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專家近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建議,中國應當通過大力發展海洋溫差發電技術來解決日益加劇的能源危機。
據報道,受中國科學院委托,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的專家最近對新近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具潛力的海洋能源”――海洋溫差能源的利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發現,中國海洋溫差能源開發利用條件在各類海洋能源中位居首位,無污染、取之不盡的海洋溫差資源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海洋溫差能源是一種由于太陽照射地球表面形成海洋表面到底部的垂直溫度差從而產生的能源。主要是利用海洋熱能轉化技術把深海水抽到海面,使冷水遇到海面高溫水發生汽化,推動渦輪發電機發電。
利用海洋溫差產生電力的理論研究和技術研究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機時期尤其得到重視,近年來研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在熱帶海洋地區大約有6000萬平方公里適宜發展海洋溫差發電,利用海洋溫差發電將能產生目前世界能源需求幾倍的發電量。目前,美、印、日等國都建有海洋溫差發電站。
目前,中國海洋溫差能源等新能源的開發前景不容樂觀。國家海洋技術中心研究員葛運國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海洋溫差發電的開發上還停留在實驗室原理性驗證階段,還未建立試驗電站。”
國家海洋技術中心原所長李允武和研究員葛運國呼吁:國家有關部門應在政策上給予鼓勵和引導,在海洋溫差能源利用的基礎研究方面,重點研究地溫差熱力循環過程,建立千瓦級的實驗室模擬循環裝置并開展相應的數值分析研究。
信息來源:中國電力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