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新浪財經配圖)
原標題:“財富管理”時代的中國資本市場
不知不覺中,中國的財富管理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這是中國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化的必然結果。中國的改革經歷了30年的歷史,中國財富管理的歷史大約也是30年。
即便到了改革開放初期,大家也很不敢談“富”。只有到了今天,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的發展,我們才越來越理直氣壯地談財富,理直氣壯地談如何才能讓財富增長。
資本市場在財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不是個新話題。從中國資本市場的經歷和全球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中都不難發現,財富管理和資本市場密不可分——財富管理催生了資本市場,反過來資本市場又為財富管理搭建了重要平臺。盡管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規模還不夠大,但伴隨著發展,它和財富管理的相關性和密切性將越來越高。
1 資本市場和財富管理
資本市場是財富增長到一定階段和財富分配的格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極大地豐富了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管理的內容和方式,并且已經成為財富管理的基礎性平臺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就資本市場在財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至少有三點值得一談。
首先,資本市場是財富增長到一定階段和財富分配的格局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直接動力來自于財富管理。國家有國家的財富,機構有機構的財富,個人有個人家庭的財富。總而言之,財富指代的都是對資源和資產的分配力、控制力和支配力。有時候表現為錢,有時候表現為其他資產和資源。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老百姓基本沒有理財的需要。當時的消費基本上都要如糧票和肉票等各種票證才能實現。當時有財富管理的形式,但缺少財富管理的概念,也就沒有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伴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增加,財富分配方式和分配格局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會在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呼喚建立資本市場。
設立資本市場的直接動力就是基于財富增長格局變化基礎上的對財富管理的需求的增加。上世紀80年代,老百姓的錢多了,那時錢都存在中央銀行,而中央銀行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銀行里面的錢很多,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出現通貨膨脹的風險很大。如何解決這個所謂的“籠中虎”(即資金的分流)問題?如何為老百姓找到一個更好的、更有利的投資渠道?
當時提出了股份制的試點,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發行股票,通過發行股票來分流這部分資金。這對當時建立股票市場而言是個很重要的動力,因為股票市場具有引導資金的功能,有財富管理的效應,當然當初有企業敢于這么做也是最基本的動力。
也就是說,國民收入增長及國民收入增長分配的格局發生了變化之后,需要一個資本市場。
資本市場第二個作用是極大地豐富了財富增長以及財富管理的內容和方式。股票市場建立之后,財富增長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比爾·蓋茨等,如果沒有資本市場,他們的財富不可能增長得那么快。又如,在國內建立股票市場之后,上市公司財富增長的速度和力度都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股權分置改革之后產生了一個新概念,即國有資產要進行市值管理。過去的上市公司都按凈資產來計算,而全流通之后,財富的概念和內容按照市值,也就是股票的價格來衡量。股票市場上的財富效應,是任何其他市場都不能比擬的,因為只有股票市場上的財富效益才表現為最終的財富效益。
資本市場在財富管理中的第三個重要作用,是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財富管理的基礎性平臺。最新統計顯示,中國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目前已經突破了1億戶。除去部分休眠賬戶,至少有幾千萬賬戶是活動的,這說明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正在運用資本市場來實現他們的財富增長和財富管理。從個人、家庭到社會的各類機構,都在參與股票市場。不能忽略的是,國家也在參與這個市場,因為國有股也要進行財富管理,也要實現保值增值。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的各個組成部分都在參與和運用資本市場,資本市場已經成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
2 “回應”財富管理新需求
