,小型企業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彈性。從經濟類型來看,在國內銷售和出口景氣之間,國有企業、國內非公企業、外資企業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由此表明,出口景氣的持續惡化不僅對我國民族企業產生影響,同樣對外資企業也存在顯著影響。
約有64%的企業認為今年第一季度商品銷售量會繼續向好。對于出口景氣的變化,不足一半的企業(44.6%)認為會有所好轉。而對于銷售價格景氣指數,僅有18%左右的企業認為會進一步上升。因此,下一季度銷售相關景氣指數進一步上升的基礎十分不穩,很有可能出現下滑。
經營成本相關景氣小幅改善,企業融資困難依然突出
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成本相關的景氣指數扭轉了延續幾個季度的下降態勢,上漲11.5,達到104.1,從微弱不景氣區間進入微弱景氣區間。在成本和銷售此消彼長的影響下,高新技術企業資金及盈利相關的景氣指數基本與上半年相同,達到102.7,依然處于景氣的臨界值。
從經營成本相關指標的內部結構來看,能源供應景氣指數和商品庫存景氣指數依然保持較高的景氣狀況,繼續在較為景氣區間和較強景氣區間。勞動力價格、原材料價格景氣指數雖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依然處于不景氣的區間,僅為65.6和94。其中,原材料價格上升壓力的減少是拉動經營成本下降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價格景氣指數比上半年提升了33.7。
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緩解程度在不同規模企業中表現并不一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對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緩解程度也越大。但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之間的差異,要遠大于中型與大型企業之間的差異。可見,小型企業對原材料上漲更為敏感,而消化原材料上漲壓力的能力也更弱。
調查結果顯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難依然突出。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融資景氣指數繼續下降,下降了4.8,為95.4,從微弱景氣區間降至微弱不景氣區間。而融資成本景氣雖然有所上升,達到91.1,但依然處于不景氣的區間。對于今年第一季度的預測,只有30%和10%的企業對企業融資和融資成本持積極預期。
科研人員、科研經費、新產品開發等創新需求依然迫切
下半年,高新技術企業生產效率及發展相關景氣指數基本與上半年持平,達到127.6,繼續保持在較為景氣的區間。其中,勞動力需求景氣指數繼續高位運行,達到142.2,處于較為景氣區間。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需求依然迫切。科研創新相關景氣指數達到141.6。其中,科研人員需求指數出現較大幅度上漲,達到148.5。企業對于勞動力的需求依然旺盛,特別是對研發創新的高層次人才需求更為迫切。
對于不同盈利能力的企業來講,對研發創新的需求迫切程度也有所不同。總體上來看,盈利景氣指數上升和下降的企業對科研創新需求要高于盈利水平變化不大的企業。這表明:一方面,企業在積累一定的實力尋求進一步發展的時候,需要依靠科研創新;另一方面,企業在發展遇到瓶頸和困難的時候,需要科技突破。而從此次調查結果來看,實力比困難更能驅使企業加強科研創新。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需要完善政策激勵環境
此次景氣分析以科技成果轉化為核心設計了相關問題,對企業進行了廣泛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目前,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依然是以自己研發、自行轉化為主,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中介與服務體系相對薄弱;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面臨資金短缺和市場需求不足等突出問題。政府應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化進程,發展科技中介、專業化服務企業等相關主體,加大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扶持力度,制定相關激勵政策,提高科技成果的配置效率。
從調查結果來看,97%的被調查企業主要靠企業自己研發。其次,是通過合作研發來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即使是尋求外部成熟科技成果,也主要通過企業自身渠道。而通過技術交易市場和中介機構的渠道的比例則比較低。有65.8%的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沒有中介機構的介入。
高新技術企業對科技成果的需求主要是比較成熟、適宜產業化的技術。67.3%的被調查企業認為需要的科技成果一般屬于產業化技術,35.7%的企業需要中試技術,而對于小試技術及之前的實驗室技術則很少有企業問津。
科技成果轉化的國際合作程度較低。企業合作最多的單位以國內為主,依次為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企業。而與國外科研機構和國外企業合作的企業比例較少。大型企業在與國外相關單位科技合作中屬于先行者,比例遠遠高于中小型企業。
目前,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發揮主要作用的中介機構,以具有政府背景的相關機構為主。20.7%的企業認為高校、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發揮重要作用,其次是政府所屬的中介服務機構。而協會、聯盟、民營中介機構等則在企業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介入較少。
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和障礙主要是資金短缺和新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迫切希望政府完善相關激勵政策、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投入以及新產品市場的培育。另外,企業在科技成果發現機制上,更加希望加強國家科技計劃科技成果的信息公開和成果推薦平臺建設,通過政府渠道而非中介服務渠道推介高質量的科技成果。因此,企業對僅僅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的中介機構的市場需求有限,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機構必須加快提高專業技能和服務能力,才能滿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市場需要。(本文由“高新技術企業景氣分析”研究組供稿)
《科技日報》(2012-02-08 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