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国产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欧美

ACS880-07C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4
工業智能邊緣計算2024年會
2023年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原則通過
  • 點擊數:600     發布時間:2007-10-17 16:39:42
  • 分享到:
關鍵詞: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決定取消和調整186項行政審批項目。
  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環境保護面臨嚴峻的挑戰。必須立足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解決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和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會議指出,《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緊緊圍繞實現國家“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把防治污染作為重中之重,對水、大氣、固體廢物、生態安全、農村污染防治、海洋、核與輻射環境安全等重點領域的環保工作作出了全面規劃,明確了目標、任務和措施。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保證規劃執行的嚴肅性。一要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強化環境準入,所有新建、擴建和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境要求,所有企業排放污染物必須穩定控制在排放標準和總量指標之內,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工藝、設備和落后生產手段必須堅決淘汰,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必須積極解決。二要堅持依法行政,完善監管體制,嚴格環境執法,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從源頭防治污染和生態破壞。三要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保工作。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四要加強部門、地方政府之間的組織協調,妥善解決跨區域、跨流域的重大環境問題。五要加強環境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國際合作。
  會議認為,2001年10月以來,國務院全面推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后三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1806項,為合理界定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中的職能,更有效地發揮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奠定了良好基礎。
  會議決定,在此基礎上,再取消和調整186項行政審批項目,其中取消行政審批項目128項,調整行政審批項目58項。取消和調整這些審批項目,有利于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公民的關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促進管理創新。
  會議指出,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行政審批事項過多過濫的狀況明顯改變。但行政審批領域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重審批輕監管”、“以批代管”的現象依然存在。要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對行政審批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加強對行政審批權的監督制約,不斷規范審批行為,創新審批方式,完善配套制度,建設法治政府。
(科技日報)

附件:

《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2007-4-2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2006-07-10目   錄
  一、“十一五”環境形勢與科技需求 
  1.1 當前的環境形勢與特點 
  1.2 環境科技的發展趨勢 
  1.3 “十五”環境科技發展回顧 
  1.4 問題與需求 
  1.4.1 存在問題 
  1.4.2 科技需求 
  二、指導思想、規劃原則和規劃目標 
  2.1 指導思想 
  2.2 規劃原則 
  2.3 規劃目標 
  三、重點發展領域與優先主題 
  3.1 水污染防治 
  3.1.1 飲用水安全保障及關鍵支撐技術 
  3.1.2 流域(區域)水污染控制與工程示范 
  3.1.3 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與生態建設 
  3.2 大氣污染防治 
  3.2.1 區域大氣污染現狀、成因與調控技術 
  3.2.2 城市大氣環境問題與控制 
  3.2.3 大氣污染物控制與廢氣治理技術 
  3.3 土壤污染防治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3.3.1 土壤污染與修復技術 
  3.3.2 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與農村面源污染防治 
  3.3.3 農藥環境安全 
  3.4 固體廢物與化學品污染防治 
  3.4.1 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技術 
  3.4.2 危險廢物管理、風險控制和處理處置技術 
  3.4.3 化學品環境效應與風險評估技術 
  3.5 生態保護與生態建設 
  3.5.1 國家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與建設 
  3.5.2 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監測技術 
  3.5.3 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支撐技術 
  3.6 核與輻射安全 
  3.6.1 核設施安全風險評價與控制研究 
  3.6.2 輻射環境與放射性廢物管理安全研究 
  3.6.3 輻射源安全技術研究 
  3.7 環境綜合管理關鍵科學技術支撐 
  3.7.1 污染物排放總量統計與核定技術 
  3.7.2 環境監管與應急預警體系 
  3.7.3 環境監測與信息管理 
  3.7.4 環境基準與標準 
  3.7.5 環境政策與法規 
  3.7.6 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保障體系 
  3.7.7 城市環境管理及對策 
  3.8 基于循環經濟的污染防治技術 
  3.8.1 靜脈產業污染防控和資源化技術 
  3.8.2 工業園區生態化改造技術 
  3.8.3 污染物總量物質流分析和控制途徑 
