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方向終于清晰,“純電驅動”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其中,電池、電機、電控等一系列技術有待獲得重點發展。
日前,《科技日報》受權發布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摘要)》。
“純電驅動”技術路線明確
技術路線上,《規劃》明確指出,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角度看,發展電氣化程度比較高的“純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過渡與轉型”并行互動、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指導下,規劃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戰略。
記者了解到,在技術路線上,近期(2010-2015),將盡快推進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發展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車;中期(2015-2020),將在混合動力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加大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力度;在2020年之后,純電驅動技術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通過發展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大幅度降低排放。
為此,“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將確立“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發揮我國的有利條件和比較優勢,面向“純電驅動”實施汽車產業技術轉型戰略,加快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產品。
具體來看,“十二五”期間,我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在城市公共用車和私人小型轎車上優先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啟動大規模市場;然后滾動發展,逐步擠占中高檔燃油轎車這一市場空間。
鋰電池將實現產業化突破
在“十二五”期間的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中,《規劃》指出,要緊緊把握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的戰略轉型方向,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車關鍵技術和商業化瓶頸。
《規劃》提出,要以動力電池模塊為核心,實現我國以能量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為重點的車用動力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突破。《規劃》要求促進動力電池模塊化技術發展,帶動關鍵材料國產化;建立以動力電池模塊為核心的產品自動化生產線;實現車用動力電池模塊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為支撐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運營模式提供保障。
在電機方面,《規劃》要求面向混合動力大規模產業化需求,開發混合動力發動機/電機總成和機電耦合傳動總成,形成系列化產品和市場競爭力,為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在電控領域,《規劃》提出重點開發先進的純電驅動汽車分布式、高容錯和強實時控制系統,高效、智能和低噪音的電動化總成控制系統,電動車的車載信息、智能充電及其遠程監控技術,滿足純電動汽車大規模示范需要。
在上述三項核心技術之外,《規劃》還提出,到2015年左右,在20個以上示范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由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構成的網絡化供電體系,滿足電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示范能源供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