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 曾 錚
來源:《經濟日報》
編者的話:當前,無論是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模式轉型所形成的“倒逼”機制,還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現實需要,都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下,我國產業發展應該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如何準確把握產業變革新動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曾錚博士對此進行了深入分析。
(一)
□ .全球經濟產業格局將發生新的變化:一是回歸實體經濟;二是重塑平衡狀態;三是將催生新一輪產業革命;四是鎖定“低碳經濟”和“綠色增長”。
此輪國際金融危機給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可以把這種變化歸為以下4個方面:一是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將回歸實體經濟領域;二是世界經濟結構將逐步重塑平衡狀態;三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動將催生新一輪產業革命;四是世界經濟發展主題將鎖定“低碳經濟”和“綠色增長”。第一個變化要求我國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在促進傳統制造業實現功能和工藝升級的基礎上,開拓和發展新興制造業領域;第二個變化要求我國加快改變現有低水平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實現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動態攀升;第三個變化要求我國加快從“引進吸收”轉向“自主創新”,通過功能性產業政策和導向性產業政策并行實施,加速推進新一輪產業革命;第四個變化要求我國加快轉向“綠色模式”,從國家層面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促進低碳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全球經濟和產業格局變動的背景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必須適應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實現國內產業調整與國際經濟格局變革有效契合。
(二)
□ 未來產業發展將呈現兩大抓手:一是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二是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將逐步呈現出兩大抓手,一是適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二是科學判斷未來市場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而當前全球經濟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科技發展正孕育著新的革命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我國要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自主發展能力。
進一步看,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來,由于外部需求的迅速萎縮,我國整體經濟平穩發展受到了沖擊,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走到盡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培育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量刻不容緩。而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輻射帶動力強。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能有效改善供給結構,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而且能夠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形成新的經濟支撐力量,體現了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根本要求,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環節。
此外,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也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年以來,我國積極利用國外資本和國外市場,通過吸收外資引進國外技術,實現產業鏈的工藝和流程升級,從而增強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維持“低成本制造業大國”的地位。然而,隨著我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引進和吸收為主要途徑的技術進步方式越來越難以適應產業結構優化戰略的需要,如何實現產業的功能升級和產品升級成為當下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緊迫任務。因此,“十二五”時期,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成為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我國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主攻方向之一。
(三)
□ 對于我國產業發展實際而言,未來產業發展趨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須考慮的一個層面。
首先,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產業技術高端化的發展趨勢。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參與全球分工的程度逐步加深,貿易結構有了較大優化。但是,我國參與全球分工的比較優勢仍然在于勞動力成本優勢,低成本的競爭模式使得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始終處于低端地位,這直接危及我國未來產業的持續發展動力。究其原因,我國很多原材料技術以及制造業裝備技術都受制于人,難以有效掌控全球價值鏈的生成和延展。由此,產業發展高端化成為未來我國產業升級的關鍵因素,而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成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兩個重點領域。
其次,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產業結構服務化的發展趨勢。服務業是內需潛力最大的產業,服務業的全面發展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著力點之一,產業發展的服務化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層面。對于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和老齡化問題日趨突出的我國而言,以生命技術和生物技術為先導的健康服務業代表了我國生活服務業的發展方向,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則代表了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方向?;谶@些考慮,生物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它們是鏈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關聯性產業領域。
同時,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產業投入低碳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我國產業發展呈現出顯著的重化工業化的特征和趨勢,資源環境受到了很大的壓力。而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以化石能源大量消耗為動因的碳排放逐步增加,對資源環境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如何實現產業發展和人民生活低碳化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由此,低碳產業成為未來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我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3個重點。
此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符合產業融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目前我國尚處于工業化中期的后半階段,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世界信息技術的高度發達為我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供了機遇。因此,新一代信息技術成為我國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重要的領域之一。
(四)
□ 從本質上來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是“創新驅動”,這意味著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要走出一條與傳統產業發展不同的路徑。
結合中央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及各地的實際做法,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首先,要從宏觀經濟角度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從短期經濟平穩增長來看,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基礎設施投資空間的收窄,僅以民生工程為主的投資難以支撐我國經濟的短期平穩增長。因此,加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投資將成為近期我國國內投資需求的主要拉動力量。與此同時,從長期角度來看,經歷了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我國潛在增長率開始逐步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長期推力和關聯效應強的特點,很有可能成為未來我國經濟長期發展新的增長點。
其次,要從經濟效益角度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險特征。不論從宏觀國家層面還是微觀企業層面出發,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都具有較高的風險系數。一方面,隨著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在危機后紛紛采取措施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我國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面臨更大的外部沖擊。另一方面,在我國知識產權體系尚未健全的情況下,企業介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面臨巨大的成本風險。鑒于以上兩個層面的風險,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必須遵從經濟規律,不能冒進盲從。
第三,要從良性競爭角度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區域布局。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幾乎是同步的。但是從實施進展情況看,問題還比較突出。特別是一些地方熱衷于鋪攤子,重復投入、重復建設,導致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出現傳統產業的投資“潮涌現象”,無序發展。這種惡性競爭的結果是使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缺乏明確的主線,產業形成有效產能之后,可能會陷入低層次競爭,不是靠技術贏得市場,而仍然是靠價格占據市場。對此要引起高度重視,必須要引導各地區根據當地的比較優勢,發展適合地方特色的產業領域,形成布局合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避免惡性競爭帶來的物質資源浪費和經濟效率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