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信息化的含義、內容
1.1 企業信息化主要含義
企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服務與管理活動的信息化,即生產信息化,經營服務信息化,管理決策信息化,它是指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信息網絡的建設,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實現人力、財力與物質資源的優化配置;信息流、資金流、物流、業務工作流的融合與統一;促進傳統經濟向信息經濟的過渡,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產值利潤中的信息含量、比重及貢獻率;提高職工信息意識與文化素質,企業信息化是指信息在企業各種活動的導向作用與信息技術作用不斷增強的過程,能極大地提高生產自動化,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的水平,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縮短產品研制生產周期與上市時間(T),提高產品質量(Q),降低成本(C),優化服務(S)。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2 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1) 建設企業信息網絡
企業信息網絡是企業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原有企業局域網的基礎上,用Internet技術改造成內聯網(Intranet)和外聯網(Extranet),這是企業信息化的基礎。
(2) 發展與利用信息資源,實現各種資源優化組合。
通過收集、整理、加工以市場信息為重點的各種信息,以建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決策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庫,進行數據分析與挖掘,結合深化改革進行企業業務過程重組(BPR),理順信息流程、資金流程與物料流程,進行體制、機制與管理模式創新,推動企業各種資源的優化組合,這是企業信息化成敗的關鍵。
(3) 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廣泛采用電子信息技術,提高經濟效益和服務質量,這是企業信息化的核心內容和宗旨。
? 推廣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實現產品設計自動化,不斷開發出新產品;
? 推廣計算機控制技術,包括數控(CNC)、程控(PLC)、分布式控制(DCS)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和優質、高產、低耗;
? 推廣企業業務流程重組(BPR)、企業資源規劃管理(ERP)、商業智能(BI)、管理信息系統(MIS)、辦公自動化(OA)技術,實現管理自動化,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
? 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包括網上廣告、網上營銷、網上支付和網上售后服務),降低經營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4) 開展信息技術普及教育,提高職業信息文化素質。
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強化在職培訓,開展信息技術、信息化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各級領導、管理干部、科技人員、業務人員、廣大職工信息意識與文化素質,培養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這是企業信息化順利開展的保證。
2 企業信息化水平測度
2.1 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廣度與深度
(1) 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率
信息技術應用普及率指信息技術在企業各個部門,有關領域及業務工作中普及應用的程度,用百分比表示。例如:輔助設計(CAD)普及率指CAD在企業設計部門,設計人員中普及的程度,采用CAD的產品數占企業產品總數的百分比。
(2) 信息技術應用覆蓋率
信息技術應用覆蓋率指信息技術設備完成的業務重占企業總業務量的百分比,例如:CAD覆蓋率是指企業設計工作總量(包括設計計算與繪圖)中采用CAD完成的比率;MIS覆蓋率是指企業由MIS完成的管理工作量占企業管理工作總量的比率。
(3) 網絡化程度,企業信息網絡的規模與水平
? 企業聯網的計算機臺數占企業計算機安裝總量的百分比。
? 企業上網及網站的數量與質量。
? 企業計算機應用系統網絡化程度,如CAD/CAM網絡化程度,指利用網絡實現本地或異地設計制造的規模和能力。
(4) 集成化程度,管理控制一體化程度
? 初級集成:信息集成,管理系統與控制系統信息集成與共享,實現初步一體化。
