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金融期貨發達,但能源等商品期貨發展相對滯后。經過長期經營,目前,德國歐洲能源交易所(簡稱歐能所,EEX)在產品交易方式上不斷創新,走在了全球交易所的前列。德國希望憑借其快速發展,打破美英對國際能源期貨市場的壟斷局面。
打破美英壟斷地位
德中經濟咨詢協會主席王學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德國以位于萊比錫的歐能所為依托,在歐洲電力、天然氣、煤炭和二氧化碳排放權期貨交易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該交易所自2000年成立以來規模已經翻了數倍,在歐洲能源交易中影響力逐步擴大,擺脫美英對國際期貨市場控制的能力逐步加強。”
德國經濟實力位居歐洲第一,雖然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初級能源主要依賴進口,但卻是歐洲最大的電力生產國和消費國。德國電力企業不僅牢牢控制著本國電力市場,還與周邊國家保持著巨額的電力貿易額。為此,德國政府在2000年成立萊比錫電力交易中心。2002年該中心與位于法蘭克福的歐洲能源交易市場合并,成為今天的歐能所,此后業務逐步向整個歐洲市場擴展。
在歐能所成立初期,德國主要與周邊的荷蘭、法國、瑞士、奧地利和捷克等國進行電力交易,此后逐步向北歐和東歐國家擴展,目前也已有多家英國企業參與。截至今年7月,共有來自19個國家的175家交易商參與歐能所的能源交易,歐能所已成為歐洲大陸參與交易商最多和交易量最大的能源交易中心。
歐能所的交易產品除最初的電力外,目前已逐步擴展到二氧化碳排放權、煤炭、天然氣交易。歐能所提供的服務包含了現貨、期貨和清算各個環節,除煤炭僅為期貨外,電力、天然氣和二氧化碳排放權均包括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
交易方式不斷創新
歐能所近年發展迅速,在歐洲能源期貨交易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由于其主要交易產品具有特殊性,該交易所在產品交易方式上不斷創新,走在了全球交易所的前列。
與原油、原材料等產品不同,電力交易受地理位置影響很大,需要暢通的傳輸電網來保障交易的實現,對期貨產品的設計和交易商的選擇也要求頗高。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新興的交易產品,在供求總量、定價方式等方面也需要不斷探索。
在電力交易方面,歐能所目前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交易制度。從2000年夏季開始,該交易所進行以天為單位的電力現貨交易。各公司每日的電力交易在前一日提前敲定,被稱作日前交易。拍賣市場允許買方和賣方同時以小時為單位報價,或以數個小時為單位聯合報價。這些買賣報價的交會點便形成了市場的交易價格。
2001年3月,歐能所又建立了期貨市場。電力期貨市場的周期分為月、季、年,以預期的價格進行買賣。目前最長的電力期貨時限可達6年。
為保障市場的有序安全運行,歐能所對交易商進行了嚴格篩選。目前參與電力交易的市場主體由三方面組成:一是直接的市場參與者,一般都是輸電系統運營商或與輸電系統業務相關的大公司,可直接進入市場從事交易活動;二是以經紀人為代理的交易參與者,一般都是中小公司,不能直接進入交易市場從事交易活動,而必須由經紀人代理公司業務;三是經紀人,經資格認證后,允許進入市場,并以自己的名義進行交易,還可以同時代理多家公司的交易。
加大扶持與監管
為使歐能所不斷壯大擴張,增加在歐洲能源交易中的影響力,德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完善對歐能所的扶持和監管措施。
為了給歐能所的發展打下基礎,德國政府在歐盟大力推廣歐洲電力市場開放進程。根據歐盟2003年通過的決議,所有歐盟國家已分別于2004年7月和今年7月前向所有商業和居民用戶開放電力市場。此外,德國政府率先實施《京都議定書》,也對促進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權在歐能所的交易起到促進作用。
歐能所總裁伯恩·門策爾表示,目前歐能所各項發展規劃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特別是歐能所向歐洲市場的擴張計劃。
在大力促進歐能所擴張的同時,德國政府也并未放松對能源交易的監管。根據德國金融制度,目前歐能所受到三個層面的政府監管,它們分別是代表聯邦政府層面的聯邦金融監管局、代表州政府層面的薩克森州交易所監管局以及設立在交易所內的交易監督辦公室。
在分工上,聯邦金融監管局主要負責準入許可監管和日常交易數據監管,重點在于查處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州監管當局負責批準交易所的規章制度,監督制度執行,并對違法交易進行調查和處罰。交易所內的監督辦公室獨立于交易所,接受州政府直接領導,負責對交易所的所有日常交易進行詳盡的監管。
此外,為防范交易風險,交易所自身也制定了嚴格的管理制度。例如對交易商的管理,有嚴格的資本金限制和各項審批,沒有交易資格的企業只能通過經紀人進行代理交易。交易所會員分為非結算會員(NCM)、直接結算會員(DCM)和全面結算會員(GCM),所有會員都能從事自營和代理業務,但不同級別會員的結算權限有嚴格的區分,這有效地保障了交易的有序進行。
作為商品期貨市場的后起之秀,歐能所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全球同行水平,這與德國政府引導期貨市場做大做強的政策是分不開的。同時,德國在交易監管方面對交易商嚴格篩選、大力推進交易方式創新等各方面經驗,也值得別國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