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出裝備制造業發展重點
來源:中國工業報
在亞洲制造業論壇上,一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專家執筆的《中國制造業競爭力報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報告》在分析我國制造業的現狀時特別指出,裝備制造業發展嚴重滯后,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并且由此提出了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政策建議。
滿足重化工業發展需要
《報告》認為,雖然我國在一些領域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基地,但現在還只是一個加工中心。裝備制造業是“工業之母”,而我國裝備制造業總產值只占制造業總產值的32.34%,比發達國家低5個百分點。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國在2005年卻進口了價值3421.42億美元的裝備,占進口總值的51.84%。由于裝備制造業發展滯后,近幾年我國設備投資的三分之二依賴進口。其中,光纖制造設備的100%,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設備的85%,石油化工設備的80%,轎車工業設備、數控機床、紡織機械、膠印設備的70%需要進口。
我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從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來看,工業化中期主要是發展重化工業,包括冶金、汽車、石化工業,而這些工業均需要大量裝備。冶金工業的發展,不僅會對冶金技術裝備產生極大需求,還需要各種鑄造、軋制設備。化工業需要大的裂解、聚合裝置。汽車工業需要各種機械加工、焊接、噴涂、檢測等設備。《報告》認為,這些裝備的生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工業化中期對能源、原材料等重化工業旺盛的需求將帶動相關裝備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
重點提高成套設備比重
在日益國際化的環境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嚴重不足。《報告》列舉了兩個典型領域:汽車和飛機。目前,中國每年生產的小轎車超過300萬輛,但幾乎沒有一種車型是自己設計的,整車設計能力尤其落后。我國民航業現有1000多架大型飛機,全部是從國外進口的。到2020年還需大約1700架大型飛機,每架售價大約7000萬美元,需要耗資1000多億美元。美國有一個直升飛機制造公司,其零部件來自全球各地,但最核心的發動機、主螺旋槳和尾部發動機都是自己制造,我國只造了一個尾翼。
《報告》認為,我國裝備制造業落后的核心是總體技術水平不高,產品技術含量低。由于缺少具有系統設計、系統成套和工程總承包能力的制造業企業,導致大量成套設備不得不依賴進口。為此,《報告》提出了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三個重點。
一是大力發展重大先進的基礎機械,即制造裝備的裝備工業母機,包括大型、精密、高速數控裝備和數控系統及功能部件,改變大型、高精度數控機床大部分依賴進口的現狀,滿足機械、航空航天等工業發展的需要。
二是發展重要的機械、電子基礎件,主要是先進的液壓件、氣動件、密封件、軸承、模具、刀具、低壓電器、微電子和電力電子器件、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系統。
三是提高成套設備比重,尤其是國民經濟各部門所需的重大成套設備的比重,如礦產資源的靜采及露天開采設備,大型火電、水電、核電的成套設備,石油化工、煤化工、鹽化工的成套設備,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軋制成套設備,航空、鐵路、公路及航運等所需的先進交通運輸設備,污水、垃圾及大型煙道氣凈化處理等大型環保設備,大江大河治理、隧道挖掘、輸水輸氣等大型工程所需的成套設備,工程機械成套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