  3.8.4 資源循環對污染物總量的影響機制及污染控制技術經濟政策 
  3.9 環境與健康 
  3.9.1 環境污染與健康危害 
  3.9.2 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機理與識別技術 
  3.10 區域與全球環境問題 
  3.10.1 全球環境變化影響的適應技術與對策 
  3.10.2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控制技術及對策 
  四、加強環境科技基礎能力建設 
  4.1 提高環境科技實驗研究能力 
  4.2 提高環境基礎觀測能力 
  4.3 建立完善環??破栈?nbsp;
  4.4 建設國家環境科技資源信息共享平臺 
  五、保障措施 
  5.1 加強環境科技管理 
  5.2 優先主題的分解落實 
  5.2.1 優先主題的分類原則 
  5.2.2 優先主題的計劃方案 
  5.3 以體制創新和機制轉變推進規劃的實施 
  5.4 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機制 
  5.5 促進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廣轉化 
  5.6 加強環境科技普及與教育 
  六、經費預算 
   
  未來5~1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與脅迫影響將日益嚴峻。面對這一重大挑戰,必須深入貫徹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基礎上,明確未來環境科技發展的總體戰略,從前瞻性、戰略性、全局性高度對環境科技的發展認真分析、提前部署和科學規劃,使環境科技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要求,為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一、“十一五”環境形勢與科技需求
  “十一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構建發展與環境的新型關系,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重要目標。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的召開,預示著全國環保工作已進入了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階段,按照第六次全國環保大會的部署和要求全面實現三個轉變,是“十一五”環境科技發展的首要任務。
  1.1 當前的環境形勢與特點
  當前,我國的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生態環境已進入大范圍生態退化和復合性環境污染的新階段。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我國生態與環境問題無論在類型、規模、結構、性質以及影響程度上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
 ?。?)環境與資源約束瓶頸加大,環境污染呈加劇蔓延趨勢。能源、資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全國范圍內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污染與破壞已從陸地蔓延到近海,從地表延伸到地下,從單一污染發展到復合污染。工業結構性污染呈現不同空間尺度的梯度性轉移和變化;在一些重要經濟區域和流域形成了點、線、面源污染共存,生活、生產污染疊加,各種新舊污染物交織,水、氣、土污染交互影響的復雜態勢,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
 ?。?)新污染物質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逐步顯現。一些新型污染物質如抗生素、內分泌干擾物、藻類毒素、殺蟲劑氧化副產物等對生態系統、食品安全、人體健康等,存在著更大的風險和更久遠、更難以預料的潛在影響,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加重。
 ?。?)生態與環境問題變得更加復雜、風險更加巨大。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如湖泊與近岸海域水體富營養化,區域酸沉降與城市大氣復合污染,土壤與面源污染,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區域(流域)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物種入侵和遺傳資源流失,以及突發的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等,越來越多地危及社會穩定與環境。
 ?。?)環境問題成為新的外交熱點。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市場一體化的過程中,資源與環境的國際貿易爭端與摩擦不斷加劇,履行國家環境義務、改善全球環境質量、保障國家資源供給、突破綠色貿易壁壘等,已成為國家外交事務的新熱點和基本內容之一。
  1.2 環境科技的發展趨勢
  進入新世紀,國際國內環境科技的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研究手段更加先進。環境科學與技術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與相互轉化更加迅速。以長期連續觀測、探測和實驗資料的積累與分析為基礎,環境科學諸多前沿研究與高新技術的發展融為一體,新興學科不斷涌現。
 ?。?)研發與應用結合更加緊密。圍繞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到消化吸收再創新,環境科技在基礎研究、高新技術研究與成果應用轉化等縱深層面同時展開,研發與應用結合更加緊密。一批本屬于基礎研究的成果,如基因工程、納米材料等,在研究初期就快速進入環境應用研究領域。
 ?。?)研究視野更加開闊。環境科學已由傳統的單一關注污染物質的環境效應和生態影響研究,轉為更加關注環境與人體健康的影響研究,關注人類生產方式的轉變,關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關系、人與自然等人類社會發展的協調與和諧問題等,環境科技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導向作用愈加顯現。
  (4)國際合作主題更加突出。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國家水域、臭氧層損耗、土地退化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已成為當前及今后世界各國環境科技合作與交流的主題和基點。
  1.3 “十五”環境科技發展回顧
  “十五”以來,國家在重大環境科學研究領域組織實施了一批重要項目,取得了一定成績,主要體現在:
  (1)持續支持基礎研究,科學揭示關鍵環境問題
  “十五”期間,國家先后啟動了《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環境安全、演變趨勢與控制原理》、《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土壤和大氣環境質量變化規律與調控原理》、《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污染形成機理與生態修復研究》、《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變化、可持續利用與區域生態安全》等重大基礎研究(973)項目,有效闡明了上述區域典型污染物的變化機理,科學揭示了某些污染物的環境行為和污染規律,顯著提高了部分前沿科學基礎問題的認識水平。
