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3月5日
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是新時期火炬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舉措。圍繞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目標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通過引導和促進科技與經濟在產業層次上的高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在產業細分領域的產業集群建設與發展規劃,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模式的不斷創新與應用,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隨著科技部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的啟動,以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武漢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創新型產業集群正在我國崛起,它們突破傳統產業集群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局限,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形成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戰后的意大利在一片廢墟上創造了“意大利經濟奇跡”,其秘訣就在于擁有一大批由中小企業和相關組織組成的分工有序、協作密切的產業集群。
近年來,“意大利經濟奇跡”正在我國迅速復制并得到全新演繹。作為工業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一大批產業集群在我國迅速崛起,它們以規模經濟效益和擴散效應推動產業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增長。
2011年,科技部啟動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中關村移動互聯網、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武漢地球空間信息技術等41家產業集群進入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初選名單。這些產業集群突破了傳統產業集群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局限,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細分領域,形成了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一組組數據分別記載著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各自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中關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綜合性產業集群,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中心,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6000余家、上市企業45家、從業人員約40萬人;2011年,大連高新區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達960多家,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全年軟件和服務外包實現銷售收入760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形成了國內領先的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堅持“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有效地整合了區域創新主體和要素,成為引領我國產業突圍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力引擎。
迎接全新挑戰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啟動
2011年7月,科技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火炬工作,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新時期火炬工作的重點是實施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戰略提升行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和科技服務體系火炬創新工程(簡稱“一個行動、兩項工程”),并發布了《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試行)》。
《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試行)》提出,要以國家高新區為重點,每年開展一批產業集群建設試點。經過3-5年的發展,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形成若干國際先進型和國內領先型產業集群,培育20個以上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產業集群,30個以上年銷售額過500億元的產業集群,帶動地方建設100個以上年銷售額過200億元的省級產業集群,成為區域支柱產業。
這是科技部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內提出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其誕生亦有著深遠的背景。近年來,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驅動下,工業全球化正加速呈現出規則統一化、組織網絡化、機制效率化和技術創新化的發展趨勢。處于全球價值鏈上的每一個企業都將不可回避地面臨著國際競爭格局的沖擊。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勞動密集型產業或產品在研發和市場的增值環節受制于知識和品牌的影響,這已經成為制約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
我國工業化整體水平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攻堅階段,面臨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升級的嚴峻挑戰。一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使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不可避免;二是生產成本和資源價格的上漲使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不可避免;三是生態保護和環境資源的承載受限使經濟發展理念和模式轉變不可避免;四是人民幣匯率的升值使制造業加快轉型不可避免。
而啟動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是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和實現“轉方式、調結構”的一條極其重要并且十分有效的路徑,具有特殊的內涵和意義。圍繞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戰略目標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通過引導和促進科技與經濟在產業層次上的高度融合,進一步完善在產業細分領域的產業集群建設與發展規劃,促進新產品、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模式的不斷創新與應用,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顯著成效。發展創新型產業集群不僅是新時期火炬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舉措。
