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化學制備催化劑方法的誕生,我國科學家最近合成了新型鉑納米材料催化劑,實現了在催化活性、穩定性和效率上的提高,這是我國在鉑納米材料催化劑制備方法上的重大突破。
鉑納米材料是一種能夠提高一些重要化學反應效率的催化劑,良好的性能已使其成為催化劑家族的新寵。盡管前景廣闊,但由于制備工藝的落后使得用傳統方法合成的表面由低指數晶面組成的鉑納米材料的催化效率低、使用壽命短,而鉑又屬于資源稀缺的貴金屬,價格高昂;因此,鉑納米材料催化劑目前難以實現廣泛應用。提高催化效率是推廣的關鍵,科學家認為,制備表面為高指數晶面結構的鉑納米材料催化劑能夠顯著提高催化效率。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固體表面物理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孫世剛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與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王中林教授等人的緊密合作,研發出能夠控制納米晶體的表面結構和生長的新型電化學方法,合成了二十四面體鉑納米晶體。
據悉,二十四面體是鉑納米晶體的一種比較罕見的結晶方式,其表面為高指數晶面結構,這種晶體結構能提高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其催化活性是目前商業鉑納米催化劑的2~4倍,能提高催化效率并延長使用壽命。
專家認為,新型制備方法的誕生為鉑納米材料催化劑的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也顯示了其在燃料電池、石油化工、汽車尾氣凈化等領域的重大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