 ?。?)重視重要技術研發,充分鼓勵集成創新與應用示范
  “十五”期間,國家先后組織實施了《環境污染防治技術》主題、《水污染控制技術與治理工程》等高新技術領域(863)專項。實施了鍋爐燃煤污染控制、汽車尾氣監測技術、生活垃圾生態填埋技術、湖泊水源地水質改善與生態修復、河網區面源污染控制、重污染底泥疏浚、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等技術創新和工程示范。通過技術研發與工程示范,初步掌握了一批先進生產工藝和關鍵裝備制造技術,開發了一批重要技術產品,發明了一批污染治理專利技術,提高了燃煤、機動車尾氣、污水治理、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等污染控制能力,縮短了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推進了我國部分區域(流域)污染控制與環境質量的有效改善。
 ?。?)關注環境熱點,為國家環境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十五”期間,國家先后組織實施了《重大環境問題對策與關鍵支撐技術研究》、《全球環境變化對策與支撐技術研究》、《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三峽庫區生態環境安全及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中國可持續發展信息共享系統的研究開發》等一批重點攻關項目。其研究成果為完善國家環境法規政策、強化國家宏觀環境管理、參與國家可持續發展綜合決策、確立國際履約談判基本立場、提高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控制能力等做出了重要貢獻。
  1.4 問題與需求
  1.4.1 存在問題
  當前,我國的環境保護面臨著三大矛盾: 我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與增長方式轉變緩慢的矛盾突出,協調經濟與環境關系的難度越來越大;人民群眾改善環境的迫切性與環境治理長期性的矛盾突出,環境問題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的“焦點”問題;污染形勢日益嚴峻與國際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的矛盾突出?!笆濉杯h境科技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面對世界環境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面對我國環境保護存在的矛盾,環境科技在遏制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緩解資源環境對發展的瓶頸制約,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一是環境科技與國家環境保護需求脫節,環境科技支持方向與國家環境保護內在需求聯系不緊密,缺乏應對科學發展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戰、新戰略的研究支持能力,環境綜合決策的科技支撐能力薄弱,環境科技體系尚不健全,對國家重點環保計劃的支持能力弱;二是研究計劃與應用結合不緊密,國家科技計劃安排中,忽視對部門應用科技的有效支持,忽視發揮部門的優化組合與引領作用,導致解決國家重大環境問題的有效技術和手段明顯不足;三是科技投入嚴重不足,沒有形成穩定的環境科技投入機制,科研基礎條件落后;四是環境科技隊伍力量較弱,科技人才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五是缺乏大跨度的學科交叉綜合研究和環境科技信息化共享平臺,眾多環境科技成果難以直接轉化為環境效益,環境科技在保護環境、改善環境質量方面的貢獻并不十分顯著。
  1.4.2 科技需求
  圍繞《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十一五”期間,環境科技必須真正體現以環境優化經濟增長的新思路、新要求,必須為實現“十一五”國家環境保護目標提供最直接的科技支撐,必須在全面推進、重點突破基礎上,為切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提供最有效的科技服務?!笆晃濉逼陂g,環境科技需求重點是: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環境質量保障體系科技需求
  未來15年,我國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將不斷加快,資源消耗量將突破生態環境的承載力,環境風險將急劇增大,國家環境安全受到挑戰。為解決實現國民經濟再翻兩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資源與環境瓶頸問題,需要實行科學的環境管理和綜合決策,特別需要正確的宏觀環境政策?!笆晃濉逼陂g,要重點解決以下若干環境科技問題:經污染損失調整后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生態與環境資源價值量化理論與方法;環境負荷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企業環境會計和環境審計方法;排污交易手段;環境稅收和生態補償政策;國民經濟增長中的資源、能源需求與其支持度等。
  (2)城市化快速發展進程中面臨的突出環境問題及科技需求
  城市化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發展戰略。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數量和規模將不斷增加,而且呈現城市連綿帶和大城市群的發展趨勢。“十一五”期間,要重點解決以下環境科技問題:城市大氣環境復合污染、水環境復合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及其優化控制技術;大氣細顆粒物和超細顆粒物的控制技術;城市生態綜合調控系統;城市重污染水體修復、飲用水源地保護及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城市連綿帶和城市群復合污染綜合調控技術;環境安全、健康安全和經濟合理的城市垃圾和危險廢物(如醫療垃圾)處理技術;城市臭氧、大氣有毒有害污染物、有毒化學品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污染控制;城市物理污染(如光污染、電磁污染、輻射污染、視覺污染等)控制對策和方法;城市環境污染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包括污染暴露評估技術、污染-健康劑量反應關系評估以及室內污染防治技術等;城市物流、能流優化控制和管理技術等。
 ?。?)新型工業化和生態產業發展科技需求
  目前,經濟發展正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特別是重化工的發展將使環境污染最為突出。實現新型工業化,有助于大幅度減少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紤]到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尚在初期發展階段,工業污染壓力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笆晃濉逼陂g,要重點解決以下環境科技問題:國家重大工業布局規劃以及相應的環境保護技術規范;能源發展戰略對環境的影響及其應對戰略;電力行業脫硫、脫硝、二氧化碳減排、重金屬污染治理技術及行業空間布局對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石化、化工行業VOC控制與利用;重點行業高濃度廢水資源化利用;全國大壩和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和調水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效應及控制戰略;環境友好的可再生開發技術體系;老工業城市和傳統資源型城市的振興環境技術對策;核工業安全和核輻射保護技術,放射性污染預防技術及放射性污染治理技術等。