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得到科技部領導和科技部有關司局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得到地方政府和高新區的積極響應。青海、廣東等許多省區市已把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提交到與科技部的工作會商內容;北京、湖北、河北、浙江、甘肅等29個省區市的主要領導親自指導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工作,許多地級市的市長親自擔任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負責人;地方有關土地、道路、能源、人才、資金等支持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的政策相繼出臺。截至2011年年底,全國共有31個省區市申報了74個產業集群。
在綜合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2011年11月,科技部篩選出首批41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初選名單。試點分布范圍北起大慶石油化工新材料產業集群,南及深圳新型互聯網設備產業集群,東達上海張江重大疾病新醫藥產業集群,西至烏魯木齊電子新材料產業集群……一個個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人才為主體,以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要內容,以創新組織網絡、商業模式和創新文化為依托的產業集群脫穎而出,成為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的首批試點單位。
這些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大多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它們有的依托當地資源優勢,通過民間自發的創新原動力、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而逐漸成為全國聞名的產業集群;有的以活躍的技術創新為支撐,以豐富的科研背景為依托,在政府的支持下呈現出不可遏制的快速增長態勢;有的則是在幾家龍頭企業的牽動下,吸引大批產業鏈相關企業、研究機構、中介組織聚集,形成了頗具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這些稟賦各異的產業集群都不約而同地把發展科技型企業與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導向結合起來,強化科技服務經濟的能力,成為具有較強區域帶動力的特色支柱產業,為加快轉變區域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依托資源優勢 彰顯區域特色
在我國經濟版圖上,產業集群已經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許多城市都因為某一個產業集群而聞名。一些地區憑借當地獨特的產業專業化條件、工商業傳統和自然資源,以先天資源優勢為驅動,依靠民間微觀經濟主體的自發創新逐步形成了全國聞名的產業集群。
廣袤的西部大地坐擁天然的地理優勢,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豐富的資源驅動著民間創新熱潮涌動,一個個產業集群由此發芽、壯大。
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吸引了國內外關注的目光,原因是這里盛產影響現代高科技產業和國際競爭的重要資源——稀土。
據了解,包頭稀土儲量占我國的87%,占世界的40%,居世界首位。如此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成就了包頭稀土產業的發展,誕生了我國惟一一個以資源命名的高新區——包頭稀土高新區。
由于稀土在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戰略中處于重要地位,是內蒙古和包頭市“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優勢主導產業,并被列入“十二五”期間內蒙古自治區沿黃沿線經濟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促進稀土產業發展,包頭稀土高新區近年來先后建成了國家稀土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稀土信息中心、中國稀土知識產權網、稀土學院,并打造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發展論壇。特別是2008年,規劃建設了稀土應用產業園,成為包頭稀土高新區做大做強稀土產業的重要平臺。
通過一系列舉措,目前包頭稀土高新區已聚集稀土企業76家,形成了稀土原材料—稀土新材料—稀土終端應用產品相互支撐的產業鏈,具備了產業集聚、技術研發、人才保障、檢驗檢測等配套完善的產業格局。園區稀土產業呈現出明顯的集群效應:一是形成以包鋼稀土、瑞鑫金屬、天驕清美為代表的行業龍頭企業集聚效應;二是形成法國羅地亞、日本昭和電工、日本清美化學、日本三德以及寧波韻升、天津天和、河北新奧、鑫普能源等國內外知名稀土企業投資集聚效應;三是形成以稀土永磁、儲氫和拋光三大稀土材料企業集聚效應。包頭稀土高新區也先后被科技部批準為包頭國家稀土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被工信部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有色金屬(稀土新材料)基地。
據包頭稀土高新區負責人透露,“十二五”期間園區將重點建立稀土儲備中心和稀土交易中心,打造政策平臺、創新平臺和創業平臺,構筑稀土人才、研發、出口和生產基地,實現稀土產業集群的跨越式發展。
同樣是得益于先天的豐富資源,青海海西州鹽湖化工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名揚全國。海西州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構成了海西州地域的主體,其豐富的鹽湖礦成為青海省的經濟發展支柱和優勢資源。目前,在海西州境內共發現鹽湖礦床(點)70余處,勘查鹽湖區含礦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累計探明總儲量3799億噸。
先天的資源優勢推動海西州集聚了鹽化工產業領域4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0年,這48家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45.1億元、工業增加值66.53億元,分別占海西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9%、工業增加值的27.2%。
目前,青海海西州鹽湖化工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構筑了鉀肥基礎產業,鎂鋰硼綜合利用,天青石芒硝加工,鉀鹽、鈉鹽化工,循環化有機化工,鹽湖特色新興材料等六大產業體系。此外,該產業集群還形成了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擁有公共科技創新平臺的鉀系列產品基地,“兩堿”系列產品基地,鎂系列產品基地,鋰系列產品基地,硼系列產品基地,PVC材料產品基地,硫化堿產品基地,鍶、銫、銣等稀散元素產品基地等八大產品基地。預計到2015年年底,青海海西州鹽湖化工特色循環經濟產業集群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以上。
依托先天的資源優勢,在內生性民間資本積累的推動下,以自主創新為驅動,豐富產業鏈條,實現內涵式發展,這是資源驅動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成長路徑,打破了傳統資源型產業集群單一的產業結構和簡單的供應鏈形式瓶頸,探索了一條資源型企業發展與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新路徑。
技術創新活躍 政府順勢而為
創新驅動是創新型產業集群的本質內涵,也是我國產業集群避免走向馬歇爾工業區衰退境地,突圍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困境,占領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地位的關鍵所在。
我國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大多地處技術創新活躍、科教資源豐富的地區。圍繞這些科研資源和技術創新成果,當地集聚了眾多高科技企業,形成了以科研資源為依托、以科技創新為重點、以技術推廣應用為內容的產業集群。
