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為止,全國仍有7個省小火電機組一臺未關,個別省甚至還把以前已經關停的小機組拿來充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局長趙小平在近日于貴陽召開的南方地區電力工業上大壓小工作會議上透露的這一消息令人擔憂。
據測算,我國現有的小火電機組發同樣的電,要比大機組多耗煤30%至50%,排出污染物相應增多。按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是中央確定的節能減排重要舉措之一。為什么有的地方關停小火電遲遲不按“規定動作”辦,甚至不惜造假應付呢?無非是打了地方利益的“小算盤”,患得患失,斤斤計較,為了地方的“錢袋子”,不顧節能減排的全盤大局。這些地方的領導同志,患上了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癥”,沒有科學發展的長遠眼光。
其實,在落實節能減排問題上,不僅在關停小火電項目上有的地方拖拉觀望,還有的地方對那些按政策應當關停的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往往“慈悲為懷”,有袒護掩飾之意,無堅決關停之心。淮河流域投入巨資治污,而沿淮企業排污量不降反增,難道與沿淮某些地方政府對污染企業庇護沒有關系嗎?云南40多億元治理滇池污染而效果不顯,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又有幾何呢?如果各地都這樣打自己的“小九九”,甚至不惜“做假賬”虛與應付,共和國還能留得住幾多藍天碧水呢?節能減排的重任何時能夠實現呢?
當然,個別地方在節能減排問題上敢于“做假賬”,也說明落實節能減排任務的監督管理制度仍有待完善。只有讓“做假賬”者受到懲罰,才不會有哪個地方敢冒風險。
本月15日,貴陽市兩臺6.5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的煙囪在爆破聲中轟然倒地,盡管此舉損失1億多元,地方財政要減少一筆可觀收入,但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值。”落實節能減排的重任,這種“壯士斷腕”的行動值得肯定,那些“做假賬”者也應嚴肅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