? 中級集成:過程集成、數據庫集成、網絡集成,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體化。
? 高級集成:企業集成,企業內部各分廠,分公司的之間集成,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集成。
(5) 智能化程度與水平
? 控制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等智能控制的普及率、覆蓋率來表示。
? 管理智能化程度,用人工智能專家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普及率、覆蓋率來表示。
? 決策智能化程度,知識庫規則庫的數量及水平。
? 商業智能, 商業智能軟件應用水平,數據挖掘工具,決策專家工具的普及率。
2.2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1) 數據庫的數量與規模(企業建立數據庫的種類、數量、容量等),數據倉庫的數量與規模(企業建立數據庫的種類、數量、容量等)。
(2) 信息資源的覆蓋率,企業內部信息資源,如國內外市場信息,客戶信息等覆蓋的范圍。
(3) 數據處理與挖掘深度,對企業領導決策支持程度。
2.3 IT設備(計算機通訊設備)裝備率
(1) 企業累計計算機擁有量(指大中小型機、服務器、工作站、PC機擁有量的總和);通訊設備的數量;路由器、交換機的累計量。
(2) 企業網的規模:企業內部網、外聯網的總節點數,網絡帶寬(kbps或Mbps)。
(3) IT投資額,即每年用于購置計算機、通訊設備及軟件的總金額。即每年IT投資額占企業總收入的百分比。
(4) IT累計投資總額指歷年IT投入的累計總金額。即IT資產占固定資產總值的百分比。
2.4 企業信息化人才隊伍狀況
(1) 職工信息技術培訓率,接受信息技術培訓的職工占企業職工總數的比例。
(2) 信息技術人員數量與質量,信息技術專業大學生、研究生,工程技術人員數量及占職工總數的比例。
(3) 企業領導、信息主管的信息文化素質與水平。
2.5 信息技術的貢獻率
(1) 信息技術對企業經營收入,產值利潤的貢獻率,指采用信息技術后產生的企業經營收入、產值、利潤的增加值,經濟效益的增加值。
(2) 信息化投資回收期與投入產出比。
3 企業信息化水平分類
3.1 初級信息化,初等程度信息化──企業實現生產、管理、經營服務初級信息化
(1) 初級生產信息化,CAD/CAM普及率,覆蓋率達30%~40%。生產過程自動化,PLC、DCS普及率,覆蓋率達30%~40%。
(2) 初級管理信息化,OA/MIS普及率,覆蓋率達30%~40%。基本建成企業MIS、OA、生產計劃調度管理(CAPP)系統,開始采用MRPII與ERP部分功能模塊,初步實現以財務管理為核心的,能對企業人、財、物、產、供、銷進行計算機輔助管理。MRPII與ERP普及率、覆蓋率達30%~40%。
(3) 初級管理控制一體化,實現管理系統與控制系統初步信息集成,初步一體化。
(4) 初級經營服務信息化,初步開展電子商務,進行網上發布產品信息,網上洽談簽約,網上營銷,網上收集客戶信息,電子商務普及率、覆蓋率達30%~40%。
(5)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建立企業基本數據庫,能為領導決策初步提供信息,信息資源的覆蓋率達30%~40%
(6) 信息技術貢獻率達5%~10%。
3.2 中級信息化,中等程度信息化──企業實現生產,經營服務,管理中級信息化
(1) 中級生產信息化,制造業加工過程實現柔性加工制造(CNC、FMS),生產數據管理(PDM),流程工業主要工藝過程DCS、FCS基礎上實現先進控制(APC),實現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CAD、CNC、FMS、DCS、FCS等信息技術普及率,覆蓋率達60%~80%。
(2) 中級管理信息化,基本實現MRP/II,ERP主要功能,初步實施供應鏈管理(SCM)及客戶關系管理(CRM),MIS/OA,MRP/II,ERP的普及率覆蓋率達60%~80%。
(3) 中級管理控制一體化,管理控制中等程度一體化,實現網絡,數據庫集成基礎上過程集成。
(4) 中級經營服務信息化,實現網絡營銷、非支付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普及率、覆蓋率達60%~80%,部分產品能網上支付。
(5)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實現計算機輔助決策,DSS系統能提供各種決策方案進行優選,建立數據庫、信息資源庫,初步建立數據倉庫,開展數據挖掘,為企業領導提供決策支持。信息資源的覆蓋率達60%~80%。
(6) 信息技術貢獻率達15%~20%。
3.3 高級信息化,高度信息化──企業實現生產,經營服務,管理高度信息化
(1) 高度生產信息化,實現最優智能控制,如CAD/CAM,DCS/FCS普及率80%~90%以上。
(2) 高度管理信息化,在實現ERP的基礎上,全面實現企業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系管理(CRM),實現智能化管理。ERP、SCM、CRM的普及率覆蓋率達80%~90%以上。
(3) 高級管控一體化,管理控制高度集成化,實現CIMS、CIPS、企業集成,企業集團內部與外部企業集成。
