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機電商報 作者:何珺
2012年3月20日上午9點33分,鄭州高新區的政府網站首頁新增了一條通知公告,和“2012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相關。
這意味著,2011年的專項撥款剛下發不久,財政部的“錢袋子”里又已經為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預備好了新一輪的政策補貼。
和去年一樣,一旦“拿下”項目的企業將因此獲得數額不菲的國家補助資金,但同時項目的申報難度也不容小覷。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專家提醒,今年有意爭取這項補貼的單位應早作準備。
去年的緊急通知
和以往有點風吹草動,媒體就放出“補貼”風聲的熱鬧勁兒有所不同,在去年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申報階段,公開報道幾乎為零,直到去年11月中旬,工信部裝備司司長張相木在公開場合透露項目獲批情況,相關消息才開始見諸報端。
《機電商報》記者查詢公開信息發現,盡管事前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并未高調宣布啟動這一專項補貼工作,但細觀地方“動作”,加上項目申報參與者的回憶,不難“拼”出半年多之前項目申報時的情形。
去年8月下旬,各地方發改委或經信委都接到了這樣一則通知,請各單位報送申報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所需要的材料。在進一步向下傳達該項通知時,題頭大多加注了“緊急”兩字。
“當時比較緊迫,我記得,好像是這周接到通知,下個周一就要求交材料。”一位參與者這樣回憶道。
從地方上轉達該項通知的時間來看,的確很緊張。比如,江蘇省宿遷市經信委于8月22日下達通知,而8月25日,即是專項申報截止時間,中間只有三天時間。河南省的時間則卡得更緊,省工信廳8 月24日發通知,次日截止申報。
也就是說,雖然傳聞已久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仍在各部委會簽中,但政策扶持工作卻已然先行,且動作神速。
在去年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三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組織實施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的通知》中明確指出,發展該專項的目的是,加快智能制造裝備的創新發展和產業化,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機電商報》記者進一步收集多方資料后發現,去年獲批的項目在年底之前均已敲定,相關企業眼下已經收到專項“紅包”。
比如,太重煤機公司的“煤炭綜采成套裝備智能系統開發與示范應用”項目近日已在太原啟動,獲得1億元的國家撥款,是此次專項中補貼力度最大的項目;浙江中控技術公司申報的“千萬噸級大型煉油裝置智能控制系統”和“大化肥成套裝備智能控制系統”兩個項目,分獲600萬元和8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該公司成為浙江省唯一獲得該專項的制造企業。
諸如此類的消息在今年年初陸續發布。據張相木此前透露,第一批落實補貼資金的智能制造裝備有19個項目,國家補貼資金共計9.5億元。
今年早作準備
對項目申報單位而言,這一專項就像樹頂梢那枚色澤飽滿的果實,既誘人,又不好摘。
來自河南省發改委的消息稱,中平能化集團的“煤炭綜采成套裝備及智能控制系統”項目總投資2.37億元,其中國家資金補助高達7000萬元,是該省目前承擔國家單一科研攻關專項獲得補助資金額最大的項目。
“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單個項目的資金支持額度遠超過其它專項,但對項目的行業示范性要求也更高、申報難度更大……智能制造裝備專項,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首批支持的領域。”河南省發改委如是總結去年的專項申報情況。
一位有過項目申報成功經驗的人士告訴記者:“去年,我們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先后改了數十稿。對于有申報意愿的企業來說,盡早做足準備是很有必要的。”
談到去年的成功經驗,河南省發改委稱,在去年專項組織申報期間,曾一方面主動與國家銜接匯報,摸清專項申報原則、方向和重點;另一方面,加大項目謀劃力度,積極對省轄市上報項目進行對接研究和組織策劃。該省的獲批項目也是國家智能制造裝備專項項目中為數不多的非央企項目之一。
在今年的專項申報通知、指南出爐前,不少協會、企業已備下了初步方案。在3月11日召開的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第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該協會副理事長褚健教授、顧問董景辰分別向與會代表介紹了項目申報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十二五”規劃的最新情況。據悉,去年備戰積極的儀器儀表行業一舉囊括了總計19個獲批項目中的3個。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的補貼資金分配方式有所調整。從鄭州高新區轉發的通知來看,制造商和示范用戶“分享”國家補助資金的比例,將從去年的“二八開”變成今年的“五五開”。
比如,在去年河南省獲批的項目中,制造商中平能化機械制造公司分得1400萬元,示范用戶得5600萬元。如果按照今年的分配方式,兩家將分別獲得3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