財富管理對資本市場提出了具體要求,資本市場本身要適應財富管理的需要——即一個更大、結構更完善、功能更完善、更市場化、更規范和更有效率的資本市場
一方面,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動力和基礎性平臺,極大地豐富了財富管理的方式和內容;另一方面,財富管理又對資本市場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資本市場本身要適應財富管理的需要。
首先,財富管理需要一個更大的市場。目前中國資本市場的容量和規模,還難以滿足財富管理的需要。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開戶數最多一天將近40萬,開戶數大幅度增加反映了投資人對資本市場,亦即財富管理對資本市場的需求在增加。需求增加造成的相對后果是股票的供不應求,供不應求的結果當然影響到股價。盡管這不是唯一因素,但說明資本市場目前容量有限,難以滿足財富管理的巨大需求。所有的投資人,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需要實現財富管理和財富的增長。因此,中國的財富管理需要一個規模、容量更大的資本市場。
其次,財富管理需要一個結構更完善的組織。財富管理需求的最高境界是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統一。不同的需求在這三方面的偏好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個投資人也會有不同的需求。但我們資本市場現在的結構,還難以滿足不同的財富管理的需求。簡單而言,資本市場的層次太單一了。
在討論風險投資和市場的關系時,人們總是喜歡爭論“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講,創業企業、創業板和市場都缺一不可。沒有創業企業,就沒有企業的來源,風險投資沒有投資對象,還要創業板干什么?只有創業企業、沒有風險投資也不行,因為不是所有投資人都適合投資創業企業。創業板的推出必然有利于風險投資,風險投資的增加對于創業板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標準。這本來就是相互的,如果非要說是“雞”在前還是“蛋”在前,就無法發展了。如果沒有創業板市場,就滿足不了一批風險偏好比較高、進行創業投資的財富管理的需要。
從多層次市場的產品方面看,目前我們的股市比較發達,但固定收益產品發展較慢,例如公司債近期才推出。投資者到底該做股票投資還是其他投資?這是投資者自己的選擇,但首先必須有選擇渠道。由于固定收益類產品太少、這一市場又不發達,使得投資渠道極為有限,資金大都流向股票市場。一部分在安全、流動和收益方面追求平衡的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就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不應該投資股票市場的投資者進入了股票市場,去冒股票市場的風險;二是一部分既怕高風險又沒有固定收益的產品,沒有更好地被資本市場所吸納,沒有渠道。所以,財富管理要求一個結構更健全的組織。
第三,財富管理的發展,需要一個功能更完善的資本市場。市場的功能越完善,就越能適應財富管理的需要。功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風險管理。舉例來說,有一句描繪目前股市的大白話——“市場只能靠漲賺錢”。這反映了一個深刻的內容:市場功能還不健全、不完善。也就是說,我們的品種和工具還遠遠不夠,大家都期望把股價弄上去,這是資本市場在功能上的一個缺陷。投資者今天買明天賣,目的是賺中間的差價,而不太關心公司的長遠發展,不關心公司的盈利能力。
只有認識到中國的投資風險大,才能降低投資風險。如何降低?有幾個方式:第一是加快基本制度的改革,避免投資風險。股權分置改革就是發揮了這一重要作用。第二是推出風險管理工具。目前我們正準備推出金融股指期貨,這有利于進行風險管理,有利于完善資本市場的功能。
第四,財富管理需要更加市場化的資本市場。隨著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資本市場的開放以及和國際的接軌,財富管理對市場化進程的需求在提高。財富管理的主體越來越多、財富管理主體的聲音越來越大,必然會影響到市場化的進程。市場化程度越高,由市場來反映市場變化的能力也就越強,這樣才能增加市場的預見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對財富管理的需求就越來越大,各類財富管理主體的增加,就需要一個更加市場化的資本市場。
第五,財富管理需要一個更加規范的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在資本市場上體現為一個競爭性的市場。你的財富管理得怎么樣?你的財富增長得怎么樣?你的財富風險控制得怎么樣?你的受托人的權利保護得怎么樣?這都是一個競爭型的市場。所謂一個更規范的市場,就是要避免惡性競爭,避免違反市場規則的競爭。也就是說,這是不是一個公平的市場?我們稱為三公:公平、公正、公開。越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越是規范的市場,才有利于財富管理的良性循環和良性競爭,才能實現真正的和完整的公平競爭。保護這樣的一個狀態,有利于財富管理的進一步發展和不斷深化。如果這個市場不規范,在惡性競爭中,投資者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所以,財富管理需要一個更加規范的資本市場。