(4) 高級經營服務信息化,經營服務高度信息化,全面實現B2B、B2C支付型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覆蓋率達達80%~90%,網上訂貨與企業內部ERP結合,及時精良生產,通過網絡營銷網上支付,實現零庫存。
(5) 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方面,實現商業智能,管理決策智能化, 信息資源的覆蓋率達80%~90%。
(6) 信息技術貢獻率達25%~30%。
4 加快發展企業信息化的措施建議
4.1 分階段實現不同層次的企業信息化
(1) 大中型企業,近期以中級企業信息化為目標,統籌規劃,在完善鞏固初級信息化成果基礎上,分期實施中級信息化。
(2) 中小型骨干企業,近期以初級信息化為目標,統籌規劃,在總結推廣示范企業的成果經驗基礎上分期實施初級信息化。一般中小型企業近期以推廣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為實現初級信息化打好基礎。大部分中小企業推廣單項信息技術,部分中小型骨干企業分期實現初級信息化,建立幾個中級信息化示范企業,為今后推廣積累經驗
(3) 部分國家重點企業、大中型骨干企業或企業集團,包括已經實施CIMS示范工程的部分大型骨干企業向高級企業信息化發展,培值若干個企業高級信息化示范企業,創造經驗。
“十五”期間企業信息化將有很大發展,“十五”及2010年企業信息化發展目標的建議,見表1。
表1
4.2 多樣化方式開展企業信息化
(1) 企業信息化開發方式
? 外包式:企業信息化建設主要由系統集成商,專業化的ASP公司承包,提供解決方案、成套設備、系統實施及技術服務。
? 內外合作式:企業與系統集成商ASP、計算機軟硬件廠商合作,聯合開發應用軟件。合作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
? 自主式:企業有信息化的隊伍,在采購成熟軟硬件系統設備的基礎上,進行自主開發,主要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從事企業信息化建設。
上述3種方式,各類企業要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進行選擇,今后應該提倡采用外包方式、內外合作方式,而且企業必須進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進行業務流程重組,這是企業信息化成功的關鍵。
(2) 企業網站及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方式
① 企業自主建立網站,建設電子商務平臺。
② 企業委托ISP、ASP或租用其設備建立網站及電子商務平臺。
③ 企業參加行業性,地區性組織的商品交易中心,專業網,開展電子商務。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尚處于起步階段,對多數企業應提倡第②、③方式來建設網站及電子平臺,以多、快、好、省的途徑開展電子商務。
4.3 加強對企業信息化的組織領導,建立各級領導崗位責任制
國家有關部委、地方政府各級電子辦要切實加強對企業信息化的宏觀領導,制訂規劃及政策,為企業信息化創造良好環境,組織和培育典型樣板企業,引導企業分階段分層次的開展企業信息化建設,逐步推廣企業信息化。企業一把手要對信息化建設負全面領導之責,要有主要領導分管信息化工作,要設立信息主管或信息管理總監(CIO),統一領導、管理信息化與生產自動化工作,把企業信息化的業績列入領導考績內容,
4.4 加快企業信息化應用軟件構件化、模塊化、商品化
各級科技,信息產業及行業主管部門在評測優選“九五”科技成果與總結示范試點工程經驗基礎上,組織有關開發單位,系統集成商,軟件公司對有關企業信息化的EC、BI、CIMS、ERP、DSS、PDM、FMS、FCS、AI、ES等應用軟件進一步構件化、模塊化、商品化,盡量采用有跨平臺特點的Java技術,減少同水平重復開發,建立相應構件庫,組織開發研制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及其軟硬件產品,為各類企業發展初級、中級、高級不同水平的企業信息化提供產品及技術服務。
4.5 “產、學、研、用”結合、樹立各類不同層次的企業信息化典型樣板,分批推廣
各行業各地區通過招標促進“產、學、研、用”結合,樹立本行業本地區初級信息化、中級信息化、高級信息化的各類樣板,包括針對中小型企業低成本的企業信息化典型解決方案及示范企業,逐步分期分批大面積推廣。
4.6 制定與貫徹推進企業信息化的技術、經濟政策
國家經貿委、科技、信息產業及行業主管部門要制訂推進企業信息的技術經濟政策,如集資投資政策(如增加銀行對企業信息化信貸支持,在基建技改投資中規定一定比例用于信息化建設;建立企業信息專項基金,其額度為企業年營業額的1‰~5‰,經上級批準可在稅前列支等)、標準化政策(首先解決統一編碼問題,制定有關企業信息化、電子商務的技術標準)、技術裝備政策(首先制訂企業信息化技術裝備采購政策,企業信息化系統設計指導性文件,指導各類企業開展信息化建設)、信息技術應用鼓勵政策等。
4.7 強化技術培訓,提高職工信息文化素質
企業要建立職工繼續教育、培訓制度,舉辦各種信息技術培訓班、學習班,輪訓各級管理干部、技術人員及工人,提高職工信息文化水平,通過脫產短期進修,工作實踐培養及自學進修等多種方式培養既懂行業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建立一支從事企業信息化的專職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