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2年3月5日
本報記者 紀愛玲報道
“這里將是世界上惟一一個能夠超過美國硅谷的地方。”德國《明鏡周刊》記者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海淀園采訪一個星期后,得出此結論。
超越硅谷!另一位來自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在中關村海淀園采訪后撰文表示,未來中國真正值得人們畏懼的不是大企業,而是一批正在成長的小企業和廣大從事創業的年輕人。
中關村海淀園的前身是我國第一個國家高新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在20多年的發展中,海淀園憑借得天獨厚的科技資源優勢和創新人才優勢,抓住每一次發展機遇,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特別是在2009年北京海淀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以來,在“1+6”等一系列創新政策體系和環境建設的營造下,這里再次成為了一批批創新型小微企業扎堆成長的地方。
當前,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影響,作為我國經濟最活躍的群體,同時也是最脆弱群體的小微企業正遭遇困局,陷入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又一輪發展困境。然而,在中關村海淀園,一批小微企業以及后繼者仍然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態勢,這種現象令人欣喜,值得更多人去關注與“呵護”……
小微企業雨后春筍般涌現
15萬臺中國電信版手機一經推出,在短短半小時內即告售罄;之前的1000臺中國電信首發紀念版,48小時內有超過92萬人參與搖號購買;早些時候多輪備貨10萬臺手機,每次都在3個小時搶購一空……去年以來,小米手機不斷創造的銷售奇跡一次又一次沖擊著人們的眼球。
伴隨小米手機的火爆銷售,背后的小米科技公司受到人們空前的關注——一家由著名天使投資人雷軍和另外6位合伙人共同創建,成立尚不足2年的企業。
“配置強大,性價比超高”是很多用戶對小米手機的評價。人們不禁驚訝:如此年輕的一家企業,如何從眾多經驗豐富的手機廠商中脫穎而出?
“當初進入手機領域,我們屬于無知者無畏。”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黎萬強笑言,當他們真正著手進行手機研發和生產時,發現很多難題超乎想象。
小米科技定位于生產高端智能手機,需要與國際頂級的供應商合作,一家初創不久的小企業要得到國際廠商的認可并非易事,于是雷軍利用自己在IT界多年積累的人脈和影響力,帶領著創始人逐個談判;為解決手機研發中的技術難題,他們找來了原摩托羅拉個人通信事業部研發中心總工程師及硬件部總監周光平;此外,小米科技還需要面對生產及后續服務問題,目前小米科技已經著手建立相應的服務團隊。
當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小米手機的營銷變得尤為重要。
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小米手機并沒有采取傳統的賣場銷售或渠道鋪貨。“這與小米科技的運作模式相關。”黎萬強介紹,小米不靠賣手機硬件賺錢,而是要通過后續的服務掙錢。但要做到這一點,小米手機的銷量首先要達到一定規模,這樣才有可能讓生產商和供應商讓出一部分利潤給小米,同時讓第三方開發者愿意為小米手機開發相關應用。
自去年9月份開始預訂之后,小米手機通過自己的網站已經銷售接近百萬臺,通過中國聯通的合約機銷量也可以達到百萬臺,如果和中國電信再達成合作,還會有數百萬臺的合約機銷量。“保守預計,今年銷售200萬部手機不成問題,明年將能達到800萬-1000萬部,那時再談增值服務比較現實。”黎萬強說。
除了小米科技這類眾所周知的消費類產品生產企業,在中關村海淀園里還活躍著更多專注于創新,不為普通人知曉的高科技企業。以專利為核心,專業從事知識產權信息咨詢服務的東方靈頓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東方靈頓創始人劉延淮曾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工作了20多年,一直從事專利情報和數據的深加工工作。她在多年工作中了解到,我國部分企業由于不了解國外專利信息,花費巨資從國外買回來的技術全是垃圾;此前由于我國沒有專業的專利檢索平臺,企業創新受到制約……基于此,她創辦了東方靈頓,通過對世界專利信息及科技文獻進行收集和加工,打造各種專業情報數據庫及多數據聯機檢索分析平臺,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專利戰略分析、侵權分析、專利預警咨詢和知識產權管理咨詢等高端服務。
如今,東方靈頓已經與歐美及國內多家權威的知識產權機構、科研院所及行業專家在專利信息利用、行業技術研究、知識產權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關系。
無論是小米科技,還是東方靈頓,乃至更多的科技企業,當初選擇落戶海淀園,正是看中了這里的環境。 “這里有全國最好的人才資源,有良好的生存環境,此外,中關村和海淀園的領導還給我們很大的支持。”黎萬強表示,企業的發展情況也證實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
“微型硅谷”批量生產小微企業
諸如小米科技和東方靈頓這樣的企業,雖然依靠創業者的摸索取得成功,但這個過程往往充滿艱辛。而另一批企業則幸運得多。
點心團隊在2009年12月寫下第一行代碼, 2010年下半年即獲得金沙江創投千萬美元級別的A輪融資,40個人用9個月做出了基于安卓操作系統的點心OS,如今已經擁有上千萬用戶,以及夏普、海爾等43家合作伙伴,而國內一家著名企業三四百人耗時3年才做出同類產品;而作為國內首家基于興趣和內容分類模式的點點網,更是創造了中關村的記錄,在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公司成立僅6個月,甚至產品還沒有正式亮相就獲得紅杉資本1000萬美元的投資,如今注冊用戶超過300萬,未來將作為下一代社交工具,成為輕博客的代表;魔圖精靈的團隊做出軟件不到一年,即被百度收購……
