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在我國興起的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發展至今已近10年。行業中的領軍企業大多也是信息化建設的先行者,他們已經率先品嘗到了信息化建設的酸甜苦辣,而他們的成敗也直接影響著機械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的進程。進入21世紀,國家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強,無論是已將信息化轉變成競爭力的企業,還是即將實施信息化的企業都應該正確認識機械制造業信息化建設的真正意義以及本行業信息化的走勢。帶著這樣的問題,本報記者走訪了專注于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研究實踐近30年的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研究所首席專家、高級工程師蔣明煒和資深管理咨詢顧問封志云。
重任不可卸
從國外信息化發展的趨勢來看,機械制造業應該在信息化建設中擔當領跑者的角色,然而,我國的情況卻不然,目前,機電制造業的信息化程度遠遠低于金融、航空等系統的信息化水平。
“相對而言,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的內容是最豐富的、最全面的,比如說,我們常常談到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編制以及底層制造的自動化,例如,柔性制造系統、自動化立體倉庫等等,整個制造業的信息化在機械制造業中可以得到完整的體現。包括ERP最早的理念、概念、模型、方法都是針對機械制造業開發的,可以說,信息化建設的發源地就是機械制造業。”蔣明煒先生特意強調了機械制造業與信息化建設的關系,但是,現在看來,機械制造業沒有擔當起這個重任,信息化建設遠遠沒有像其它行業發展得那么快。
蔣作為中國第一批從事機械制造業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經歷了中國信息化從萌芽到發展的全過程,在此他為我們分析了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行業信息化的發展與機械工業整個行業的大形勢有關,受國家大環境影響較多。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很多機械企業的效益較差,有些甚至處于艱難維持生存的境地,整個機械工業行業的利潤都比較薄,因此必然不可能對信息化進行大的投入,也就造成了信息化建設中投資不足的現象,影響了信息化的發展。中國的機械工業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一直是有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認識到真正的需求,并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理性地對待信息化需求,其中不乏跟風而上者,這也就帶來了第二個制約信息化發展的因素,即上信息化項目為的是搞面子工程。很多企業是因為看到同行企業上了ERP,就覺得自己也得上一套,實際上并不清楚自己的企業究竟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對ERP究竟是什么也是一知半解。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企業才逐漸趨于理性,2000年以后機械工業的信息化建設才逐漸從面子工程中走出來,大多數企業開始慎重地、有明確方向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ERP產品和供應商。第三個原因是,最開始搞信息化建設的企業走過一些彎路,給其他的企業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很多企業誤認為信息化建設就意味著高投入,需要大量的資本實力。一個企業如果要做信息化動輒就得拿出幾千萬,這樣的錯誤印象嚇退了很多企業,同時,早期的企業由于對ERP不了解,對信息化有著過高的期望,并且缺乏對信息化組織等工作的認識,造成了一些企業的實施失敗。這些負面的影響一度使企業管理者認為搞信息化不僅需要大量的資本而且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并且失敗率很高,這種錯誤的觀念大大制約了機械制造業信息化的建設。這些負面因素的影響直到現在依然存在,還有很多企業對信息化建設有畏懼的心理,一說到ERP就認為風險很大、問題很多,因此遲遲不敢下決心。”
的確,在“成也ERP,敗也ERP”的聲音中,眾多企業的步伐放慢了,他們在觀察,在等待,沒有了最初的激情。然而激情退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企業信息化建設不再盲目跟風,反而提高了信息化建設的成功率。
正如蔣工談到,“目前,在出現了一批沒有花大價錢卻能夠成功實施信息化的案例后,企業是樂于務實地進行信息化建設的。”
信息化的逐步成熟
2005年底,有調查機構預測,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將從2006年開始邁入新的階段——即從非成熟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蔣工在此分析了“成熟階段”的具體涵義。
“所謂機械制造業信息化走向成熟,應該是指,信息化的目的明確,投資更加理性,需求來自企業自身的管理需要,而不是說國家給錢就做,不給錢就不做。上信息化項目不再考慮是否是為了立項,不再考慮是否能拿到國家的撥款。對信息化的投資目的趨于理性,這是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
“第二個就是正確的投資比例。過去,企業對硬件的投資占70%, 購買軟件和服務的投資只占30%。而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倒三七’,用30%的資金購買硬件,70%的資金購買包括管理咨詢服務、軟件等在內的軟設施。目前,這種情況有所改善,雖然還不夠理想(目前,比較好的企業是做到了硬件和服務投資各占一半),但這種認識的進步可以說是信息化建設走向成熟的表現。”
“再一個表現應該是信心的增強。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成功地完成信息化建設項目,使一些準備實施信息化的企業不再畏懼,信心的增強。”
與此同時,自動化所咨詢顧問封志云也從對企業進行管理咨詢的體會中對機械企業的信息化發展補充了一些看法。
“現在,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觀念正在改變,企業認識到信息化不僅意味著技術革新,更是管理模式的變革。企業知道在上信息化項目時要付出管理改革的成本,要有管理改革的承受力,因而會全盤運作信息化項目,并圍繞信息化項目,考慮管理改革如何推進,人員怎么配備,員工能力怎么提升等。企業對信息化建設越來越全面的考慮也是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另外,企業的項目運作能力有顯著提升。在信息化建設之初,往往是企業的信息部門孤軍奮戰,企業信息化建設以往都是一個部門全權負責,企業領導很少參與,但是現在高管們的積極參與越來越多。對于信息化軟件的選擇,管理方案的制定都是以管理為主導,而不是單純以建設一個信息技術項目為主導。”
兩位專家同時指出,制約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原因主要是資金不足,因為無論從哪個方面看,信息化都不會是一項廉價的項目。除了信息化工作產生的直接成本之外,企業還要付出前面提到的改革成本。
信息化建設發展至今,完全沒有應用信息化的企業比例已經逐漸下降,整個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正在向成熟階段過渡,信息化正在融入企業的經營運作體系中。使信息化真正成為企業取勝市場的利器是每一家企業實現信息化的目標,也是機械制造行業發力的推進器。