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受益于國內信息化投資加速的帶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整體較為平穩,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速;軟件服務化進程加快將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持續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將使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發展活力集中釋放,新興領域發展步入收獲期。
“目前我國軟件產業創新能力增強,龍頭骨干企業迅速成長,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套件、中間件等產品質量和性能明顯提升,集成整合不斷深化、產品體系逐步完善。”在日前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電子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軟件服務司司長陳偉表示,目前我國軟件產業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大企業日益成為產業創新和規模發展的主導力量,依托自主核心產品和技術提供服務的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不斷涌現。
中國軟件品牌實驗室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軟件產業規模預計達到1.8萬億元,同比增長33%,增速超過2010年。業內專家表示,2011年1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了《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二五”的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確定了10項發展重點和8項重大工程。到2015年,我國軟件行業收入將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出口突破600億美元。在2010年中國軟件產業收入首次超過1萬億元之后,2012年軟件產業收入有望超過2萬億元。
產業規模有望突破2萬億元
“2011年以來,我國軟件產業新技術和新業態發展迅猛,軟件業結構調整步伐在加快。”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
最近10年,我國軟件產業在2000年6月24日國務院出臺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18號文”)支持下,進入了快速發展黃金十年。2010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達到13364億元,產業規模是2000年的23倍;軟件產業占電子信息產業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在全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所占份額由不足5%上升到15%;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企業從1300家增加到3萬多家,從業人員由18萬發展到近400萬。
2011年1月28日,國務院發布《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該政策作為“18號文”的延續和升級,催生我國軟件產業步入第二個黃金十年。業內專家表示,2010年我國軟件產業規模超過1.3萬億元,預計2011年將達到1.8萬億元,2012年有望達到2.2萬億-2.4萬億元,占世界軟件和信息服務產業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
賽迪智庫認為,2012年,受益于國內信息化投資加速的帶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整體較為平穩,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速,整體規模將穩步擴大;軟件服務化進程加快將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持續的政策支持與資金投入將使云計算等新興領域發展活力集中釋放,新興領域發展步入收獲期。但我國軟件企業在加速轉型與市場競爭方面形勢嚴峻,面臨著技術創新與模式創新的雙重任務。
投融資與并購成熱點
軟件企業實行并購,不僅僅是為了業務擴張,獲得更多的營業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整合新業務來提升和完善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隨著軟件技術的不斷升級和用戶的需求日益個性化,軟件服務的技術水平要求也日益提升。新興產業的不斷涌現將使原有的產業邊界逐漸褪去,各類軟件技術、業務服務和信息技術之間將加快整合,以縱橫并購的模式進行產業整合將成為軟件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日前舉行的“2011中國軟件投融資高峰論壇”上,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賽迪創新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軟件產業投融資與并購戰略研究(2011)》指出,我國軟件投融資與并購領域呈現三個特點: 一是軟件產業快速增長,業務結構調整加速;二是軟件企業私募股權融資和并購交易活躍,其中行業應用、管理軟件和游戲軟件成為股權融資與并購的熱門領域;三是創業板、新三板為軟件企業開啟了新的資本運作平臺,軟件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規模迅速增長。據統計,2010年至2011年10月,共有52家軟件企業實現IPO,融資金額超過340多億元。
哪些軟件企業會成為未來的并購熱點?北京賽迪創新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濤表示:“有三類軟件企業將會是未來并購的熱點:第一類是規模不大但具有一些獨特業務特色和核心技術能力的企業,第二類是具有獨特研發能力的基礎軟件領域的企業,第三類是有客戶資源即相應應用對象的軟件企業。”
“軟件無處不在,它為各個領域的各個部分提供動力、養分和能量。”在張濤看來,如果說物聯網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神經系統,那么軟件就如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血液。正是因為軟件如此至關重要,《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政策等進行了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明確鼓勵和支持軟件企業加強產業資源整合,積極支持引導軟件企業為實現資源整合和做大做強進行的跨地區重組并購。同時,國家將拓寬軟件產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等直接融資渠道,建立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促進軟件企業增資擴建和技術創新,促使軟件企業與資本市場加速結合,使軟件產業通過投融資方式與資本市場實現共贏。
產融結合實現跨越式發展
相關鼓勵政策的出臺給軟件產業帶來了發展的大好機遇,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支持本地軟件產業的發展?張濤提出了三條建議:第一,進行前瞻性布局。地方政府應該前瞻性地結合本地的特點,結合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延展、彌補和強化產業鏈。他特別強調:“地方政府不能只盯著招商,應該支持已入駐軟件園區的企業發展。”第二,為資本投資打造良性的投資環境。第三,創新資本融資方式,打造創新投融資平臺。要削減融資成本,降低融資風險,就要打造投融資服務平臺,對于軟件產業來說,這一點非常重要。
張濤同時表示,對于軟件企業而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軟件作為信息技術密集型行業,必須加大對研發技術的投入,短期內取得技術領先的軟件產品。企業提升軟件技術可以通過兩個渠道,一是注重產學研結合的開發模式,通過自有技術積累完成技術升級;二是通過資本運作模式,以并購為手段迅速取得研發能力和研發成果。目前,資金成為軟件企業成長的壁壘之一,軟件企業應積極創新資本運作方式,通過無形資產抵押、中小企業集合債、融資租賃、新三板、政府基金等創新的資本運作方式,產融結合實現軟件企業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