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葉一劍;黃赟 北京報道
核心提示:白春禮表示,將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保障科研人員80%時間用于科研工作。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中最重要的組織和實施單位之一,近年來,中科院的改革與國家科技創新體制改革一樣,一直為外界所關注。
在日前舉行的中科院2012年度工作會議上,院長白春禮提出,中科院將調整院所資源配比,組合配置人財物資源,取消院重要方向項目,主要根據研究所“一三五”規劃,將院級科技創新經費的30%和“百人計劃”指標的70%直接配置到研究所,提高基本運行費比例,提高離退休人員經費和研究生培養補助經費保障力度,增強研究所宏觀調控能力。
白春禮表示,將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改革措施,保障科研人員80%時間用于科研工作。而此前,包括中科院在內的我國科研機構的行政化、非科研事務占比等問題,廣受詬病。
院所制度再改革
院所關系改革和研究所本身的改革,一直是中科院改革的核心命題,因牽涉眾多,亦被認為是事關中科院改革和發展成敗的敏感問題。如今中國科學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家直屬研究機構、10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以及近千個野外觀測臺站網絡,全院科研人員達5萬余人。
白春禮在中科院年度工作報告中提出,中科院將致力于構建充滿活力、包容兼蓄、和諧有序、開放互動的創新生態系統,完善現代科研院所制度,建立民主討論基礎上的所長決策制度,充分尊重科技人員的創新自主權。
而事實上,自從中科院成立以來,幾乎歷次改革都直接與院所關系和研究所的改革密切相關。
早在2007年,中科院當年夏季黨組擴大會議原則通過了研究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總體實施方案,并決定先期啟動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此次改革以建立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為目標,綜合考慮科技、科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產權戰略、資源配套、科技評價、公共事務管理等問題,系統考慮全院研究所的發展狀況,選擇不同類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所進行試點。
而在2008年中科院年度工作會議上,首次發布了《中科院研究所綜合管理條例》,該條例系統梳理了科研活動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與資產管理等各項管理制度,并明確了黨委、職代會、所長負責制等一系列民主管理制度。
該條例是中科院院所管理體制變革過程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個文本,其最大的進步是被認為,明確了院所兩級事權辦事,充分尊重研究所的自主權,不侵犯研究所法人權責,不干涉研究所內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不干擾研究所內部事務管理。
在該條例的規定之下,各研究所可以自主制定5-15年的中長期規劃,充分論證后報中科院審批。
強化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作用
四年后,在2012年中科院年度工作會上,白春禮指出,中科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比如,重大科學原創性成果、關鍵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創新突破還比較少,系統科學認知、提出新的科學思想或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還比較弱;領軍人才和青年科研骨干仍顯不足,隊伍結構不盡合理;成果轉移轉化機制不夠完善,與經濟和教育結合還不夠緊密;資源配置和評價激勵不盡合理,科研人員安心致研的制度與文化環境仍需完善等。
而且,白春禮亦對目前研究所研究項目部署呈現碎片化、研究所布局項目存在重復、同質化等問題提出了批評,認為“有一種趨勢是研究所拼命爭項、無序擴張”。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有30多個研究單位都在進行生物質能的研究,雖然彼此可能有差別,但重復也許難免。對于這樣的情況的出現,白春禮認為,有的研究所重視爭項目,爭到項目后找人,找來人后就得養人,養人就得繼續爭項目,形成一種“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惡性循環。
白春禮在其報告中提出,中科院全院研究所要建立規劃實施與資源配置、組織管理有機結合的機制,將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方向落實到項目、隊伍、平臺和管理,將創新資源重點配置到重大突破和重點培育方向。
按本次年度工作會議透露的信息,在接下來的改革中,在“民主辦院”的大背景下,將專門出臺針對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的相關規定,通過具體的制度設計,加強研究所學術委員會的組織工作,切實發揮學術委員在研究所事務中決策和咨詢作用。
白春禮指出,現在有些研究所的學術委員會就是評職稱時開一次會,有的就是年底開一次茶話會,沒有發揮學術委員會應發揮的作用,怎么用好學術委員會,學術委員如何發揮管理作用,將體現中科院“民主辦院”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