 ?。?)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與環境科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環境保護對于我國乃至全球的環境安全至關重要。隨著城市環境問題的逐步解決,農業和農村的環境保護問題將會日益凸顯。盡管“九五”和“十五”期間我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仍呈持續下降趨勢。農村面源污染、鄉鎮企業快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農村有機廢棄物污染、飲用水安全保障以及農村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等,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時間農村環境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笆晃濉逼陂g,要重點解決以下若干環境科技問題:生態農業與環境優美鄉鎮建設的環境管理與技術;農村環境保護制度;農村生態環境質量評價與監控體系;農業廢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與綜合利用示范;農業循環經濟關鍵節點技術;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技術體系;自然資源開發與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影響的快速評價技術體系;農藥及其他農用化學品環境安全等。
 ?。?)生態保育、修復與重建科技需求
  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破壞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由原來的局部、小范圍的生態破壞逐步演變成區域性、大范圍的生態惡化;二是由原來以單要素為主的生態破壞,逐步轉向區域或流域的功能性生態破壞,許多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甚至完全喪失。為此,生態保育與建設必須由以要素為基本單元轉向以區域為單元,通過生態功能保護區的建設,停止一切導致生態功能繼續退化的生產開發活動和其它人為破壞活動,防止新的破壞,加大現有植被和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恢復和重建退化的生態功能,盡快遏制重要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要在戰略上重視生態環境與資源承載力研究,加強生態系統健康管理技術體系建設,開展典型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監測與評價研究。“十一五”期間,要重點解決以下環境科技問題:重要生態功能區的系統保護與建設理論和支撐技術;生態脆弱區保護與建設研究;生態保護的技術支撐體系;生態環境監控技術;生態承載力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方法等。
  (6)核與輻射安全科技需求
  在核與輻射安全科技方面,我國與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核電廠概率風險管理技術和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措施研究手段嚴重不足,相關的核安全軟件絕大多數由國外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還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核設施退役技術(如源項調查技術,解體技術,遠距離操作技術,去污技術等)的研究處于較低水平;高放廢物(包括乏燃料)的處置研究處于前期工作階段,距最終處置道路漫長,將成為制約核電發展的瓶頸;核材料的保安研究(特別是快速甄別與探查技術)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應對核與輻射恐怖事件的相關技術措施研究剛剛處于起步階段?!笆晃濉逼陂g,要重點解決以下環境科技問題:核安全風險評估與放射性廢物污染控制技術;核與輻射最優化管理技術;電磁輻射與環境安全相關的標準等。
  (7)循環經濟發展的關鍵科技問題
  循環經濟作為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對提高資源生產率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是長期和前瞻性的科技發展方向。我國需要及早開發循環經濟平臺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面向污染防治和環境管理方面,循環經濟技術的第一層面是廢物資源利用的環境污染評估、控制技術,要形成完善的廢物資源利用與管理的國家政策與制度。第二層面是資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利用技術即清潔生產技術,要加強自主創新,選擇典型城市和重點行業試點,形成一批帶動性強、對重污染行業傳統技術的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陆孕妇孕交视频自拍|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草在线视频免费资源观看| 伊人久久影视|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欧美熟 | 美女久草|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高清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国产手机在线视频放线视频| 高清国产美女一级a毛片录| 欧美在线不卡| 6080伦理久久亚洲精品| 国内精品美女写真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亚州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pao在线视频成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2020|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影院| 日韩三级免费观看| 日本vs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第一页|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久久女厕一次看个够| 久久视频精品53在线观看| 亚州男人天堂| 亚洲综合一二三区| a级欧美片免费观看| 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 99久久精品毛片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影视| 日本免费毛片在线高清看| 日韩美a一级毛片| www.黄色片| 大胆gogo999亚洲肉体艺术| 国产免费高清福利拍拍拍| 国产一级做a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