2011年,奇虎、人人網、網秦、君正等中關村企業紛紛上市,小米科技、飛流等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和孵化企業快速成長……這些都體現了中關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良好的發展勢頭和強勁的成長潛力。
技術創新的活躍得益于中關村得天獨厚的教育和科研資源。中關村有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68所大專院校和以中國科學院為代表的270家科研機構,以及5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豐富的科教資源衍生了一大批創新成果。目前,中關村是TD-LTE通信標準誕生地,聚集了我國最多的移動應用開發者,如百度、新浪、搜狐等用戶數最多的互聯網領軍企業,聯想、愛國者等國內最大的數碼品牌,奇虎、網秦等最大的安全服務商等。
當前,以移動互聯為基礎的新一代互聯網已被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針對這一情況,中關村通過資金支持中關村移動互聯網項目,成立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吸引人才和投資等舉措,促進了移動互聯網產業的蓬勃發展。
如今,中關村移動互聯網產業鏈完整,產生了一批代表性企業。在核心芯片方面,以創毅視訊、君正為代表;在移動終端操作系統方面,以播思通訊、中科創達、風靈創景、京聯云為代表;在瀏覽器方面,以優視公司為代表;在移動智能終端方面,以聯想、漢王、愛國者等為代表;在網絡安全領域,以奇虎、網秦為代表;在移動搜索方面,以百度為代表;在移動娛樂方面,以優酷、暴風影音、樂視網為代表;在移動閱讀方面,以北大方正、中文在線為代表;在移動社交方面,以新浪、搜狐、人人網為代表;在移動電子商務,以京東商城、當當網、凡客為代表。
中關村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綜合性產業集群,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中心。《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在電子信息領域培育2-3個細分產業集群,移動互聯網是中關村最有優勢的產業之一。
下一步,中關村將從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出發,利用中關村在移動通信互聯網和云計算方面的良好基礎,攻克一批關鍵技術、實施一批應用示范、支持一批企業做強做大,進一步普及移動互聯網在個人消費和生活當中的應用,并向社會管理、行業應用擴展,發展社會服務業,推動移動互聯網產業的創新成長,把中關村移動互聯網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集群。
同樣擁有豐富科教資源、技術創新活躍的大連高新區也由此形成了技術密集型的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全球前十大軟件和服務外包供應商有8家在大連高新區設立了公司,東軟、華信、海輝3家園區企業出口收入連續7年蟬聯全國前三名,園區規模超千人、收入超10億元的軟件骨干企業達13家……一組組喜人的數據顯示出大連軟件和服務外包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
2011年,大連高新區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達960多家,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全年軟件和服務外包實現銷售收入760億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同比增長50%。大連高新區全面開展“十大軟件園區”建設,專業軟件園區超過20個,產業呈現出集群化發展態勢。
大連高新區在大力實施軟件自主創新工程的引導下,涌現出一批自主創新企業和技術。據統計,園區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軟件企業、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達340家,匯集了大連市95%的高端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
目前,大連高新區集聚了大批國內外知名軟件和服務外包企業,IBM、惠普、埃森哲等70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開展軟件和服務外包業務,吸引了東軟、中軟等公司國際業務基地入駐,全國前十大軟件出口企業全部在大連高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并集聚了大量針對日本、韓國等地業務的本土企業。
未來,大連高新區將加快發展以工業應用軟件、網絡增值服務、物聯網、云計算為主體的信息技術及服務產業,力爭到201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0億元,把大連高新區信息技術及服務產業打造成為創新投入較大、平臺支撐較強、產業發展較快、人才建設較好、創新產出較多、國際競爭水平較高的全國一流的創新型產業集群。
龍頭企業帶動 配套企業集聚
提及青島,人們首先會想到這里的三大家電巨頭——海爾集團、海信集團和澳柯瑪集團,因為這些企業的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事實上,除了這3家企業,青島的家電企業還有朗訊公司、冠捷科技等,僅青島高新區就有8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及近2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青島市已經形成了家電產業集群。
據介紹,青島市家電產業集群的形成與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家大企業緊密相關,正是這些企業的發展吸引了眾多上下游企業前去發展,從而形成了一個以家電為核心的完整的產業鏈,推動了該市家電產業集群的形成,拉長了青島乃至整個山東半島的制造業產業鏈條。
同樣,在素有“鈦谷”之稱的寶雞,鈦產業集群的發展也與當地著名的寶鈦集團緊密相關。據介紹,寶鈦集團是國內最大的以鈦及鈦合金為主的專業化稀有金屬生產、科研基地,其鈦及鈦合金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占高端市場的95%。近年來,圍繞著寶鈦集團,寶雞誕生了一批鈦及鈦合金深加工企業,形成了由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聚集的集群化發展態勢。
寶鈦集團所在的寶雞高新區先后被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委批準為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工程試點、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新材料)和國家鈦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鈦谷”商標在國家工商總局注冊,品牌效應逐步凸顯;建成了國內惟一的鈦專業孵化器,相關產業綜合服務體系初步完善。
依托寶雞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寶雞鈦產業基地以及寶鈦集團,寶雞高新區制定了寶雞鈦產業升級發展路線圖計劃,未來將重點在新品種創制、高端制造、低成本制造工藝、應用領域等四個方面實現突破。寶雞高新區提出,鼓勵適度規模擴張,包括開展產業鏈招商、建設公共服務平臺和世界最大的鈦材交易中心,形成集工藝開發、產品設計與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集群;保持鈦鋯等稀有技術的冶煉、型材加工在全國的市場領先地位和產品產量的壟斷地位;立足鈦材料應用創新和工藝技術,聯合組建陜西省新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圍繞“鈦金屬冶煉及型材加工—前端產品開發—生產工藝技術開發—市場開拓”等環節形成產業的技術領先優勢;重點發展鈦金屬復合材料、合金材料、各類型材以及前端產品,不斷開拓鈦金屬材料的應用領域,尤其是在工業設備、工藝品、生活用品和建筑物裝飾、裝潢等領域的應用。力爭到2015年,寶雞鈦產業基地實現年銷售收入600億元、出口創匯10億美元,把“寶雞•中國鈦谷”產業集群打造成為世界著名、國內一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鈦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