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美國大大小小的商店里擺出了各種各樣的中國產品,最早進入美國市場的梅林罐頭、鳳凰自行車等老名牌,有的已悄然消失,有的不再顯眼。以海爾、青島啤酒為代表的新品牌,正穩步地走進美國人的生活。改革開放30年,中國的一些老品牌消失了,但很多新品牌卻開始了走向世界的艱苦路程。新一代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要靠企業的品牌戰略,也需要政府和百姓的積極參與和支持。
走向海外 中國品牌面臨激烈競爭
近30年來,中國自主品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可圈可點:聯想、海爾、華為、青島啤酒、蒙牛、波司登、格力、李寧、TCL等著名企業,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們都是中國自主品牌的旗幟和先鋒。可以說,國內市場是中國品牌的第一戰場,經過在國內市場的多年打拼,這些企業才在國內站穩腳跟,其中不少企業還勇敢地走向海外,讓更多的人認識中國品牌,享受這些中國知名產品帶來的服務。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本土品牌在國際競爭中存在的劣勢也是相當明顯的。《環球時報》駐外記者在所在國家詢問了一些普通百姓,他們對中國商品的認知程度遠遠超過對中國知名品牌的了解。多數人能說出海爾、聯想等中國知名品牌,但更多的就說不出來了。有專家認為,這背后的原因很多,比如:與跨國公司在世界范圍內有影響的強勢品牌相比,中國幾乎所有的品牌都是新品牌,進入市場的成本非常高;此外,中國企業整體實力弱,規模經濟不足,國際化程度低,國際信息運用能力差,缺乏國際化的人才和經驗。同時,一些發達國家歧視中國“市場經濟地位”,落井下石地排擠“中國制造”。
舉例來說,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制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設計中心、制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很長一段時間,海爾等中國企業在海外走得十分孤獨和悲壯。海爾在海外幾乎已經進入了全球家電行業的十大連鎖店,但海爾在海外銷售的主要還是小冰箱、
頑強拼爭 更多中國品牌被國外認可
要改變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的這種刻板印象,重新建立對中國產品的信任,單憑海爾等少數先鋒,似乎很難。2006年8月,在《福布斯》雜志公布的“中國頂尖企業榜”中,聯想高居榜首。獲得國內國際一致好評的同時,聯想也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典型代表。英國《金融時報》曾評論說:“聯想因收購知名國際品牌而獲得國際聲譽,并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中的先鋒。”而且,在中國企業國際化總體進展遲緩的背景下,“聯想正作為中國企業駕馭收購的正面案例浮現出來。”事實上,除了海爾、聯想等中國品牌在國外闖蕩出名氣外,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些中國品牌也打開了當地市場。
埃及著名的巴伐利亞汽車集團有一個龐大的汽車組裝廠,在流水線上組裝的汽車只有兩個牌子,一是德國的寶馬,二是中國的華晨“尊馳”。引進中國的轎車,還是去年5月才開始的事情。巴伐利亞汽車集團主席弗拉德說,這是埃及對中國小汽車質量信得過的表現。還有,他們與中國公司合作生產Galena(根據埃及的規定,中國轎車在埃及上市銷售,必須取一個符合當地習慣的名字,尊馳在開羅注冊為Galena),也是為了打造中國汽車的品牌和名牌效應,因為以前,中國出口埃及的小汽車都是相對便宜和低檔的,現在,他們公司準備讓Galena成為中檔甚至接近高檔的轎車進入埃及市場。
在南半球的巴西,中國格力空調是當地人最認可的空調品牌。格力空調1997年第一次踏上巴西的土地,當時中國產品在巴西市場上口碑不是很好,是“價廉質差”的代名詞。起初,空調銷售量和價格總在低位徘徊,甚至巴西員工還建議不要在空調上打“中國制造”的字樣。但幾年下來,格力空調靠高品質征服了巴西市場,不僅市場份額越來越大,而且連續多年獲得巴西政府頒發的最高節能獎杯。當人們乘坐飛機抵達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羅時,一走出機場就會看到格力空調做的巨幅廣告;當人們走進巴西各大城市的超級市場時,會看到格力空調的專賣店;甚至連很多巴西部委的辦公樓里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格力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