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 蘇 民 通訊員 劉亞鵬
2012年2月20日
核心提示:中國南車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老國企,在持續的改革發展中,逐步成長為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企業。是什么樣的“秘方”使其“青春常駐”,又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其活力盎然、享譽國際呢?中國南車董事長趙小剛表示,“沒有秘訣,就是堅持自主創新不動搖。”
前不久,中國南車獲評十大創新型企業。為了探究中國南車的創新之道,春節期間,記者來到中國南車最具創新力的一級子公司——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南車株洲所”),與一線科研人員面對面深入交流,希望從這個“樣本”中尋找到中國南車科技創新的“保鮮”秘訣。
高起點 主攻核心科技
作為國內牽引電傳動系統技術及產品的領跑者,南車株洲所幾乎承擔了武廣、滬杭、滬寧、鄭西、京滬等所有國內高鐵線路的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等關鍵部件的研制。是國內高鐵動車組最大的關鍵部件供應商。
什么是高鐵的“牽引電傳動系統”和“網絡控制系統”?
南車株洲所主管科技的副總經理馮江華告訴記者,如果把高速列車看作是一個人的話,“牽引電傳動系統”就是這個人的“心臟”,“網絡控制系統”是這個人的“大腦和神經”。南車株洲所人平時更愿意把兩者說成是“車芯”。要解決長期困擾中國鐵路發展的“高速”與“重載”兩大難題,必須“造芯”。造芯,談何容易。上世紀70年代初,西方發達國家開始研發這兩大標志性技術,80年代中期被推廣應用,但其關鍵技術僅為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和三菱等少數跨國公司所掌握。有跨國公司代表私下稱,其他技術可以轉讓,但這些“看家底的”絕對不行。
新世紀以來,南車株洲所積極開放合作,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搭建了動車組牽引與網絡控制系統的產業化平臺,掌握系統集成、產品工程化、核心控制策略等技術,主導“時速300公里以上等級動車組電傳動及控制系統”等重大項目,完成了系統的開發,該項目自主開發的牽引及信息監控系統,有效保證了高速動車組的安全運營。為了給高速動車組提供先進的可靠“車芯”,南車株洲所組織強大的科研團隊,他們圍繞高速動車組“變流器功率大、體積小、重量輕”等技術難題,大幅提高了變流器的功率密度,研制出當前世界單列功率最大的動車組變流器。2011年12月23日,裝載南車株洲所的“車芯”的更高速度試驗列車在青島下線,標志著我國高速列車前瞻性研究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
厚根基 成就技術集大成
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電力機車研究所之一,南車株洲所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的道路,始終把提升創新能力放在比規模擴充更優先的位置,專注于技術的研究和開發。上世紀70年代,南車株洲所率先在國內開展機車交流電傳動技術研究,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開始理論研究和實驗研究,從交流同步調速系統的研究入手,試制大功率的負載換流變流器和同步電動機。隨后,又轉入交流異步調速和傳動系統的研究,并研制出四象限脈沖整流器,為探索交流傳動技術邁出了關鍵一步。上世紀90年代以來,南車株洲所以丁榮軍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精英從技術標準和技術模式入手,結合了歐美、日本兩種技術流派的長處,主攻電路研究,創造性地發明了以兩點式和異步電機為主、兼有三點式和同步電機的全新技術模式。并且,聯合主機廠研制出我國首臺4000千瓦交流傳動電力機車。
進入新世紀,南車株洲抓住國家鐵路事業尤其是高鐵裝備大發展的黃金機遇,從大系統到大部件、從關鍵材料和關鍵工藝、從核心硬件和核心軟件上實現了全面技術攻關,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成功掌握該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得益于30多年對核心技術的積累及產業化努力,南車株洲所的人才隊伍、產業格局發生了重大改變,目前,公司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72名、碩士781名,形成了以8名首席專家、59名教授級高工、17名政府津貼獲得者領銜的數量達3678名的精英科研隊伍。產業領域也由原來的單一的機車配件制造擴展至軌道交通裝備、城市軌道、電動汽車、高分子復合材料應用、風力發電、智能交通、光伏發電、工程機械等10多個產業領域。
建體系 讓創新成為習慣
形成了研發和產品的實際突破固然值得歡欣鼓舞,但在南車株洲所決策層眼里,創新體系的日漸清晰更加令人欣喜。在南車株洲所構建的創新體系——即設計、制造、產品三大技術平臺和一個質量管理系統面前,所有的研發制造問題都被數字化、標準化、模塊化和系列化了。“研發過程可分解成很多步,而每一步都是可控的。”馮江華說,自主研發世界級的創新產品,雖然難度極高,但在預研的時候就已經把它們打爛揉碎分解,按照設定的流程,科研團隊逐個解決。
周桂法是南車株洲所的首席專家,也是創新體系的主要推動者之一。20年前,在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中,他深有感觸:當我們還在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啃”的時候,別人的一套平臺就能覆蓋絕大部分產品,包括了近期應用開發和整體遠期規劃。二者之間的鴻溝猶如“小米加步槍”與飛機大炮的區別。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當年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逐漸有了實現的可能。南車株洲所持續投入數千萬元打造出自己的三大技術平臺和質量管理系統。
周桂法說,創新體系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不斷累積過程資產,也叫知識資產。“把每個項目的設計過程,從前期分析、規劃到立項,每個階段的具體內容都編好,都建成模板,并且有樣例,有大的應用方向,整個目錄層次一目了然。”
對于南車株洲所,這就是全過程的“流程再造”,而其效果也非常明顯。以產品為例,以往的一致性通過率可能只有50%,現在能達到90%以上;現場返修率以前可能是10‰,現在降到2‰以下。創新體系更是一種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它的保障下,什么難題解決起來都會有水到渠成的感覺。”周桂法說。以此為基底,以牽引電傳動和網絡控制技術為核心,他們先后為時速200公里、300公里、350公里及更高速度等級國產化動車組提供了近70%的核心部件,并將最新平臺研究成果運用到我國7200千瓦六軸大功率交流傳動主型貨運電力機車上,使貨運重載機車的國產化水平從70%提高到90%以上。
南車株洲所的創新實踐,正是中國南車持續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
中國南車總裁鄭昌泓告訴記者,2011年,中國南車全年科技經費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6.6%。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南車成為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領域內惟一擁有高速動車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企業。年授權專利數由2006年的109件增長到2011年的1280件,累計擁有授權專利量居國內同行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