第六,財富管理需要一個更有效率的資本市場。目前財富管理格局在發生變化,資本市場怎樣才能更好地為財富管理提供服務呢?這就取決于資本市場的效率能不能跟得上。資本市場的效率,不是簡單談國內的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個方面,而是放在國際大格局中來看資本市場的效率以及加快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程。也就是說,資本市場有沒有效率直接決定了能不能更多更好地為財富管理服務。如果效率不高,資本市場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就會下降。也就是說,我們將會失去財富管理這樣一種重要的理財方式。放在更大的格局來討論,如何提高資本市場的效率至關重要。
3 資本市場“助推”財富管理
不確定性是資本市場的最大特點。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同時又充滿了風險。既然把資本市場作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我們就不能不研究和適應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
在資本市場的結構功能完善過程中、在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推進進程中,財富管理也需要適應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也就是說,資本市場的發展也在促進財富管理的深化。
資本市場由于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完善、工具也越來越多,從而導致了更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資本市場的最大特點。資本市場是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同時又充滿了風險。例如大家關注的創業板市場。創業板在全球的表現并不一樣,美國的納斯達克比較成功,英國的另類交易市場也比較成功,但是德國的二級市場甚至被關閉。即使納斯達克那么成功,也經歷過2000年的網絡泡沫。資本市場在運行過程中充滿了風險,財富有可能增加很快,也可能血本無歸。既然我們要把資本市場作為財富管理的重要平臺,我們就不能不研究和適應資本市場正在發生的變化。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財富管理主體的機構化成為一個全球現象,這與我們發展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人戰略是一致的。從財富管理的角度來看,我們面對的是一個不確定的市場,也是一個功能結構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復雜的市場。機構化的程度會有更大的提高。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中國資本市場,投資的趨勢都是機構化。如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讓財富管理越來越走向機構化?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應該說,隨著工具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豐富,將來對機構理財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我們理財能不能在機構發展方面、在機構制度的建設方面適應這些需要,這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與之相關的,還有所謂的理財管理專業化。資本市場發展得越來越成熟,實際上提出了一個專業化理財的觀點。事實上,我們還不能把機構化和專業化混為一談,因為其中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機構是載體,專業化體現的則是機構理財的能力。“專業化”絕不意味著僅僅受過專業訓練。專業訓練是基準,但是更關鍵還是專業素質和專業精神。
財富管理的專業精神,也包括了職業道德。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僅僅有專業能力,在財富管理方面可能還不能完全被信任。比如說會計師事務所,大部分的會計師事務所很好,但是也有一些能力特別強,幫人家做假賬做得天衣無縫的,這些機構不能被信任。我們的專業財富管理也是一樣的,不僅需要專業精神,還需要職業道德,就是財富管理的專業精神。過去在財富管理專業化的方面,尤其是專業素質和專業精神方面,也出現過侵害投資人的情況。從更大的范圍來看,資本市場對于財富管理的誠信制度和股權文化都有一個很高的要求。
除了專業化之外,財富管理還需要服務方式上的多樣化。資本市場出現之后,怎么通過資本市場來發展財富管理?服務多樣化包括產品和工具等方面的多樣化。例如隨著股指期貨今后的推出,不少理財機構也正在設計不同的品種和各方面的工具。這些理財機構服務方式和服務水平能否提高,將直接影響財富管理的效果。
最后,國際化也是財富管理深化的內容之一。目前,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進程在大大加快,理財服務正走向全球,開放的速度也會大大加快。國際化的問題既包括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也包括中國資本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的不斷融合。在人民幣資本金融項目可兌換的進程中,中國資本市場和全球資本市場的融合在加快,為中國的機構和個人進行全球理財投資,也將成為未來財富管理的重要內容。
(作者為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該文為作者在“2007年第四屆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的講話,經作者閱定。本報記者馮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