無論是點心,還是點點,又或者是魔圖,這些企業身上有一個共同的標簽——創新工場。
李開復于2009年9月創辦的創新工場,自成立以來,一直受到媒體和業界的追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這里走出了一批成功的高科技企業,讓更多人的創業夢想變成了現實。
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新聞發言人王肇輝介紹,創新工場成立2年多來,已經成功孵化了40多個項目。有如此高的成功率,首先是因為創新工場只專注于自己所熟悉的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消費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等領域。
由于創新工場包括李開復在內的創始人以前都在互聯網領域有著多年工作經驗,他們組合在一起,針對不同的創業階段,為創業者們設計了加速計劃、助跑計劃和創業家計劃3個計劃,為早期創業者需求的資金、商業、技術、市場、人力、法律、培訓等提供一攬子服務,幫助創業公司順利啟動和快速成長。
此外,創新工場對項目團隊也有所選擇。王肇輝說:“我們當初選擇的都是有多年行業經驗的人,他們多是行業里的精英。”
點心操作系統首席執行官(CEO)張磊曾經在華為工作過8年,后又成為百度無線最早的核心成員,通過對移動互聯網整個產業鏈的分析,結合團隊自身的狀況,2010年他選擇在創新工場創辦了點心網(風靈創景公司); 點點網的CEO許朝軍更是一個有著10年工作經驗的80后,他16歲進入清華計算機系,大學三年級時就因計算機技能優秀進入當時的chinaren實習,后又到搜狐、校內網(現在的人人網)、盛大巔峰做高管,在用10年時間嘗試了科技公司從技術到運營再到市場的工作后,他加入創新工場開始創業……“因為這些人在行業里經驗豐富,再加上創新工場提供的孵化服務,比在外界自己摸爬滾打的項目要少走很多彎路。” 王肇輝說。
除了專業的服務和有經驗的團隊,創新工場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在其網站上,“加入你的公司”是其面向所有有志于創業的人士發出的邀請。王肇輝介紹,創新工場從不要求上下班打卡,因為這里的每個人都是項目的主人,擁有公司的原始股份,他們工作得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未來的收益,由此最大地激發了每個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創新工場規模不斷壯大,已經從此前創業的地方搬到位于中關村的第三極大廈,面積從幾百平方米擴大到2000平方米。然而,目前面積仍然不夠用。創新工場首席運營官、合伙人陶寧透露,目前已經與鼎好談妥,將租下2層7000平方米的面積。“希望未來5-10年可以不用再搬家。”她說。
車庫咖啡 讓草根創業者夢想成真
創新工場面向有多年工作經驗的行業精英人士,那么,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更多普通人想要創業,又該去哪里呢?
與創新工場所在的第三極大廈幾步之遙的車庫咖啡顯然更適合他們。
去年4月,車庫咖啡誕生。這個占地800平方米,能容納150人左右的咖啡廳以創業和投資為主題,創業者只需每人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在這里享用一整天的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
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今年剛30出頭,曾擔任過納斯達克上市企業藍汛(Chinacache)的投資總監。這期間,他接觸過很多初創團隊,經常被他們執著的創業精神所打動,但也發現這些創業者在創業階段往往由于單打獨斗而異常艱辛,他們需要一個與外界交流和溝通的平臺。車庫咖啡正是基于這樣的初衷而誕生。
出乎蘇菂的意料,咖啡店剛營業不到3個月,已經有好幾個初創團隊常駐這里。“剛開始,每進來一個人,我都會過去跟他聊天,時間長了,大家都成為朋友了。”蘇菂說,他前不久結識了265的首席技術官(CTO)林興陸,對方正在尋找投資,出于對林興陸個人和團隊的認可,蘇菂為他牽線找來了投資人。
由此看出,車庫咖啡并不是普通的咖啡廳,而是為早期創業者提供的辦公環境,并與早期投資機構對接。這里為創業者提供各種共享的辦公設施,包括打印機、投影儀等,創業團隊可以免費使用;另有小型會議室,也只不過按照10元1小時收費,目的只是設置較低門檻,盡量讓更多的創業團隊享受服務。此外,這里每個月還會組織一次活動,幫助創業者組建團隊。
成立至今,車庫咖啡已經促成了十四五個創業團隊得到投資,并組合了多個創業團隊。
在與多個創業團隊打交道后,蘇菂認為,很多創業者對投資人的了解并不深刻,他們往往有了一個想法就想找投資,其實有想法和得到投資是兩回事,車庫咖啡搭建平臺吸引更多的創業者前來,甚至幫助他們與投資人對接,希望創業者更多地抱著聽取意見的態度,成熟的創業者會不斷驗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不需要投資就能做起來。“創辦車庫咖啡以來,我通過與這些創業者交流溝通,得到的收獲比花錢讀值多了。”蘇菂坦言。
如今,車庫咖啡受到了創業者和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德國《明鏡周刊》的記者到這里常駐一周,美國《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也來采訪,美國在線旗下全球最大的科技博客Tech Crunch前來做視頻專訪,此外還有奧地利新聞報,日本的《PEN》雜志……
車庫咖啡的運作得到了政府的認可。2011年12月,中關村為車庫咖啡頒發了第2張國家創新型孵化器牌照,首張牌照獲得者為創新工場。政府為車庫咖啡的企業注冊提供了快捷通道,創業者每個月有2天可以向車庫咖啡提交申請,由車庫咖啡幫助創業者到相關的科技孵化園注冊公司,這樣創業者可以免去很多繁瑣的注冊程序,在資金方面也會得到支持。
蘇菂表示,車庫咖啡下一步將在政府的支持下,積極探索盈利模式,幫助創業團隊做更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