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我國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有利條件明顯增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凸顯。要把握發展趨勢,走自主創新與國際化相結合的道路,“加強自主創新,著力推廣應用,推進產業集聚,加快規模發展,擴大國際合作”,推進戰略轉型,做強做大高技術產業。
一、中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堅持速度戰略和國際化戰略相結合,實現了歷史性跨
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支柱產業。“十五”期間規模增長2.4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4%,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的推動作用日益增強。出口額增長5倍,占全國外貿出口總額比重達到28.6%,高技術產業已成為優化外貿結構、推動對外貿易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名符其實的第一大出口行業。“十五”期間新增電信用戶超過5億戶,互聯網用戶躍居世界第二。高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信息、生物等高技術廣泛應用和滲透,加速了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不斷改變著社會生產生活方式。
國際化邁上新臺階。國際高技術產業加速向國內轉移,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國高技術產業近五年累計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00億美元,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研發機構超過700家。華為、中興、聯想等一批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骨干高技術企業走出國門。計算機、手機、程控交換機、彩電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高技術產品占全球的比重已超過10%。我國高技術產業規模進入世界前三位,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關鍵領域取得重要突破。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有所增強。集成電路、軟件、通信產品制造、生物等領域掌握了一批重要的技術和標準,生物和數字內容等一批新興產業初具規模,下一代互聯網研發取得重大突破,產業整體裝備水平明顯提高。
產業集聚式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等地區走開放式發展路子,吸引了大量跨國投資、先進技術,已發展成為我國高技術產業重要的增長極,產業規模占全國的比重超過80%。主要中心城市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區,生物醫藥、航空航天、微電子、光電子、軟件等產業基地正在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聚集地。
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備的開放式技術研究開發和產業化體系,為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政策體系和機制不斷完善,投資體制改革決定、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政策、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有效地改善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環境。
2006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預計全年銷售收入超過4萬億元,增加值超過9500億元,出口額超過2700億美元。
同時,高技術產業大而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核心技術不多,增長質量不高,盈利能力偏低,國際競爭力不強。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依靠自主創新推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高技術產業發展總體思路和發展重點
“十一五”是我國高技術產業做強做大的關鍵時期,面臨的有利條件明顯增多,國際競爭更加激烈,機遇與挑戰進一步凸顯。要把握發展趨勢,走自主創新與國際化相結合的道路,“加強自主創新,著力推廣應用,推進產業集聚,加快規模發展,擴大國際合作”,推進戰略轉型,做強做大高技術產業。
加強自主創新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基點。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已進入必須依靠自主創新的新階段。要堅持開放式創新,構筑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自主創新,推進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的技術標準制定,全面提升產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著力推廣應用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重點。要立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發關鍵技術,研制重大裝備,推進信息化發展,強化高技術推廣應用,改進生產和管理方式,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推進產業集聚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途徑。要立足于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形成高技術產業集群,培育產業群體優勢和局部強勢。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集聚,在軟件、微電子、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形成新的增長極,帶動全國高技術產業發展。
加快規模發展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突破口。要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以提升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在一些核心和戰略高技術產業領域組織實施重大工程,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培育一批數千億元規模的高技術產業群,搶占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擴大國際合作是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要“引進來、走出去”,更大范圍、更高層次地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繼續大規模承接國際高技術制造業的轉移,提升產業分工層次。加強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逐步形成高技術產業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加大“走出去”力度,推動高技術企業國際化經營。
“十一五”期間,要集中力量,重點突破,大力發展對經濟社會突破性帶動作用強、技術集成度高、體現國家競爭力的七大高技術產業,并加快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電子信息產業要大力發展集成電路、軟件等基礎性核心產業,培育下一代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高性能計算機及網絡設備等新興產業群,推動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由速度規模型向創新效益型轉變;生物產業要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發展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高技術服務業要按照加強基礎、拓寬領域、擴大規模、規范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發展環境,加強服務能力和服務體系建設,推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技術服務等新型業態的形成和發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要加強成套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示范,延伸完善產業鏈,加快培育民用飛機、應用衛星、電子信息材料、可再生能源等一批新興產業群。要重點推進信息化,加強重大裝備研制和產業技術研發,加快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發揮先進生產力作用,以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繼續加大對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的投入。建立中央財政對自主創新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業投資體系。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高技術產業化,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重大產業技術研發。
(二)制定和完善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系列政策。抓緊出臺數字電視、生物、集成電路和軟件等重大產業政策,加大政策推動力度。修訂并頒布《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引導社會投資。貫徹落實科技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研究制定鼓勵企業自主創新的實施細則。
(三)落實好“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重大任務。啟動七大高技術產業工程和一批產業化專項,大力培育基礎核心產業和新興產業。積極推進十六大裝備國產化,提高重大成套裝備的自主研發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加快實施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綱要確定的十六大科技專項,推動科技進步。繼續建設一批高技術產業基地,加快產業集聚。
(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建設十二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撐科技進步。規劃建設一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工程實驗室,提高自主創新成果的轉化能力。繼續推進大型企業的技術中心建設,建立高水平的研究開發平臺。發展一批技術轉移中心等中介機構,完善技術創新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來源: 財經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