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時報
目前,世界經濟有穩定和復蘇跡象,特別在一些歐洲之外的地區。美國實際GDP增長率已恢復到2%左右的水平。中國經濟在政策的引導下增速放緩,趨向于經濟周期中低谷時的增長水平;內外部失衡得到明顯修正,今年前兩個月,經常項目出現了高于以往的季節性逆差,2月份CPI下降到3.2%;盡管中國政府將經濟增長目標下調為7.5%,但今年的實際情況可能還會超過8%。日本經濟從低谷中恢復,國內需求上升,進口快速增長。印度經濟也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長速度,GDP增長率大致為6%-7%。
受此影響,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年初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恢復增長。還有一些跡象表明,實體經濟活動特別是歐洲以外的主要經濟體的消費和制造活動,正在重新獲得增長動能。如,汽車銷售在中國、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全球主要市場出現穩步增長,其中美國的增長尤為強勁。同時,中國、美國和日本的進口增長也相對強勁。
從主要貨幣實際有效匯率看,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三季度,美元累計貶值15%,并在此后保持大體穩定。2010年上半年,歐元實際貶值8%-10%,此后保持相對穩定。日元的實際有效匯率在今年2月扭轉了升值態勢,當前略高于長期趨勢水平。2008年下半年至2012年2月,人民幣實際累計升值幅度大致為10%-15%。目前人民幣非常接近均衡水平,因為中國經濟同時實現了外部均衡和內部均衡,即貿易順差很小且通脹率較低,實際利率為正,這是過去十幾年少有的情況。
國際金融市場振蕩和風險厭惡情緒有所緩解。就目前來看,歐洲央行(ECB)注入流動性的努力有效地降低了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債券的溢價水平。美國企業部門的融資狀況已接近恢復常態。國際投資者對新興經濟體債券重拾信心,去年隨著歐洲地區金融市場的緊張,新興經濟體出現大規模資本流出,而今年以來資本流入開始明顯恢復。
在這些現象背后,以廣義貨幣和信貸為代表的全球流動性擴張發揮了關鍵的支持作用。全球主要中央銀行目前都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其中最大的不確定性仍然在歐洲地區。主權債務問題是否能得到根本性解決的前景尚不明朗。對于局外人來說,歐元體系成員之間以及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間相互持有的凈頭寸將會產生何種影響并不清晰。投資者對一些高負債歐洲國家的信心仍舊十分脆弱,歐洲經濟看起來正走向衰退。
美國房地產價格調整和家庭部門的去杠桿化過程還未結束,非常規貨幣政策通過信貸渠道向私人部門的傳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夠清晰和有力。日本的復蘇也較疲弱。新興經濟體的出口和資本流入受到外需較弱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的負面影響。在發達經濟體普遍低利率的制約下,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政策受到較大制約。中期內,發達國家以抑制通脹為目的而提高利率或國際金融市場沖擊導致市場融資利率上升,都可能再次引發新興市場資本流入的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